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內科 洛陽471003)
膿毒癥是指被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會危害機體的多個器官,甚至可能發展為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ODS)[1~2]。膿毒癥患者常伴有胃腸功能障礙,而胃腸道是引發MODS的啟動器官,在膿毒癥的病情發展中起重要作用,所以有效治療胃腸功能障礙可以減緩膿毒癥的病情發展,降低患者死亡率[3~4]。但常規西醫治療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穴位電刺激能夠通過促進腸道蠕動,達到改善胃腸功能的目的[5~6]。本研究觀察了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應用穴位電刺激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7]的診斷標準,并且伴有胃腸功能障礙;(2)年齡20~75歲;(3)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2)妊娠期或哺乳期;(3)近期做過胃腸道手術;(4)不適合進行穴位電刺激治療。采用簡單隨機分組法把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28~67歲,平均年齡(47.83±5.64)歲。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8~69歲,平均年齡(48.01±5.6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進行心電監護、早期液體復蘇、抗感染治療、保護器官、營養支持等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穴位電刺激治療。穴位選擇:天樞、上巨虛、解溪、地機、足三里、中脘、大橫。操作:先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上述穴位,一個酒精棉球只能消毒一個穴位。穴位干燥后粘貼電極片,連接電刺激治療儀前,先把強度調節旋鈕調至零位,再將電刺激治療儀上每一對輸出的兩個電極分別連接在兩張電極片上,同一輸出電極需要連接在身體的同側。連接電刺激治療儀,輸出波形選擇疏密波,頻率為2~10 Hz,電流強度根據患者自身情況來選擇。30 min/次,2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1)腸鳴音次數和腹內壓: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腸鳴音次數和腹內壓。(2)炎癥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常規離心分離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學分析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和降鈣素原(PCT)含量。(3)胃腸功能障礙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后對患者的胃腸功能障礙進行評分,腸鳴音正常、腹部無脹氣為0分,腸鳴音減弱、腹部脹氣為1分,腸鳴音基本消失、嚴重腹部脹氣為2分,麻痹性腸梗阻、應激性潰瘍出血為3分,分數越高胃腸功能障礙越嚴重。(4)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Ⅱ(APACHEⅡ)評分[8]: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APACHEⅡ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評分,包括急性生理學、慢性健康狀況、年齡3個方面,總分越高,健康狀況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對比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對比使用配對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腸鳴音次數、腹內壓比較 治療后,兩組腸鳴音次數均較治療前增加,腹內壓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腸鳴音次數多于對照組,腹內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腸鳴音次數、腹內壓比較(±s)

表1 兩組腸鳴音次數、腹內壓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腹內壓(mm Hg)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腸鳴音次數(次/mim)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 P 1.42±0.29 1.41±0.26 0.182 0.856 3.54±0.58*2.36±0.41*11.747<0.001 12.25±1.58 12.29±1.63 0.125 0.901 10.37±1.36*11.53±1.41*4.187<0.001
2.2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CRP、PCT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CRP、PCT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PCT(μg/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CRP(mg/L)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 P 120.51±15.64 119.33±15.47 0.379 0.705 65.32±7.15*79.27±8.47*8.899<0.001 11.03±0.94 10.97±1.02 0.306 0.760 3.26±0.43*5.87±0.76*21.135<0.001
2.3 兩組胃腸功能障礙評分和APACHEⅡ評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胃腸功能障礙評分、APACHEⅡ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胃腸功能障礙評分、APACHEⅡ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胃腸功能障礙評分和APACHEⅡ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胃腸功能障礙評分和APACHEⅡ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
APACHEⅡ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胃腸功能障礙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 P 2.81±0.57 2.84±0.60 0.256 0.798 0.55±0.12*1.26±0.22*20.034<0.001 17.34±2.35 17.47±2.42 0.273 0.786 9.48±1.88*12.34±2.51*6.449<0.001
膿毒癥是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患者較常見的疾病,也是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9~10]。胃腸功能障礙是膿毒癥的常見并發癥,在中醫學中可歸屬于“腹脹、嘔吐、便秘”等范疇。穴位電刺激可以通過刺激穴位起到恢復胃腸道功能的目的。天樞、上巨虛、解溪、地機、足三里、中脘、大橫都是調節消化系統功能的要穴,其中天樞、中脘、大橫為腹部腧穴,刺激這三個穴位不僅可以使胃氣得降,調和脾胃,還能增強胃腸道蠕動,促使患者排氣、排便,讓堆積在腸道內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排出體外。
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穴位電刺激治療的患者腸鳴音次數多于單純常規西醫治療的患者,腹內壓、胃腸功能障礙評分低于單純常規西醫治療的患者,提示穴位電刺激治療可以顯著改善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胃腸道功能。這是由于應用穴位電刺激治療一方面可以通過刺激腹部腧穴調節胃腸道功能,另一方面電刺激能夠促進腹部肌肉收縮,增加胃腸蠕動,改善胃腸道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穴位電刺激治療的患者CRP、PCT低于單純常規西醫治療的患者,提示穴位電刺激治療可以顯著抑制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炎癥反應。這可能是由于應用穴位電刺激治療可通過刺激穴位調節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降低炎癥介質水平,抑制炎癥反應。APACHEⅡ評分是臨床上評估危重患者病情的常用指標。膿毒癥患者早期處于分解代謝旺盛時期,患者所需的營養較多,而膿毒癥患者常并發胃腸功能障礙,導致患者補充營養受阻,患者免疫力低下,病情加重,同時胃腸道損傷本身也會導致膿毒癥患者病情加重。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穴位電刺激治療的患者APACHEⅡ評分低于單純常規西醫治療的患者。這是由于穴位電刺激治療可以顯著改善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胃腸功能,緩解病情。
綜上所述,穴位電刺激治療可以有效恢復膿毒癥胃腸功能障礙患者的胃腸功能和健康狀況,降低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