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 楊曉
(1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 河南南陽473000;2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河南南陽473002)
胃癌為我國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率在各種消化道腫瘤中排名首位[1]。由于胃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因此一旦確診,大部分患者病情已發展至中期或晚期,癌細胞可能轉移或擴散至其他器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胃癌根治術已成為臨床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手術屬于創傷性診療技術,會對患者胃腸功能造成一定影響,且易引起多種并發癥,故手術治療同時還應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3]。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常被臨床用于手術患者中,可有效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胃癌根治術患者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術治療的1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干預的不同分為A組與B組,每組50例。A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38~67歲,平均年齡(51.23±2.16)歲;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26例,Ⅲ期11例;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3±0.41)年;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7~23 kg/m2,平均BMI(20.96±1.03)kg/m2。B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39~66歲,平均年齡(51.45±2.09)歲;TNM分期:Ⅰ期12例,Ⅱ期25例,Ⅲ期13例;病程1~3年,平均病程(2.05±0.39)年;BMI 17~23 kg/m2,平均BMI(20.92±1.06)kg/m2。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TNM分期、病程、BMI)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腫瘤組織未發生轉移;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配合度理想;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孕期或哺乳期婦女;凝血功能存在異常者;存在手術禁忌者;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者;合并肝腎功能衰竭者。
1.3 護理方法
1.3.1 A組 實施常規護理。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教育,緩解患者緊張、恐懼等負性心理,并常規執行禁飲、禁食、灌腸等術前準備;指導術后飲食,做好清潔護理等。連續干預15 d。
1.3.2 B組 實施快速康復外科護理。(1)術前:用通俗的語言為患者講解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理念,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加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并詳細為患者講解疾病、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有關知識,并告知應如何積極配合治療;術前6 h告知患者禁食,術前2h告知患者禁飲,不進行清潔灌腸,并給予10%的葡萄糖250 ml靜脈注射。(2)術中:術中采取持續硬膜外麻醉,限制補液;將手術室溫度設置為26℃,所有需要輸注的液體加溫至37℃;手術結束時注意患者四肢、肩部的保暖,不放置胃管。(3)術后:采用靜脈自控式鎮痛泵進行鎮痛,并給予非甾體抗炎藥預防感染,不留置導尿管與引流管,給予鹽酸昂丹司瓊片(國藥準字H10970063)8 mg止吐;手術結束當天可指導患者飲用適量水;術后協助患者調整體位,并為其按摩雙下肢,促進肢體血液循環;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有腸鳴音后可飲食,但初期飲食應以流質食物為主,逐漸過渡到半流質、普食。連續干預15 d。
1.4 觀察指標 (1)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排便時間。(2)并發癥:比較兩組患者肺部感染、消化道癥狀、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泌尿系統感染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B組肛門排氣、腸鳴音恢復、排便時間均較A組短(P<0.05)。見表1。
表1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對比(±s)
組別 n 肛門排氣時間(d) 腸鳴音恢復時間(h) 排便時間(d)B組A組50 50 t P 2.28±0.36 3.81±0.42 19.558<0.001 15.62±2.84 20.91±3.48 8.328<0.001 3.25±0.28 5.61±0.39 34.759<0.001
2.2 兩組并發癥對比 B組并發癥總發生率較A組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對比[例(%)]
目前,臨床尚未完全明確胃癌具體發病原因,一般認為與遺傳、飲食、環境地域、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存在一定關聯。且相關研究表明,隨著人們工作壓力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等現象日益嚴重,我國胃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4]。隨著病情惡化,胃癌患者可能出現胃部疼痛、貧血、胸骨后疼痛、進食困難、消瘦等癥狀,對患者心理與生理帶來雙重影響[5]。胃癌根治術為臨床常見的一種外科手術,但術后患者可能因手術創傷導致胃腸功能下降,增加并發癥發生的風險,不利于術后恢復,故圍術期給予有效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常規圍術期護理干預只能滿足患者基本需求,對促進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及預防術后并發癥并無針對性護理措施,導致干預效果欠佳[6]。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圍術期能夠為臨床提供一些被循證醫學證據證實干預效果顯著的護理操作,降低手術創傷性,促進術后快速恢復,其干預效果在外科手術治療患者及臨床醫師中已得到廣泛認可[7]。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A組,B組肛門排氣、腸鳴音恢復、排便時間均較短,并發癥總發生率較低,表明胃癌根治術患者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有助于促進胃腸功能快速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與姚莉倩等[8]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1)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術前6 h禁食、術前2 h禁飲,并給予葡糖糖靜脈注射,且術中不放置胃管,可有效減輕患者消化道癥狀,且有研究指出,肺部并發癥多與胃管刺激,導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有關,故可預防肺部感染發生;(2)術中限制補液、保溫護理,術后盡早恢復患者飲食,不留置引流管與導尿管,同時為患者按摩下肢,鼓勵盡早下床,可幫助患者改善術后胃腸功能,并降低術后感染、深靜脈血栓形成并發癥發生風險性[9~10]。但本研究還存在一定不足之處,如研究樣本量較小,擬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研究分析,為臨床提供更為可靠的參考依據。綜上所述,胃癌根治術采用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干預,效果顯著,不僅能夠改善患者術后胃腸功能,還可減少術后并發癥,利于改善疾病預后情況,在臨床中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