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金良
南宋理學家楊萬里在《庸言》中有這樣一問:“頭垢則思沐,足垢則思濯。心垢則不思沐濯焉,何哉?”意思是說,頭上有了污垢就會想著沐浴,腳臟了也會想著清洗,心里有了污垢難道就不想著洗滌干凈嗎?此問雖已遠去,但仍值得今天人們深思。“身之主宰便是心。”心是人的思想之源、精神之本、道德之宗,人的一切意欲和行為都生發于心。一旦心中生垢,滋生精神垃圾,諸如貪欲、私意、邪念、妄求等,讓聲色犬馬占據、為自私自利支配,必然禮義廉恥淡化,變得人品低下、行為齷齪、無所不為,因而必須勤于除垢。中國共產黨人歷來重視常除“心垢”,勇于“自我革命”。回顧我們黨百年奮斗歷程,正是由于一貫要求黨員干部常除“心垢”,抵御和清除各種政治灰塵、腐朽文化、精神垃圾的侵蝕影響,我們黨才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事實證明,常除“心垢”,須有自省之能、自知之明。世上最難的是保持自己內心清醒,能看清自己、能察己“心垢”。一方面,“心垢”深藏不露、無影無形,不像水垢油污那樣,看得見摸得著;另一方面,察覺“心垢”,雖然離不開他人的提醒和幫助,但更需要自己有很強的反省能力,既有“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的覺悟,又能跳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局限。如果缺乏自省之力、自知之明,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心中生垢而不覺、靈魂有染而不察,就會陷入盲目境地、麻木狀態,洗心除垢也就無從談起。
在這方面,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作出了表率。張聞天不怕自己的“瘌痢頭”給人看,謝覺哉經常與自己“打官司”,吳玉章一輩子堅守“反省座右銘”,彭德懷堅持每月“反省自查一遍”,陳毅“中夜常自省”……他們這種常除心中之垢、常撣靈魂之塵、常做思想保潔的精神,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明察己過、嚴以立身的高風亮節。
常除“心垢”,根本在于用理義滋養。南宋思想家邵雍在《洗心吟》中說:“塵垢用水洗,邪淫非能淋。必欲去心垢,須彈無弦琴。”在他看來,洗心除垢要采取彈奏“無弦琴”的辦法,即用“理義”去浸灌和滋養。這一點,對于共產黨人來說,就要下功夫修好“心學”,信仰真理、深明事理。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的“心學”,其實質就是用真理戰勝謬誤、清除“心垢”的過程。黨員干部要自覺修好“心學”,不斷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政治營養,用以培植心田、養護靈魂,使之轉化為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理念、高尚的道德觀念,轉化為為強國夢強軍夢而奮斗的強大動力。
黨員干部要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要把常除“心垢”作為日常功課和終身課題。“初心不會自然保質保鮮,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塵褪色,久不滋養就會干涸枯萎。”要讓初心保質保鮮,就必須在掃除各種“心垢”上下功夫,堅決摒棄表面信仰堅定實則理想喪失的“虛無心”、既想當官又想發財的“貪婪心”、順境進取逆境頹廢的“玻璃心”、臺上道貌岸然臺下放縱欲望的“享樂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寵溺心”、口號震天響行動輕飄飄的“作秀心”、目空一切唯我獨尊的“狂妄心”、身在其位不謀其政的“慵懶心”,等等。只有常除心中之垢,勇于進行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方能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