回應“暑托班來了”
2021年7月22日《南方周末》教育版
朋友的孩子上小學,這個暑假報名參加了街道文化站開辦的公益培訓班,主要學習戲曲、剪紙等非遺文化。問及效果如何,朋友卻并不買賬。由于是免費的,授課老師出于做公益友情出場,被邀請來的多為文藝人士或退休人員。他們對課堂教學并不在行,也不善于與孩子們互動調動課堂氣氛,反正是到點上課,準時下課走人。結果就是剛開始孩子們圖個新鮮還能認真聽,等到新鮮勁一過就沒幾個聽講的了,一期下來學不到東西。公益培訓班叫好不叫座,原因何在?舉辦方不關心課堂質量,辦班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要求;授課老師無考核壓力,只要課堂上不出事就萬事大吉,正所謂免費即免責,所以效果難以保證。
如今,為學生減負已成大勢所趨,辦好暑托班、延時班等勢在必行。要想把好事辦好,不妨從三個方面著力:一是內容要適銷對路,要針對學生個性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設置課堂內容,多聽一聽受眾想什么要什么,不能擺出一副我提供什么你就得聽什么的架勢;二是形式要豐富多彩,不能讓孩子們在教室里整天看動畫片或者寫作業,局限在教室一隅,可以走出去、請進來,讓學生們過得既充實又有收獲;三是責任要明晰到位,不能因為是免費的就敷衍應付,更不能因此怕擔責、不想擔責,而應把責任考慮在先、明晰在前,諸如舉辦方的安全責任、教師的質量責任、家長的配合責任等,都可以擺到桌面上談,不要等到出問題了相互抱怨、推諉扯皮。
江蘇揚州?李政?紀檢監察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