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剛花
摘 要: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加強和企業之間的合作,認識到校企共贏對于職業教育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簡述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的必要性,指出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存在的問題,并從建立合適的實踐基地、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保障企業實踐經費、建立健全合理的企業評價體系等方面,探討提高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鍛煉效果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企業實踐;雙師型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7;G451.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9-0012-02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主要為生產一線培養專業人才,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社會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的支持,為了向社會輸送更多能力強、素養高的專業人才,高職院校要不斷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提高職業教育的實效性。進入企業進行實踐能力的訓練,能夠讓教師接觸到生產一線的實際情況,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過程,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當前高職院校教師在參加企業實踐鍛煉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高職院校管理者需要優化過程,讓教師能夠在企業實踐中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實踐技能。下面簡述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的必要性,指出當前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存在的問題,并從幾個方面探討提高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鍛煉效果的措施。
一、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的必要性
調查發現,高職院校的大部分教師是青年教師,很多教師往往大學畢業之后就進入學校任教,沒有企業從業經歷,導致缺少足夠的實踐經驗,難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實訓指導。部分教師面對實際應用問題時,習慣于“紙上談兵”,所提供的解決方案不一定適用于企業實際情況,導致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還有一些教師年齡較大,知識更新速度較慢,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因此,高職院校管理者為教師提供到企業實踐鍛煉的機會,能讓教師了解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情境,豐富教學維度,更新知識體系,讓教學內容有更強的落地性和可執行性,便于教師了解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并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校期間就了解行業的發展動態,夯實能力基礎。
二、當前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存在的問題
1.實踐資源有限,教師參與比例失衡
部分高職院校在安排教師進入企業參加實踐活動時,往往會選擇那些有正式編制的專業理論課教師或實訓指導教師,覆蓋面較小,其他類型的教師或者那些臨時聘用的教師則沒有太多進入企業參加實踐的機會,但這些教師與有正式編制的教師從事的工作是一樣的。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高職院校能夠為教師提供的實踐崗位并不多,無法做到完全覆蓋。這一問題導致部分教師失去參加企業實踐的機會,影響實際工作能力的提升。
2.學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教師進入企業參加實踐鍛煉之后,高職院校要根據相應的考核制度如評價制度、獎懲制度等進行全程管理。但很多高職院校缺乏相關考核制度,只是讓教師進入企業完成實踐任務,忽視對整個實踐過程的跟蹤與指導,導致實踐結果不夠理想。
3.部分教師對實踐鍛煉不積極
部分教師缺乏對企業實踐重要性的認知,進入企業之后沒有深入學習的緊迫感,只是“走形式”,在企業掛個名,甚至不參加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活動,只是在實踐結束之后請企業蓋章證明。這些缺乏實際內容的鍛煉,是談不上理想效果的。
4.企業對教師參加實踐鍛煉支持力度不夠
一些企業沒有認識到與高職院校進行實踐合作的目的及意義,對教師的接納程度不高,為教師提供的崗位也很少涉及生產經營核心,還有一些企業不愿意承擔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種種風險,甚至擔心商業秘密外泄。這種封閉的心理,影響高職院校教師在企業實踐中的所學所得。
三、提高高職院校教師下企業鍛煉效果的措施
1.建立合適的實踐基地
高職院校在為教師選擇實踐基地時,要先深入企業進行調查研究,充分考慮企業的經營狀況,了解企業的工作性質,然后再進行選擇。實踐基地的建立也要和學校自身的優勢結合,讓教師能夠真正融入企業,找到自己的位置,促進實踐能力的提高。學校與企業之間合作關系的建立,要秉承互利共贏的原則,這樣才能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確保實踐基地長期穩定存在并不斷完善。因此,高職院校要為企業帶來實質性的好處,為企業輸送優質人才,以便長期合作。高職院校在安排教師進入企業參加實踐活動之前,為了讓教師能夠在企業中發揮應有的價值,要對教師進行崗前培訓,讓教師具備解決企業一些常見問題的能力,這也是確保實踐基地長期穩定存在的有效手段。
2.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教師在企業參加實踐鍛煉時,學校要向教師提出相關要求,確保教師在企業實踐中有更多的收獲。要讓教師在進入企業實踐之前填寫實踐申請表、制訂相應的實踐計劃等,同時要安排相關人員了解教師的實際出勤情況,督促教師完成企業實踐日記,并對相關案例進行收集整理,最終形成實踐報告。這種全程跟蹤的實踐方式,需要高職院校結合教師講授的專業課程以及企業崗位特點,制定相應的考核評價標準,待教師實踐活動結束之后,對其進行專業技能測試。若考核結果不理想,可要求教師重新參加實踐學習。高職院校管理者要制定與教師薪酬以及職稱評定掛鉤的獎罰制度,做到有獎有罰,切實提高教師參加企業實踐鍛煉的積極性。對于在企業實踐中表現較好的教師,學校要給予相應的物質獎勵。只有通過考核評價機制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讓教師真正重視企業實踐,才能提高實踐質量,增強教師綜合素質。
3.保障企業實踐經費
為了推動教師進入企業參加實踐鍛煉,高職院校要制定相應的政策,為教師提供必要的實踐活動經費。實踐活動經費不僅要針對教師,也要針對企業,要為企業提供相關補貼,讓企業能夠為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實踐能力發展平臺。要通過經費支持,扶持教師參與企業實踐項目,讓教師不僅抱著學習的心態進入企業參加實踐鍛煉,而且抱著科研的心態積極參加實踐鍛煉。對于在企業實踐過程中有突出表現的教師,學校要進行嘉獎并給予一定的生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