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華
(福建省泰寧縣第三中學,福建三明 354400)
初中是一個新的開始,初中生進入一個全新的環境,要漸漸適應新的課堂環境和教學模式。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優化課堂提問和解答環節,讓初中生適應課堂提問,集中注意力,并做好時刻回答問題的準備,從而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第一步,教師通過優化課堂提問,能活躍課堂氛圍,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中的不足,并給予問題針對性解答,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1]。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要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認知,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所在,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提出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參與回答的興趣,使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不但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還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探索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其也能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發現自身在學習方面的不足,并努力改進[2]。
例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友誼的天空”是從友誼的力量、友誼的澄清和呵護友誼三個方面探尋朋友對自己的影響,包括積極的或者消極的。友誼會隨著環境發生改變,那么當你發現朋友變了時,該怎樣做?用什么心態面對?當朋友之間出現問題甚至裂痕時,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地維系關系、呵護友誼?這些問題和學生的真實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問題,進行延伸式提問。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朋友,這顯然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教師可讓學生談談自己的交友情況:當友情出現危機時,你是如何挽救的?當一段友誼徹底失去后,你會持續陷入失落嗎?怎樣調整自己的心理和狀態?……另外,對友誼的話題討論,也能反作用于學生的實際交友,指導他們正確交友,不能為了維持友誼而放棄自身原則,以讓學生交到真正興趣相投、惺惺相惜的好朋友。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整體課堂教學效果[3]。
在課堂提問時,教師要設計一些沒有固定答案且學生能開動腦筋發散思維的問題,而非僅僅為了提問這一環節而設計生硬的問題,讓學生簡單地回答“是”或者“不是”。這樣,雖然表面看得到了“一呼百應”的效果,但實際作用微乎其微,因為學生可能根本不在乎教師問的是什么,只要跟著其他同學大聲喊就可以了,其學習的興趣也會慢慢降低。另外,教師提問時要注意把握好問題的難易度,在剛開始提問時,可以提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然后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逐步增加問題的難度,但問題不可過難、抽象。令學生面面相覷不知如何作答是課堂提問的大忌。初中生的想象力很豐富,只是很多時候教師沒有給他們提供一個合適的平臺讓他們去發揮,如果教師提出的是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如“智能”“互聯網”,相信學生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跟大家分享[4]。
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網絡生活新空間”闡述了網絡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徹底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傳遞方式,以更新、更快的方式傳遞了更多的信息,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出簡單的問題:你都用互聯網做什么?有過網購的經歷嗎?網上視頻聊天是什么感覺?……結合課本知識,教師告誡學生網絡是一把雙刃劍,要學會辨別網絡上真真假假的信息,合理利用網絡。初中生的心智還不成熟,多姿多彩的網絡世界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網絡信息有好有壞,所以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優勢,查找資料,開闊自己的視野,自覺抵制網絡暴力、詐騙、色情等不良信息,為營造安全網絡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課堂上,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談一談遇到詐騙、傳銷、釣魚網站應該怎么做。這樣不僅能教授學生課本知識,還能使學生明白應理智、合理地利用網絡,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5]。
教師要增強自己的提問意識,不要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應在教學前精心設計問題,并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調整問題;要有包容心,不論學生回答得如何,都要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對于回答錯誤的學生,要引導他們予以糾正,不要挫傷他們回答的積極性和自尊心[6]。另外,教師不要拘泥于自己事先準備的問題,要找準機會引導學生大膽提問,鍛煉學生的思考意識和能力。教師只有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才能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七年級上冊“綻放生命之花”這一課講到了生命的意義和生命的精彩兩個重要命題。既然探討“生命”這個話題,課堂互動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挖掘多個話題供學生討論:你將來的目標是什么?曾經做過、見過或聽過的哪些事情,讓自己想感嘆一句生命的奇妙?同時,教師可以結合社會新聞,告誡學生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境或問題,都要珍惜生命;也可以讓學生把這堂課的所學和感悟講給父母聽,給早已遠離課堂的父母一點“警鐘”,告訴他們要敬畏生命,在工作中要注意安全,不做違法之事等。關于“生命”的話題互動,師生互相提問,互相答疑,不僅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還拉近了彼此的關系。
課堂提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還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相長。因此,教師應不斷優化課堂提問,在提問時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學生的探討熱情和興趣;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出發,把握好提問的難易度,不斷提高自己的問題意識;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