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青偉
(河南省西峽縣中醫院腦病科 西峽474550)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中常見的腦組織血液循環障礙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及預后差等特點[1~2]。腦梗死可造成患者身體功能性障礙及認知障礙,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3]。目前針對急性腦梗死多采用西醫治療,但西藥存在較多的不良反應。近年來,隨著中醫發展,中醫地位逐漸上升,但目前臨床對于中醫治療急性腦梗死研究越加重視,故本研究旨在為臨床提供中醫治療急性腦梗死理論參考?,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73例進行研究,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4]中相關診斷標準;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急性腦梗死;第1次發病且發病時間小于24 h。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意識障礙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和嚴重感染者;免疫系統疾病者。采用抽簽方式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36例及研究組37例。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年齡24~74歲,平均年齡(63.35±4.15)歲;梗死部位:基底節區14例,顳葉9例,小腦8例,腦干5例。研究組男19例,女18例;年齡25~75歲,平均年齡(63.39±4.29)歲,梗死部位:基底節區13例,顳葉11例,小腦9例,腦干4例。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進行相關檢查,根據患者情況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溶栓、調脂、血壓與血糖控制、改善側支循環、神經營養保護等處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自擬活血祛瘀通絡方加減辨治,組方:黃芪60 g、雞血藤20 g、丹參15 g、當歸15 g、桃仁10 g、川芎12 g、三七10 g、紅花5 g、地龍5 g、赤芍5 g、水蛭3 g。根據急性腦梗死后臨床表現加減辨治,言語不利者加遠志10 g、郁金10 g;嚴重下肢癱瘓者加桑寄生15 g、杜仲15 g、川牛膝15 g;嚴重上肢癱瘓者加片姜黃10 g、桑枝15 g;氣滯者加香附12 g;頭暈嚴重者加珍珠母5 g、天麻5 g;偏寒者加附子10 g;脾虛者加白術10 g、黨參15 g;痰熱較重者加川貝母10 g、竹瀝12 g、膽南星15 g;瘀血較重者加雞血藤30 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餐后服用,連續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評分使用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5]進行評價,評分越低神經功能損傷越輕。生活能力使用巴氏指數(Barthel Index,BI)[6]進行評價,共計100分,評分越高表示獨立生活能越強,反之則弱。(2)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凝血功能。采取患者空腹靜脈血,使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檢測患者纖維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3)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炎癥介質水平。采取患者空腹外周血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基質金屬蛋白酶(MMP)-9、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應蛋白(hs-CRP)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資料采用SPSS22.0專業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神經功能、生活能力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神經功能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神經功能、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s)
BI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NIHSS干預前 干預后36 37 t P 8.58±2.34 8.81±2.29 0.424 0.672 6.07±2.43 4.12±1.58 4.052 0.000 32.46±6.72 31.05±6.28 0.925 0.357 45.53±4.76 53.32±4.48 7.156 0.000
2.2 兩組干預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Fib、APTT、PT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APTT、PT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Fib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凝血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凝血功能比較(±s)
PT(s)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Fib(g/L)干預前 干預后APTT(s)干預前 干預后36 37 t P 4.35±0.62 4.41±0.59 0.423 0.673 3.89±0.56 2.34±0.67 10.736 0.000 24.27±1.26 24.33±1.41 0.191 0.848 25.28±1.87 30.15±1.32 12.823 0.000 10.64±1.49 10.39±1.43 0.731 0.467 11.06±0.42 12.49±0.57 12.225 0.000
2.3 兩組干預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干預前,兩組MMP-9、IL-6、TNF-α、hs-CRP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MMP-9、IL-6、TNF-α、hs-CRP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炎癥介質水平比較(±s)
hs-CRP(mg/L)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研究組組別 n MMP-9(mg/L)干預前 干預后IL-6(ng/ml)干預前 干預后TNF-α(ng/ml)干預前 干預后36 37 t P 825.27±84.79 826.64±81.46 0.070 0.944 469.25±55.19 348.34±36.29 11.028 0.000 0.51±0.11 0.53±0.13 0.710 0.479 0.30±0.12 0.18±0.10 4.635 0.000 32.88±5.69 31.38±5.95 1.101 0.274 24.58±4.91 18.64±4.21 5.542 0.000 13.07±1.02 12.91±1.12 0.638 0.525 4.85±0.64 3.76±0.41 8.638 0.000
在中醫學中,急性腦梗死屬于“郁病”范疇,主要與情志不遂、肝郁氣滯、氣血虧虛、肝郁怒傷、痰瘀阻絡等因素有關[8],因此,治療應以活血祛瘀、通經活絡為基本治療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擬活血祛瘀通絡方能減輕機體炎癥反應,改善凝血功能,提高神經功能恢復。提示此結論與路永坤等[8]研究結果相似。方劑中川芎主要成分為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行氣、降低血液黏度、解聚血小板作用,同時抑制血小板聚集,能有效抗血栓與擴張血管、抑制自由基、改善腦循環,同時提高腦血流量與耐氧能力,從而改善神經缺損;雞血藤具有抗血栓形成效果;赤芍、丹參可降低血管內皮素與血小板表面活性、改善腦循環、擴張腦血管并改善腦血管供應、減少氧自由基,能有效促進腦神經的恢復,并對神經功能起到保護作用,同時具有通經活絡功效,此外,丹參能減少炎癥介質對腦神經的損傷,具有抗炎功效;水蛭提取物是目前最強的天然凝血酶抑制劑,具有抑制凝血酶原和降低血黏度效果。三七提取物能有效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改善腦血液循環,同時降低腦水腫,對腦神經的保護具有重要作用;地龍可通經活絡、清熱涼血;紅花的紅花黃色素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能解聚聚集的血小板,明顯提高纖溶酶激活劑活性,具有溶解局部血栓效果;桃仁提取物具有抗凝血效果,對二磷酸腺苷(ADP)與凝血酶誘導血小板聚集有顯著抑制效果,同時能提高腦部血流量,預防腦缺血;當歸可活血化瘀,具有較強的抗血栓與抗凝血效果,減緩缺血后腦細胞的凋亡,防止腦缺血損傷;黃芪可大補元氣;同時本方根據不同的證型,依照“謹守病機,各司其屬”辨證加減,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綜上所述,自擬活血祛瘀通絡方加減辨治急性腦梗死,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經功能康復和生活能力,改善機體凝血功能、降低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