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麗艷,蔡 蕾,段 姝
(蘇州科技大學 商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為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 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高等學校在大學教育中加強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有專業技術能力,而且要具有敏銳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具備將創新成果投入市場并且開拓市場的創業意識和能力,即創新創業型復合人才(簡稱“雙創”人才)。因此,在現有專業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成為高等學校大學專業教育面臨的新課題,而通識教育課為此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高等教育階段培養專業技能的專門教育不同,通識教育是指有關社會常識內容的教育,這些內容通常分屬若干學科領域,提供的是內容更寬泛的教育,比如對大學生加強文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為教學目的。由于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是對當代大學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創新創業教育不同于培養專業技能的專門教育,而是面向高等教育各專業的通識性教育。財務會計作為一種商業語言,是企業運營和經營管理決策的重要依據,也是反映和評價企業經營績效的基礎,因此,能夠認識和解讀財務會計這門商業語言,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把財務會計作為創新創業通識教育的一項內容,培養學生對財務會計信息的基本認知,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十分重要。
財務會計是商科專業的一門學科基礎課程,與專門教育課程不同,財務會計通識教育課程的受眾學生多為非商科專業,沒有經濟管理知識基礎,甚至在思維模式和思維方法上與商科專業學生也存在較大差異,并且創新創業教育所需要的財務會計知識結構也有所不同。因此,圍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要求,整合現有財務會計專業課程的內容,構建適應創新創業教育的財務會計通識課程教學體系,是當前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作為雙創教育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財務會計通識課的教學對象為非商科專業的大學低年級學生,一般在每學年的第二學期針對對創新創業類項目感興趣的學生群體開設。
由于雙創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基本能力,因此,財務會計通識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財務會計的基本入門知識,使學生了解企業運營的財務和稅務環境,具備一定的財務分析和財務預測能力,掌握創新創業項目管理中要求的基本財務會計技能,具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可細化為:
①掌握會計學的基本原理。
②了解會計核算的賬務處理流程。
③了解企業運營的稅務環境及納稅申報流程。
④了解企業財務報表的構成和作用,掌握財務報表分析和預測的基本方法。
⑤了解我國資本市場的構成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財務會計通識課的基本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創新創業項目管理所需要的基礎財務會計知識,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與專門教育中的財務會計課程有很大不同,需要突出廣度和全面性。因此,基于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管理中對財務會計知識的基本需求,財務會計通識課按照財務會計知識認知的形成過程,整合基礎會計、稅法和財務分析相關內容,圍繞四個教學模塊構建線下和線上教學內容體系如下。
線下教學內容體系主要是會計、稅法和財務分析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3.1.1 模塊一:會計學原理
該模塊主要是為了使學生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理解會計信息形成的基本規則,具備解讀財務會計信息的基本能力,具體內容包括:會計要素與會計等式,會計科目與會計賬戶,借貸復式記賬法的基本原理,會計核算及賬務處理流程。
3.1.2 模塊二:企業相關稅法基礎
該模塊主要是使學生了解企業經營的稅務環境,了解企業經營中主要稅種的計算方法和征繳流程,具體內容包括:我國企業稅收征管體制概述,企業增值稅的原理和計算方法以及征繳流程,企業所得稅的原理和計算方法以及征繳流程,稅收優惠政策概述。
3.1.3 模塊三:財務報表和財務預測
財務報表是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是各種經營決策的信息基礎,了解財務報表的構成、掌握基本的財務報表分析和預測方法對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本模塊的具體內容包括: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和作用,利潤表的內容和作用,現金流量表的內容和作用,三張基本財務報表的內在邏輯關系,基本財務比率的計算和分析方法,如何進行創業項目財務預測并編制預期財務報表。
3.1.4 模塊四:我國資本市場概述
資本市場是企業融資的重要場所,了解我國資本市場的構成和相關監管制度,可以為創業者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本模塊的具體內容包括:我國資本市場的構成和上市條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如何搜集整理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
由于公選課總課時有限,財務會計通識課教學內容安排在突出廣度的基礎上很難兼顧深入性,課堂授課時無法對知識點進行精講。因此,教學需要通過整合相關模塊的輔助學習資料構建線上課程平臺作為補充,學生可以基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引導,在課后利用線上課程平臺自主進行補充性學習。財務會計通識課線上課程平臺的內容體系如表1 所示。

表1 財務會計通識課線上課程平臺的內容體系
財務會計通識課作為公選類課,一般的授課課時安排為16 學時,通常針對大一和大二非商科專業學生開設,由于授課總學時較少,再加上非商科專業學生沒有財經理論和管理學基礎,因此采用線下課堂講授主導與線上課程資源輔助相結合的方式組織教學。
圍繞財務會計通識課程的教學目標,線下課堂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對基本教學內容模塊進行重點講授;線上輔助教學主要圍繞重要知識點的拓展和應用,以課后作業的形式引導學生自學,同時利用QQ 課程群等在線交流平臺進行課外輔導,具體的教學組織方案如表2 所示。

表2 財務會計通識課程的教學組織方案
好的成績評定方法可以發揮促進學生學習吸收教學內容和反饋評價教學效果的雙重作用,因此是課程教學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由于財務會計通識課的教學組織分為線下課堂面授和線上課后輔助自學兩個環節,成績評定標準圍繞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設定,課程總評成績具體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個部分。
平時成績根據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定,側重其對學生學習的督促作用,結合學生線下課堂表現和線上課程資源自學情況進行綜合評分。其中,線下課堂表現依據學生到課出勤情況和課堂及課程群內討論參與程度進行評定,線上課程資源自學情況依據線上課程資源自學進程進行評定,期末,按照線下課堂表現占比40%和線上課程資源自學情況占比60%,綜合計算給出課程平時成績。
由于財務會計通識課的總體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創新創業項目財務分析和財務管理的基本能力。因此,期末成績的評定側重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反饋,采用4~6 人分組完成大作業的形式,大作業的內容圍繞創新創業項目計劃書中對財務分析和財務預測能力的需求進行設計,要求學生選定一個上市公司,搜集整理其近五年的年度財務報告,分析該公司的經營環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趨勢,并編制預測財務報表,撰寫分析報告,并基于報告內容制作PPT 進行成果展示。期末成績根據公司財務分析報告的完成質量(占80%)和成果展示時的現場表現(占20%)進行評定。
財務會計通識課程總評成績根據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綜合進行評定,其中,平時成績占60%,期末成績占40%。
財務會計作為記錄企業經營活動、評價企業經營成果的通用商業語言,是企業經營管理中投融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對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管理和運營也非常重要。以通識課程的形式將財務會計基礎知識納入大學學生雙創教育體系,通過在非商科專業學生中進行會計學基本原理等財務方面知識的講解,可以幫助非商科專業學生形成對財務會計這門商業語言的初步認知,具備讀懂財務報表和進行基本財務分析的能力,同時能夠使學生有能力在今后的創新創業項目管理和運營中進行財務管理等相關知識的深入學習,促進學生雙創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