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媚
【摘? ? 要】幼兒期是人的個性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一個具備文明禮儀習慣、有教養的幼兒肯定是受人歡迎的,這樣的幼兒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會提高幼兒的快樂與幸福感,更有利于其一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為此,我們從幼兒的養成教育入手,以禮儀教育課題研究為突破,踐行“以禮育人”的教育理念,將禮儀行為的養成滲透在一日生活中,本文主要針對實踐過程中的具體做法進行細致的論述。
【關鍵詞】禮儀教育;幼兒;家長;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8-0131-02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Etiquette Behavior
(Yinpu Kindergarten,Fuqing City,China)CHEN Mei
【Abstract】Infancy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formation of a persons personality. A well-educated child with civilized etiquette habits is definitely welcome. Such a child is more likely to establish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ll not only increase the happiness of children. And happiness is more conducive to his lifelong study, work and life. To this end, we st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ducation, take the research of etiquette education as a breakthrough, practice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educate people by etiquette", and permeate the development of etiquette behaviors in daily life.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process.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specific practices in.
【Keywords】Etiquette education; Children; Parents; Activities
一、率先垂范,促進禮儀養成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在幼兒園里,教師是幼兒崇拜和模仿的對象,幼兒無時無刻地在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所以,教師的榜樣示范是無窮的力量。為此,我們通過深入開展新時代主題思想學習活動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評選“最美教師”,讓師德師風入腦入心,轉化為教師的正確教育行為。通過禮儀培訓加強教師的禮儀素養,強化教師的日常行為規范,成為幼兒禮儀教育的引路人。幼兒園通過開展教師禮儀培訓活動,要求教師做到儀容儀表端莊大方、行為舉止自然規范、親切優雅,語言文明、禮貌待人,有包容的心和母親般的仁愛,能真誠對待每個幼兒。要求幼兒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在平時容易忽視的細節之處更要規范自己的行為,讓自己良好的言行舉止對幼兒的禮儀養成起到榜樣示范作用。
二、環境熏陶,營造禮儀氛圍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促進每個幼兒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環境因素在幼兒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們通過創設園所禮儀文化的環境,讓每一個角落都能充分發揮禮儀教育作用。我們對園所環境進行了精心布置,營造濃厚的禮儀文化教育的氛圍,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成長。例如,在幼兒園的通道墻面及戶外活動的告示牌貼上“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保護花草樹木”“保護公共設施”等標語;在樓梯口帖上“上下樓梯靠右行,擁擠時刻緩步行”“上樓輕輕走,靠右禮先讓”“你讓我上,道路通暢”等標語;在廊柱上把文明禮儀兒歌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張貼布置,營造禮儀文化氛圍。在班級環境創設中教師們精心設置禮儀墻,結合禮儀教育的階段性目標,定期更換教育內容;創設“禮儀之星”評比欄,張貼評為“禮儀之星”幼兒的禮儀照片,樹立榜樣,激發和鼓勵全體幼兒成為懂禮貌、講文明的禮儀之星;開展“古典禮儀故事”圖片展,感受傳統禮儀文化的熏陶;精心選擇包含禮儀方面的兒歌、故事等幼兒喜歡的圖畫書投放在閱讀區,讓幼兒在閱讀的同時,了解各種禮儀行為,感受角色榜樣的引領。我們盡可能利用園所環境中的每一個角落對幼兒進行禮儀文化的感染和熏陶,進而促進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
三、日常滲透,促進禮儀養成
(一)在教學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
教學活動是加強幼兒禮儀教育的關鍵,將禮儀教育納入有教學計劃的課程實施中,滲透于幼兒教學的各個領域,讓幼兒無時無刻地受到感染和熏陶。如開展小班語言活動《打招呼》《您要乘車嗎》《買禮貌》和社會活動活動《你好、再見》《我會說》等,幼兒從中學會了用正確的稱呼與別人打招呼,感受禮貌用語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如何使用“你好”“再見”“請”“謝謝”“不客氣”等禮貌用語與人交往;開展中班音樂活動《小烏鴉媽媽》《給爺爺奶奶捶捶背、敲敲腿》中幼兒學會了感恩,學會愛親人。中班健康活動《我會正確進餐》中,幼兒學會正確的進餐禮儀,并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開展大班社會活動《我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關愛殘疾人》中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具有同情心等。《我會遵守規則》中了解生活中處處有規則,學會遵守規則,有良好的規則意識。
(二)在生活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
禮儀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養成幼兒良好的禮儀行為,必須把禮儀教育貫穿于日常生活活動中,包括吃飯、盥洗、如廁、睡覺等。教會幼兒正確的餐桌禮儀,做到文明用餐,愛惜糧食;盥洗如廁要排隊,學會安靜等待,保持儀容整潔;睡覺時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自覺整理床鋪,整齊擺放衣物。教師可通過隨機教育,將禮儀教育貫穿和滲透到幼兒成長的每個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
(三)在游戲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
玩是幼兒的天性,在游戲中幼兒可以充分釋放天性,自由自主地感受和體驗,所以我們抓住幼兒的這一特點,在游戲活動中融入禮儀教育,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各種禮儀行為。例如,在角色游戲“娃娃家來客人了”中,幼兒知道了客人來了,要有禮貌地打招呼,要熱情招待客人并與客人交流;在表演游戲“問路”中,幼兒知道用禮貌用語向別人問路,能主動想辦法解決碰到的問題,感受大家互相幫助的快樂;在區域活動中,通過各區角間的互動,讓幼兒學會傾聽、不打斷他人談話、學會分享和禮讓,同時培養幼兒互助合作、謙讓協商的能力,并在活動中學會正確地使用禮貌用語,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行為;在戶外游戲活動中,要求幼兒遵守游戲規則,游戲時要謙讓,遇事相互協商、友好相處,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懂禮、知禮,更加文明、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在節日活動中滲透禮儀教育
不同的節日傳遞著不同的文化,在特定的節日氛圍中,不同的節日儀式可以幫助幼兒體會不一樣的感情。為此,我們根據不同的節日開展禮儀教育活動。例如,春節辭舊迎新,一家人團團圓圓吃年夜飯的儀式,主要讓幼兒體驗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和風俗;“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讓幼兒身體力行,學會用言語和禮物贈送表達對父母的愛,感恩父母的辛苦付出;教師節,開展“我愛老師媽媽”禮儀教育活動等,讓幼兒從中懂得尊師重教的文明禮儀;重陽節,邀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來園參加活動,讓幼兒為他們表演精彩的節目,端茶遞水給他們,為他們捶背、洗腳,表達尊敬老人的關愛之情;國慶節開展“我愛祖國”系列活動,讓幼兒了解祖國,在濃郁的氛圍中培養愛國情感。
四、家園攜手,形成教育合力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是相輔相成的。為此,我們構建了幼兒園、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多方位多舉措開展禮儀教育活動,共同提升教師、家長的文明素質,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形成良好的學風、園風。通過定期開展家長會,與家長密切溝通,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禮儀教育理念;通過家長開放日和親子活動,讓家長走進幼兒園、走進課堂,這不僅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也提高了家長的教育意識;通過家長學校,改變家長的禮儀觀念,提高家長的禮儀素養,倡導家長在家庭中配合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并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榜樣。例如,在公共場合家長要做到講話和氣、文明謙遜,不大聲喧嘩,看到果皮紙屑能主動撿起來丟到垃圾箱;尊老愛幼,和人主動問好,經常使用禮貌用語,給幼兒正確的榜樣示范。另外,讓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養成幼兒良好的禮儀行為,達到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幼兒的禮儀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我們必須在“知行合一,知行協同”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持之以恒,培養每一位幼兒成為“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的人。
參考文獻:
[1]程敏.鄉鎮中心園學習環境現狀調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