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帆
【摘要】天津是全國解放較早的大城市之一,也成為人民廣播建立較早的大城市。本文以天津人民廣播事業在新生中除舊布新史實回顧,力求呈現歷史巨變過程中天津人民廣播事業之于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突出貢獻和重要價值。
【關鍵詞】天津廣播 ? 新華廣播電臺 ? 中國人民廣播事業 ? 80年
【中圖分類號】G221 ? ?【文獻標識碼】A
1949年1月15日天津獲得解放后,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區)軍事管制委員會(以下簡稱軍管會)和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保證了天津迅速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同時也為中國共產黨在全國更多地區進行城市接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在此過程中,天津軍管會對舊廣播系統的接收和改造尤其引人矚目,天津廣播事業除舊布新的經驗自然也為隨后其他大中型城市電臺的順利接管和改造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
一、布新——天津新華廣播電臺的建立
在對原國民黨統治下的天津各部門和行業進行軍管過程中,接收廣播電臺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以天津廣播電臺為代表的國民黨電臺和軍隊電臺直到天津解放前夕仍在進行反動宣傳,欺騙天津民眾。而與之相反,由中國共產黨人建立的人民廣播自誕生之日起便肩負起了一種歷史使命,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陸定一在《延安廣播電臺一周歲》一文中指出:“我們的廣播事業,從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為中國的獨立、和平、民主事業服務,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服務。”在另一篇《大家都來說話——XNCR周年紀念廣播》文章中他又提出:“我們創辦這個電臺,有一個真誠的愿望,就是我們說的話不僅僅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而且我們愿意把它變成全國人民說話的地方。”①由此可見,人民廣播事業的性質和任務與國民黨廣播截然不同,而建立起屬于人民的廣播事業便成為了天津解放后的重要任務之一。
負責接收國民黨天津廣播電臺的軍代表魯荻、劉文、柳先等人在1949年1月14日解放軍對天津總攻開始之際便跟隨攻城部隊一起進入天津市區,并于次日上午10點開始對國民黨電臺進行接收。隨后,時任天津日報副社長王亢之命令電臺要于當天晚上開始廣播。
1月15日18時,天津新華廣播電臺以“XTNC”為呼號開始播音,向全體天津市民莊嚴宣告了天津的解放,并依次播放了《天津市軍管會第一號布告:告天津人民書》《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天津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等新聞,同時轉播了陜北新華廣播電臺的新聞,廣播一直持續到次日黎明。②
天津新華廣播電臺建立后,除每日轉播陜北新華廣播電臺節目外,還相繼自辦了包括《本市新聞》《重要文告》《時事評論》《解放區介紹》等節目。為了提升天津群眾對新華廣播的認可度和接受度,天津新華廣播電臺結合天津聽眾喜歡雜耍和戲劇的特點,在日常節目中增添了文娛內容,減少了政策講解,并從1月20日至4月18日先后進行了6次節目調整,將廣播頻率增加到4個,設立《經濟新聞行情》《文化教育》《衛生常識》《群眾服務》《評劇唱片》《婦女時間》《青年時間》等新節目,并將全臺每天播出總時長從24小時延長至30小時。③
1949年5月18日,中央廣播事業管理局和天津市軍管會決定,天津新華廣播電臺正式更名為天津人民廣播電臺,開啟了天津廣播事業的嶄新篇章。
二、除舊——天津舊廣播事業的封禁和甄別
當時,天津軍管會在建立服務于人民的新廣播事業之外,也果斷對天津市已有各種不同性質的舊電臺進行了接管和甄別、查封。1948年11月,中共中央做出《關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報刊通訊社處理辦法的指示》,對軍管會在國統區各個城市中接管新聞媒體提出了具體的指導,其中明確表示:“(接收處理)是一個嚴重而復雜的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既嚴肅又慎重的態度,方能處理適當。”④
(一)接管國民黨電臺
天津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在天津設立的電臺除了天津廣播電臺外,還有軍隊電臺。這些電臺不斷發表反動言論,欺騙和蒙蔽天津民眾,解放軍大軍壓境情況下仍呈口舌之快,做困獸之斗,國民黨天津警備區司令陳長捷還在天津廣播電臺發表所謂“告民眾書”,聲稱天津守備固若金湯、堅如磐石,叫囂抵抗解放軍的軍事進攻。
在1948年12月30日平津戰役打響后,天津軍管會制定了《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部電訊處接管方案》,并提出了處理解放城市電訊設備的接管原則。該方案提出,接管電訊設備的基本方針是“以全盤不變的整個系統的完整接收,且以保護建設為方針”。在此方針指導下,軍管會對天津的電訊系統采用軍事代表制度的接管方式,接管對象包括凡舊有國民黨黨政軍專用的電訊設備,以及國際電信機關、公共使用的電訊設備和軍政公營電訊工廠及其所屬電訊倉庫、附屬設備。在此基礎上,對當時的天津多家廣播電臺進行了細致分類,制定了不同的接管方法。他們將這些電臺從經營的方式與政治背景上分為五類,主要包括:
1.國民黨機關公開經營者;
2.以私營面目出現而受命于國民黨反動特務機關支持者;
3.民營股份,而憑借國民黨反動機關之名義從事播音者;
4.附設在較大的私人公司,而從事商業廣告等業務者;
5.為理工科大學設立供學生實習者。⑤
對于前三類,處理辦法是電臺查封、機器沒收、資財準備令其找保,有確實證據為私人資本者發還。對于第四類,處理辦法為令其找保,并依照軍管會廣播電臺管理暫時辦法暫行復播規定,對第一類者,軍管會立即接收并盡速利用;對第二、三、四類各廣播電臺進行審查。⑥
除了對電臺財產進行保護外,軍管會還非常注意對電臺原有工作人員的分類處理。針對不同人員表現出的不同態度,軍管會指出:“不能用勝利者的態度對待舊有員工,應和藹熱情地接近他們、了解他們,對他們的缺點耐心誠懇地說服,幫助其改造。對表現好的應加以表揚。”做到“一方面要有警惕性,另一方面要相信他們”。⑦
天津處理舊廣播人員的政策辦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1949年9月中共中央出臺了“關于對舊廣播人員政策的補充指示”,提出:故舊廣播員經甄別除政治上確屬反動不用外,其余仍可在我們的負責管理教育下留用,這對我們沒有壞處。⑧
(二)叫停和甄別民營電臺
一方面,軍管會根據前文所述按電臺的五種分類對民營電臺進行甄別處理;另一方面,《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部電訊處接管方案》中也明確提出了對民營電臺的接收管理辦法:凡民辦商業電臺(廣播)、民辦的通訊企業,如商辦電臺以及不屬于國民黨及四大家族或外(國)人的一切無線電臺,均應立即停止工作,造冊呈報軍管會另議處理辦法。⑨
2月28日,中共中央向新成立的中共天津市委發出指示,明確提出了對私營廣播電臺的處理辦法。在指示中,中央要求對天津的私營電臺在先前甄別審查的基礎上允許部分通過審查的電臺繼續營業,但同時也對這些能夠繼續經營的電臺做出了具體規定。
此外,該指示還建議新成立的天津市政府設立廣播事業管理處,與天津新華廣播電臺合署辦公。該指示還被抄發給中共中央華北局和北平市委,成為解放初期管理北方城市私營電臺的一份綱領性文件。
三、推廣——“天津經驗”對新中國廣播事業的貢獻
天津新華廣播電臺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城市人民電臺。雖然在其之前已經有包括張家口、邯鄲、長春、沈陽、錦州、濟南等多地的新華廣播電臺相繼建立,但天津作為當時中國北方廣播事業最為發達的城市,其地位和意義毋庸置疑。根據《天津新聞史》統計,1949年初,在天津近200萬人口中,收音機約有12.4萬臺,意味著天津市民平均每20人就有一臺收音機。⑩天津新華廣播電臺的建立和對于舊廣播系統的成功改造,可以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廣播事業從解放區走向全國的重要開端之一。
(一)根本上建立人民廣播的國有國營性質
“天津經驗”對全國廣播事業最大的貢獻,莫過于確立了大中型城市廣播電臺國有的根本性質,中國共產黨始終要求廣播在黨的宣傳政策之下統一運作。1948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頒布《中共中央對新解放城市的原廣播電臺及其人員的政策的決定》要求,明確了“新中國之廣播事業,應歸國家經營,禁止私人經營”。?在處理各種性質的舊電臺過程中,天津軍管會根據《決定》指示,出臺《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部電訊處接管方案》,一方面對國民黨電臺進行接收,另一方面對各種私營電臺進行暫停、甄別和部分允許播出。對于通過甄別允許繼續播出的私營電臺,要求“必須轉播陜北新華廣播電臺每日19時30分到20時的新聞節目,并轉播天津新華廣播電臺播出的天津本市新聞節目,不得自行編撰新聞節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舊新聞系統進行改造的過程中,中央抑或天津都強調了區別對待廣播和報刊:對待廣播,無論其為國民黨黨營還是民營,均按照要求“無條件接收”或“立即停止,等待甄別”;而對于報刊則在最初要求“一律停刊”后不久即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不要命令舊有報紙一律停刊給平津兩市委的指示》和《中共中央關于對天津舊有報紙處理辦法給天津市委的指示》等文件,反復強調“未規定一切報紙一律停刊”。?并指示天津市委對于部分報刊“以秩序恢復為理由先令出版待審查后再發許可證”。?
從對廣播和報刊不同的處置辦法中不難看出,廣播無遠弗屆的傳播特質和廣泛覆蓋的受眾基礎,使得保證其“為人民所有”的根本性質在特殊的歷史節點中更加受到重視。
(二)制度上推廣私營電臺的處置改造模式
天津廣播事業的新生,首先影響的便是比鄰的北平(即北京)。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2月2日上午11時40分,北平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音。一個月后的3月25日,陜北新華廣播電臺遷入北平,改名為北平新華廣播電臺,原北平新華廣播電臺則改為北平人民廣播電臺。
在北平新華廣播電臺成立的同時,北平市委也同樣對原先存在的國民黨電臺和民營電臺進行處置。在處理這些私營電臺的時候,北平市委借鑒了天津在處置私營電臺時積累的方式方法,進行了包括登記審查、頒發執照、監督播出以及必須轉播陜北新華廣播電臺節目、商業廣告播出安排等具體布置。
同時,天津在處置舊廣播系統中開創的 “收買”模式也被其他大中城市廣泛采用。1950年8月,天津中行電臺經過產業作價處理后被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收買,合并改組為天津人民廣播電臺經濟臺。這種“作價收買”的方式既尊重了私營電臺的價值和獨立性,又保證了人民廣播事業的人民性本質特征,是對私營電臺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積極探索。
天津的“收買”模式成為指導北京、上海等地私營電臺改造的重要經驗。北京市委于1952年根據私營臺主的申請對私營的華聲電臺的廣播器材進行了作價收購。上海市委也在1953年9月對十余家私營電臺的私股財產進行了收購,并最終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出資9億元人民幣完成。?
(三)內容上普及尊重聽眾習慣的節目設置方法
在借鑒天津經驗處置私營電臺的同時,包括京滬穗等多地的人民廣播事業在建立過程中,也吸取了天津新華廣播電臺在節目設置和內容安排方面的經驗。為了增強廣播工作在群眾中的吸引力,天津新華廣播電臺增加了文娛活動,減少了政策講解的成分。同時開設了《文化教育》《群眾服務》《婦女時間》《青年時間》等新節目,利用解放區介紹、革命故事、職工與青年時間等進行宣傳。
適應聽眾收聽習慣、減少文件式新聞發布,是天津新華廣播電臺在創辦初期積累的寶貴經驗,這點經驗也被北平、上海等地的廣播電臺所吸收借鑒。如北平新華廣播電臺于1949年4月22日調整節目,新增《職工時間》《青年生活》《婦女園地》《兒童樂園》《文藝漫談》《新歌演唱》《新歌練習》《西樂》《地方雜曲》等節目,豐富節目特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與14家私營電臺聯合成立“上海聯合廣播電臺”后,節目也遵從聽眾收聽習慣,繼續以戲曲、教育類節目為主,并允許繼續播放廣告。
四、結語
在我國眾多大中型城市中,天津較早迎來了廣播事業的新生。這是天津的殊榮,也是天津廣播事業的驕傲。天津在我國廣播事業發展歷程中書寫了多個“第一”,而在眾多紀錄的背后則是一條起伏發展且特色鮮明的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發展變遷路徑。從天津新華廣播電臺的誕生到對私營電臺“收買”模式的創新,天津為中國人民廣播事業的成熟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注釋
趙玉明:《中國現代廣播史料選編》,汕頭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12頁。
② 《中國共產黨接管天津工作概述》,轉引自中共天津市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天津接管史錄》,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頁。
③ 天津地方志編修委員會辦公室:《天津通志廣播電視電影志》,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95、第96、第97頁。
④⑦⑨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部電訊處接管方案》,轉引自中共天津市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天津接管史錄》,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第68、第69、第75頁。
⑤⑥ 《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部關于接收報紙、通訊社、書店、出版及廣播電臺工作的初步總結》,轉引自中共天津市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天津接管史錄》,中共黨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第363頁。
⑧ 《中共中央關于對舊廣播人員政策的補充指示》,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286頁。
⑩ 馬藝:《天津新聞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53頁。
? 《中共中央對新解放城市的原廣播電臺及其人員的政策的決定》,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196頁。
? 《中共中央關于對私營廣播電臺的處理辦法給天津市委的指示》,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278頁。
? 《中共中央關于對天津舊有報紙處理辦法給天津市委的指示》,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268頁。
? 《中共中央關于對天津<大公報><新星報><益世報>三報處理辦法復天津市委電》,轉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新華出版社,1980年版,第270頁。
? 趙玉明:《中國廣播電視通史》,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4年版,第87、第159、第210頁。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本文編輯:聶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