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國興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人民醫院 中牟451450)
腹股溝疝是外科常見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可引發多種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腹股溝疝目前通過手術治療可達痊愈,鑒于手術方式的選擇性較廣,總體療效均滿意,因此,對于安全性方面需加強重視[1]。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是較早使用的術式之一,可彌補有張力疝修補術縫合的不足,明顯降低術后復發率,但手術安全性需進一步提升[2]。腹腔鏡下經腹膜前疝無張力修補術(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是基于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一種新型微創技術,患者承受痛苦小,術后恢復快,相比開放性手術更具安全性[3]。鑒于此,本研究重點觀察TAPP用于腹股溝疝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腹股溝疝患者臨床資料,按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2例和觀察組44例。觀察組男32例,女12例;年齡30~66歲,平均年齡(48.12±4.25)歲;單側斜疝20例、單側直疝24例。對照組男33例,女9例;年齡32~64歲,平均年齡(48.18±4.29)歲;單側斜疝22例、單側直疝2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超聲、CT診斷,確診為腹股溝疝;符合手術指征。排除標準:合并腹腔粘連;合并急性腹膜炎;長期服用血小板抑制劑。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術前常規置管,根據時間段禁食、禁飲。
1.2.1 對照組 行傳統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取平臥位,先行硬膜外麻醉,在患處作一6 cm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組織、受限游離精索,確定病灶具體位置,之后將精索分離并結扎,再采用聚丙烯補片(青島頤中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置于精索后方,并加強固定,最后止血、縫合,術畢。
1.2.2 觀察組 行TAPP,患者取平臥位,全身麻醉后,分別于臍上緣作一切口,建立氣腹后,置入1 cm Trocar作為觀察孔,于平臍腹直肌左側、右側緣各作一切口作為操作孔,并置入5 cm Trocar,維持壓力在13 mm Hg。置入腹腔鏡(魯道夫醫療股份有限公司,LP100-000)觀察腹腔情況,明確疝環口位置,在疝環口上方3 cm處切開腹膜,游離腹膜前間隙。之后游離疝囊并回納入腹腔,將聚丙烯補片制作成合適形狀、大小后平鋪,并放置疝釘4~5枚固定,之后減小氣腹壓力,最后取出手術器械,逐層縫合組織,術畢。
1.3 觀察指標 (1)圍術期指標:比較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2)疼痛程度:術后12 h、24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4]評估兩組患者疼痛情況,共10分,0分表示無痛,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3)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隨訪1個月,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血腫、感染、慢性疼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以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以配對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比較(±s)
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首次下床時間(h)44 42 tP 55.62±6.18 54.36±6.25 0.940 0.350 12.64±2.36 25.18±4.45 16.431<0.001 12.42±3.15 20.26±4.58 9.286<0.001 4.58±0.75 6.45±1.16 8.919<0.001
2.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 術后12 h、24 h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分,±s)

表2 兩組疼痛程度比較(分,±s)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44 42 2.713 7.093 0.008<0.001 tP術后12 h 術后24 h t P 1.16±0.22 1.68±0.31 9.003<0.001 1.32±0.32 2.26±0.44 11.368<0.001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腹股溝疝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薄弱區向外脫出并形成硬塊,若不及時處理可引發腸壞死、腸穿孔、膿毒癥等風險。目前,治療腹股溝疝主要以手術修補為主,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是以往常用術式,手術過程中在不破壞腹股溝區正常結構的情況下,克服有張力疝修補術縫合缺點,使術后復發率明顯降低[5]。且傳統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有張力組織縫合術創口大,疼痛劇烈等缺點,手術時間明顯縮短[6]。
腹腔鏡是外科領域常用技術,近年來被應用至腹股溝疝治療中,較開放手術而言,腹腔鏡具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TAPP用于腹股溝疝中可縮短術后恢復時間。TAPP合理性主要表現為3個方面,符合病因學說,可重建腹橫筋膜;符合解剖結構,可對腹股溝中薄弱區域進行完整修復;還符合力學原理,可使腹腔內的壓力降至最低[7]。因每位患者腹股溝區域薄弱或損失程度不同,應重視對薄弱區域的修補,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需先游離精索,之后放入補片穩固腹壁。TAPP僅需通過各操作孔,在最小創傷條件下進行腹膜前修補術,且腹腔鏡解剖視野開闊,可觀察雙側腹股溝區域情況,有助于找出隱藏性疝,避免二次手術[8]。TAPP不僅可完整修復缺損部位,還可修復腹股溝區所有薄弱區域,補片與組織結構相符合,且受筋膜組織抵擋的影響,可有效減少腹腔內壓力沖擊,減輕患者疼痛感[9]。此外,因腹腔鏡手術創面更小,可明顯減少術后并發癥,有助于快速康復,縮短住院時間[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12 h、24 h的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TAPP有助于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改善患者康復質量。綜上所述,TAPP治療腹股溝疝患者可減輕術后疼痛程度,減少并發癥發生,縮短康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