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可 宋丹丹 朱亞嵐
(河南宏力醫院 長垣453400)
甲狀腺良性腫瘤在臨床上較常見,好發于女性群體,可引起頸部腫塊、吞咽困難、聲嘶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還存在惡變風險,故早期診治至關重要[1~2]。臨床多采用外科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通過切除腫瘤組織來控制病情發展,但傳統手術治療創傷較大,術中出血多,術后易形成瘢痕組織,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減低等并發癥[3]。隨著微創理念深入人心,臨床對甲狀腺良性腫瘤治療方案的選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聲引導下微波消融術(MWA)是一種微創技術,可通過微波和熱量直接破壞腫瘤組織,造成其不可逆性壞死,達到手術切除的效果。超聲引導下MWA具有創傷小、不留切口瘢痕、術后恢復快的優勢,但對患者甲狀腺功能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4]。鑒于此,本研究分析超聲引導下MWA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8例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12例,女27例;年齡28~57歲,平均年齡(42.15±4.61)歲;體質量指數18~2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02±1.15)kg/m2;病程3~12個月,平均病程(8.76±1.14)個月;腫瘤直徑0.5~3.0 cm,平均腫瘤直徑(1.81±0.22)cm。觀察組男14例,女25例;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42.18±4.63)歲;體質量指數18~2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3.05±1.17)kg/m2;病程3~11個月,平均病程(8.73±1.12)個月;腫瘤直徑0.6~3.0 cm,平均腫瘤直徑(1.83±0.24)cm。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甲狀腺良性病變,且經超聲、針吸涂片細胞學檢測等檢查確診;精神狀態正常;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心血管疾病;心肺功能難以耐受手術;腫瘤直徑大于4 cm;存在近期頸部手術史。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傳統甲狀腺手術治療:術前完善相關檢查,從頸叢神經進行阻滯性麻醉,之后在胸骨切跡上1.5 cm處作長5.0 cm的切口;分離腫瘤周圍血管及組織后,使病灶完全暴露術野內,依據情況切除,取樣送檢;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切口。術后常規給予抗感染等對癥治療。觀察組予以超聲引導下MWA治療:術前使用美國GE LOGIQ E9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全面掃描患者頸部,確定腫瘤位置、大小等;患者取仰臥位,于超聲引導下確定穿刺點和路徑,局部浸潤麻醉后,于穿刺點作一長0.2 cm的切口,超聲引導下穿刺病變部位,開啟微波消融儀器,輸出功率設定為45 W,對囊性結節的囊液進行抽吸及沖洗后,再行消融;對于深部腫瘤,靜脈推注造影劑和生理鹽水混合液,隨后沖洗管道,消融期間進行密切超聲檢測,確保消融面積在病變組織上;最后超聲復查,徹底消融后結束治療,后對實性病灶穿刺活檢。
1.4 觀察指標 (1)圍術期指標:比較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2)甲狀腺功能:術前及術后7 d,抽取兩組5 ml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后,以全自動分析儀測定兩組游離甲狀腺素(FT4)、促甲狀腺激素(TSH)及游離三碘甲狀原氨酸(FT3)。(3)并發癥:記錄兩組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旁腺損傷、咽部不適等并發癥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 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出血量較對照組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觀察組對照組39 39 t P 37.89±4.16 67.85±7.15 22.618 0.000 6.56±1.22 29.87±4.35 32.221 0.000 1.42±0.28 6.16±1.04 27.484 0.000
2.2 兩組甲狀腺功能對比 觀察組治療后TSH較對照組低,FT4、FT3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甲狀腺功能對比(±s)

表2 兩組甲狀腺功能對比(±s)
FT3(pmol/L)術前 術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TSH(mU/L)術前 術后FT4(pmol/L)術前 術后39 39 t P 2.48±0.24 2.51±0.27 0.519 0.606 2.97±0.32 3.65±0.36 8.817 0.000 16.28±2.17 16.32±2.19 0.081 0.936 15.02±2.03 12.14±1.89 6.485 0.000 5.78±1.04 5.75±1.02 0.129 0.898 5.65±1.01 4.42±0.87 5.762 0.000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3例、甲狀旁腺損傷1例、咽部不適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51%(8/39);觀察組咽部不適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13%(2/39)。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29,P=0.042)。
甲狀腺良性腫瘤病因復雜,臨床認為與內分泌失調、碘攝入、遺傳及頸部放射線治療等因素相關[5~6]。甲狀腺良性腫瘤病情進展緩慢,早期無明顯癥狀,隨著腫瘤增大壓迫氣管、食管等,可逐漸出現吞咽困難、聲嘶等癥狀。手術為甲狀腺良性腫瘤的重要治療方式,傳統開放式甲狀腺切除術為常用術式,雖療效確切,病灶切除徹底,但對機體的創傷較大,術中操作會對周圍正常肌肉組織造成一定損傷,不僅增加出血量,還會延長術后康復時間[7~8]。且傳統手術操作時間長,頸部切口大,術后頸部易遺留瘢痕,影響美觀。此外,傳統手術治療過程中會切除較多的甲狀腺組織,術后甲狀腺激素水平易發生紊亂,增加甲狀腺功能減退的風險。
TSH、FT4、FT3為監測甲狀腺功能的重要指標,其中TSH由腺垂體分泌,可加速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及釋放,當其異常增高時,提示甲狀腺功能減退;FT4、FT3在血清內呈游離狀態,可直接反映甲狀腺功能狀態,且不受甲狀腺素結合球蛋白濃度等因素影響,當兩者水平異常降低時,則提示甲狀腺功能減退。本研究結果顯示,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手術及住院時間較短,出血量較少,治療后TSH較低,FT4、FT3較高,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表明超聲引導下MWA治療甲狀腺良性腫瘤的效果顯著,可減少手術出血量,縮短手術及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風險,且對甲狀腺功能的影響較小。超聲引導下MWA屬于微創術式,僅需于頸部作微小切口,即可將微波治療所需的消融電極置入腫瘤內部,通過高溫使腫瘤蛋白變性,阻止腫瘤細胞生長,從而達到滅殺腫瘤的目的,且術中操作具有可調性,能依據具體情況擴大消融范圍,更加徹底地殺滅腫瘤細胞[9~10]。超聲引導下能夠實時監測術中情況,作用范圍高度集中,不受靶向組織血流灌注、電流傳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能更好地防止周圍正常組織損傷,進而降低術后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并發癥發生風險。相較于傳統手術,MWA具有創傷小、出血少、針對性高等多種優勢,術后瘢痕小,患者更易接受。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小,觀察時間較短,所得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續仍需開展多中心、大樣本、隨機對照臨床研究,以進一步論證超聲引導下MWA在甲狀腺良性腫瘤治療中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在甲狀腺良性腫瘤患者中采取超聲引導下MWA治療,能夠減少手術出血量,減輕甲狀腺功能損害,縮短手術及住院時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