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燕
(廣東工業大學 華立學院,廣東 廣州 511325)
根據對英語專業用人單位就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問題實施問卷調查和訪談,得出以下結論:“現有英語專業畢業生眾多,但大部分畢業生卻存在英語基礎知識厚實但專業性不強、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差、所學知識滯后,與企業用人標準不符的情況”。校企合作,攜手共商人才培養模式,以用人市場需求為導向,共建復合型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成為解決該瓶頸的路徑。仲偉合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下簡稱《國標》)的研制概述和指導思想提出:《國標》既要夯實以往反復強調的英語語言技能訓練,又要擺脫純粹以訓練語言技能為目標的怪圈;既要凸顯英語專業人才應具備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學習研究能力,又要在新的歷史背景下體現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思辨能力等的培養[1]。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 號)明確指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復合型應用型轉變,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2]。文件給普通民辦高校指明了道路,普通民辦本科院校應抓住機遇,明確定位,走應用技術型的道路。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以下簡稱華立學院)自2008 年以來,推行“3+0.5+0.5”的人才培養模式,“3”即3 年的校內學習,兩個“0.5”分別為半年頂崗實習和半年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華立學院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因地制宜,結合人才市場需求,校企共同參與,“以英語為基,商務為翼”,培養具有商務背景的復合性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人才培養中,解決“要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
2008-2012 年,華立學院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置為:“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較強的運用英語進行商務貿易、商務談判和企業管理的綜合能力的高技能專門人才。”主要培養的是具有商務專業背景的復合型英語人才。此階段屬于初探階段,雖然已經具有培養復合型英語人才的提議,但是沒有突出應用能力。
2013 年至今是改革、發展期。在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英語專業成立了“英語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學校專家教授和具有高級職稱、碩士研究生學歷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參與討論制定人才培養模式,經過多輪研討,得出英語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的綜合素質、扎實的英語基本功和專業知識與能力,具備運用英語進行商務貿易、商務談判和翻譯的綜合運用能力,培養能適應地區經濟發展的商務英語工作和翻譯工作需要的高素質、復合性應用型人才,強調扎實的基礎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培養目標主要特點是: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以英語為基,商務為翼”,注重實踐教學及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為了完成培養目標,突出復合性應用型特點,在原來學院以英語語言技能培養為基,商務知識為翼的復合性的課程體系基礎上,融入應用型的課程體系:跨境電子商務、跨文化交際、英語演講藝術、創業基礎、創業實踐、畢業實習實驗(實訓)、專業實習、專業實踐、社會實踐等方向專業課程。培養過程中注重應用能力的訓練,主要培養學生6 個方面的能力:外語運用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3]。其中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搭建平臺,在訓練中獲得專業基本技能,英語專業學生能力與課程對應表如下:

表1 英語專業學生能力與課程對應表

以上各種能力的培養與教育部高教司2018 年1 月《國標》提出的:“具有英語運用能力、文學鑒賞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3]能力要求相符合。人才的培養,教師是實施者和關鍵所在。
學院以教師發展為統領,校企合作培養,實現師資共建,提高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素養,通過“外引內培”相結合,提升專業教師的綜合素養,提高英語類專業教學質量。建立和完善教師隊伍培養和評聘制度,一方面,從企業引進一些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老師到校授課[4],另一方面,促進專業教師下企業培訓和實踐,并實行校企師資互聘,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教學機制。
合理規劃并充分落實師資培養,提高教師隊伍的數量和水平,提升專業教師的綜合實力。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在職培養,鼓勵和支持在職教師“上學歷、上職稱、上技能”“下企業、下基層、下生產一線”。學院努力幫助專業課教師提高職業素養,加強實習實踐教師的理論與實際工作能力,選派中青年教師去實習企業駐點進行新工藝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和業務素養。邀請企業人員到校培訓校內老師、老師到實習基地巡查交流等方式,充分鍛煉了教師的實踐實習指導能力。師資的建設不但通過內部培養,而且通過外部引進。
實習實踐教學過程中,華立學院聘請一批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擔任校外實習指導教師,建立起了一支有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高級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共同組成的,具有“雙師型結構”的實習實踐教學團隊;引進具有研究生學歷、中級職稱或具備以上資歷的企業一線老師,參與校內部分課程教學,為英語專業學生講授商務實踐課程或作講座報告等。企業老師通過參與校內課程教學和校外實習,促進了校企融合,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校內外教學的結合。
工學結合,體現在校內教學與校外實習及就業有機結合。華立學院英語專業將校內外教學銜接成有機整體,創新實踐教學,注重校內外實踐教學過程管理規范。
復合性應用型英語專業特色課程建設分為:語言技能基礎課、商務專業課同時兼顧培養應用能力為主的課程。英語專業的語言技能課培養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技能,國際貿易實務、跨境電子商務、商務英語函電、翻譯理論與實踐、跨境電子商務等專業課程培養商務知識,課堂上進行理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內容和校外實習相對接,引入企業實際工作案例到課堂教學,如商務跟單、跨境電商實訓等供學生學習、討論、模擬仿真。增加進出口業務實操、國際貿易綜合實踐課等實踐課程比例,提高學生的商務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理論基礎扎實,商務實際運用能力強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具備跨文化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等能力。
實踐能力已成為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以實踐為抓手,提升學生高級應用能力,實踐教學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注重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結果為導向,選取最具實用性、針對性的學習模塊,把翻譯和商務技巧融入到項目模塊中去,讓學生體驗“學中做,做中學”;構建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營造仿真的翻譯、商務和跨境電商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探究知識[4]。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建立實踐教學體系,課程小成果和開放性自主創新實踐相結合,探索“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校內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規范的過程管理。
復合性應用創新型人才校內外實踐的順利實施,依賴于完善的實踐教學環境和規范的校內外實踐教學過程管理。
英語專業實踐教學嚴格按照實踐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實驗課程指導書。制定校外分散教學教師工作手冊、校外分散教學學生實習手冊、校外實習基地管理制度等規范性實習實踐教學管理文件。校內指導教師定期深入實習基地對企業進行巡查,對學生進行指導,和企業及學生交流溝通,解決學生實習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使實習實踐落到實處[5]。考核制度體現創新精神培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強英語專業能力考核,注重實操和實踐過程評估,進行考核制度改革,注重形成性教學評估,加大平時表現分值,設立部分科目以論文、報告或“以證代考”取代期末考試,培養學生專業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加對學生創新能力和成果、以及綜合能力的考核。校外教學考核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校內實踐教學大部分在實驗室進行,校外實踐教學在校內外指導老師的共同指導下,在實習基地實習,因此,實驗室的建設和實習基地的拓展尤為重要。
學院與藍鴿集團合作,打造了4 間語音實驗室和1間英語同傳實驗室,創建了國貿實驗室,為培養具有英語基礎、商務知識的英語人才提供了設施保障;與翰智教育集團(阿里生態合作伙伴)建設了新商科跨專業綜合實驗室,并投資購置了257 臺電腦等設備用于機房建設,從頂層設計到應用創新,注重學科交叉和融合,立足英語專業產業發展前沿與學院人才培養實際需求,依托實驗室產品和服務體系在商務實踐教學等方面支撐作用,幫助英語專業學生進一步提升商務等實踐能力。
與企業緊密聯系,加強校企合作和實習基地開拓,近幾年,英語專業已經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40 余個,其中翻譯類、商務類實習基地20 多個。其中廣東新航線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和廣州市貝法易商貿有限公司兩個實習基地被批準為校級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作為重點建設對象,廣東新航線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功申報為省級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部分學生進入這些實踐基地進行實習和就業,促進了就業率的提高。
經過多年摸索和建設,學院英語專業建設堅持以人才市場需求為導向,就協同育人、師資培養、工學結合、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方面和企業展開合作,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喜人的建設成果,近4 年畢業生就業率逐年上漲、就業薪酬逐年遞增,業務能力獲得用人單位好評的建設成效。
華立學院英語專業通過校企合作,以人才市場為導向,以“英語技能為基,商務知識為翼”,以培養復合性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整個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處于良性發展,形成“以教促學”“以賽促學”“教學相長”“教研相長”的“教、學、研、創”一體化的局面,無論是從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建設及科研成果、學生競賽、學生創新創業等方面碩果累累:形成了以《國準》為指導思想,以市場為導向,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與評價標準和應有的辦學條件,已制定優化出符合市場需求,又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即:以英語為基,商務為翼,培養適合粵港奧大灣區市場需要的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復合性應用型人才;師資建設方面,英語部目前共有教師100 多名(包含企業老師20 多名);2016-2020 學年度,英語專業老師共發表了110 多篇論文,20 多項省級教研項目和橫向課題立項,10 多項省級項目順利結題;校級教科研立項30 多項;大膽嘗試新的實踐與創新教學教學方法和手段,購置超星上課軟件,大部分課程教程采用線上線下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競賽方面,近5 年英語專業的學生踴躍參加各種賽事取得100 多項省級獲獎;他們積極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和創業學術講座,主持省、校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挑戰杯”項目結題20 多項,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得到提升,部分學生自主創業或出國深造。
通過建設,近5 年,期中教學檢查反饋中,學生和督導對絕大部分專業老師的教學質量評價給予肯定,英語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四、六級、專業英語四級、專業英語八級、計算機等級的考證合格率成績穩步提高;學生自主報名的國際商務師、報關員、外銷員和BEC(劍橋商務英語)等考證加強了學生的商務理論基礎,提高了商務實操能力,也隨著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翻譯理論與實踐、口譯理論與技巧等課程增強翻譯技巧和能力,通過報考英語筆譯證、口譯證增加就業砝碼。多年來,學院為社會輸送了大量腳踏實地,耐勞肯干,業務精湛的高級應用型英語人才,深受社會各界歡迎。
校企合作,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搭建平臺,以“工學結合”“立足應用”和“就業導向”為辦學理念,結合學校自身的辦學條件,立足珠江三角洲人才需求的辦學特色,培養復合性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經過建設,英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使他們在就業上更具有競爭力,推動了就業率的上漲。
通過校企合作,協同育人,英語專業畢業生受到企業廣泛歡迎,華立學院英語專業近幾年就業率統計如下:
2017-2019 年三年平均就業率達到96%以上,2020由于疫情的影響,就業率為90.5%,2017-2020 年,學生的平均薪酬從3479 元上升至4345 元,處于逐年穩步上漲勢頭(表2)。除了就業率不斷提升外,學生的就業質量也不斷提升,與知名企業實習基地簽約率也出現井噴的勢頭,2020.09-2021.01,經貿與外語學院開拓了13 家實習基地,知名企業有4 家。

表2 學院英語專業近四年就業情況
采用問卷調查對用人單位就英語專業畢業生就業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畢業生質量從基本素質和業務技能兩個方面進行總體評價,包括思想表現,敬業精神,協作精神,工作態度,專業知識,實際工作能力、創新能力等。反饋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英語專業畢業生總體評價較高,他們在工作中表現了較強的文化和業務素養,創新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6],在單位中能腳踏實地工作。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國家“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的提出和推進,復合性應用型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華立學院英語專業注重“以英語為基,商務為翼”,以用人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復合性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通過和企業就協同育人理念研討、師資共建、工學結合、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展開合作,培養的學生外語基礎扎實,商務運作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得到培養,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等與時俱進,畢業生得到人才市場的認可,符合《國標》對英語專業的要求和用人市場標準,促成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達到互惠互利的效果,也為社會培養復合性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