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景亞
(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 平頂山467000)
前置胎盤是指胎盤下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是剖宮產術中引發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若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在極短時間內導致產婦彌漫性血管內出血和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可能導致產婦死亡[1]。有研究表明,前置胎盤多見于經產婦,臨床認為多次妊娠可引起子宮內膜受損,血供不足,導致受精卵發育時為了攝取足夠營養而擴大胎盤面積[2]。隨著近年二孩政策的開放,產婦中出現前置胎盤的比例逐年增加,因此治療前置胎盤引發的產后出血成為臨床研究重要課題。本研究探討縮宮素聯合Bakri球囊填塞治療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7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前置胎盤剖宮產患者78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9例。觀察組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31.27±2.13)歲;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8.23±2.31)周;孕次2~4次,平均孕次(3.11±0.27)次;前置胎盤類型:邊緣型16例,中央型9例,部分型14例。對照組年齡26~40歲,平均年齡(31.74±2.36)歲;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12±2.04)周;孕次2~5次,平均孕次(3.27±0.32)次;前置胎盤類型:邊緣型18例,中央型10例,部分型11例。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1)納入標準:符合《前置胎盤的臨床診斷與處理指南》[3]中相關標準;單胎妊娠;產婦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異常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既往有剖宮產史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縮宮素聯合宮腔紗條填塞術治療,在胎兒娩出后,給予20 U縮宮素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3171)宮壁注射及20 U縮宮素溶于500 ml濃度5%葡萄糖液靜脈滴注;使用1-0羊腸線對出血部位行“8”字縫合,進針點選在出血區右上方,從左上方出針,再從右下方進針,至左下方出針,打結完成;選擇寬8 cm、長200 cm的紗條,施術者固定住子宮底部后,將紗條從宮腔底部開始,從左向右填滿宮腔,然后用卵圓鉗夾持住紗布另一端,通過宮頸放入陰道內,待確認無出血后縫合子宮。觀察組給予縮宮素聯合Bakri球囊治療,注射縮宮素后,對出血部位行“8”字縫合后,從子宮切口放入Bakri球囊至宮底,用卵圓鉗鉗夾引流及注水端,導管從陰道口出,向囊內先注入100 ml生理鹽水,關閉子宮切口,再向球囊內注入300~500 ml生理鹽水,術后24 h取出球囊。
1.4 觀察指標(1)記錄兩組的止血時間、術中出血量、24 h出血量及輸血量。(2)止血成功率:統計止血成功情況,止血成功標準:術后出血速度<50ml/h。止血成功率=止血成功例數/總例數×100%。(3)并發癥:記錄兩組子宮切除、切口感染、術后大出血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止血效果對比 觀察組止血時間、術中出血量、24 h出血量及輸血量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止血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止血效果對比(±s)
輸血量(ml)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止血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24 h出血量(ml)39 39 t P 20.64±6.58 10.79±6.12 6.845 0.000 784.34±109.43 688.49±108.27 3.888 0.000 1 038.66±106.38 912.53±106.21 5.240 0.000 1 189.67±158.78 1 057.24±164.51 3.617 0.001
2.2 兩組止血成功率對比 觀察組止血成功率為92.31%(36/39),對照組止血成功率為74.36%(29/39);觀察組止血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23,P=0.033)。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子宮切除、切口感染及術后大出血等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及軟產道裂傷是引起產后出血的4個因素,其中子宮收縮乏力為最主要因素,但是近年出現了大量促進子宮收縮的方法,使得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減少[4]。同時,我國剖宮產率已達到60%,致使前置胎盤引發的產后出血比例逐漸增加。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止血時間、術中出血量、24 h出血量及輸血量均低于對照組,止血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縮宮素聯合Bakri球囊填塞可有效控制出血量,減少輸血量,并且安全性較高。引發產后出血的機制為女性分娩后,胎盤與子宮剝離,在剝離面上存在開放性血竇導致出血,而前置胎盤遮蓋著子宮下段和宮頸內口,使得患者子宮收縮能力下降,導致患者無法通過子宮收縮壓迫纖維間血管,引發大量出血[5]。縮宮素是一種肽類激素,具有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的作用,但因其刺激作用較弱,半衰期短,且存在受體飽和現象,因此一般作為輔助藥物[6]。Bakri球囊可以通過注水調節大小以匹配宮腔的大小,其止血機制為:(1)Bakri球囊填塞入宮腔后,通過注水擴大球囊從而擴張宮腔,刺激子宮肌層,子宮出現反射性收縮,從而壓迫血竇,減少出血;(2)Bakri球囊填塞入宮腔后,通過注水使得宮腔擴張至宮頸,增高宮腔內壓力,當宮腔內壓力高于動脈壓時,可減少出血,甚至停止出血;(3)Bakri球囊擴大也可壓迫子宮內膜表面纖維間的血管,減少出血[7~8]。與宮腔紗條填塞術相比,Bakri球囊填塞可透過引流孔觀測止血效果,操作簡單,成功率高,并發癥較少,但實施時仍需注意以下問題:在成功止血前提下,嚴格限制充液量≤500 ml;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若出現疼痛難忍時,需立即減少充液量并縮短置入時間,以免對患者子宮造成損傷[9~10]。
綜上所述,前置胎盤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采用Bakri球囊填塞聯合縮宮素治療,有利于減少患者出血量,降低血庫消耗,同時止血成功率較高,并發癥較少,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