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煌,凌水橋,羅衛歡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康復科,廣東中山 528400
現階段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受不良生活習慣、膳食結構不合理以及運動次數低下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疾病的人數不斷增加,該類群體發生腦卒中(stroke)的概率較大[1]。該疾病易給患者留有各種后遺癥,如失語癥。語言產生困難、聲音失真、單詞遺漏等是該疾病的主要表現,語言交流障礙給腦卒中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影響,且目前尚無治療失語癥的特效藥物,故而需要對該并發癥加強警惕[3]。語言功能訓練的確有利于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但遠期療效并不理想,故需要尋求另外一種治療方法。該次研究就該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腦卒中后失語患者接受tDCS聯合常規語言訓練對腦卒中后失語癥患者語言能力恢復的影響進行分析和探討,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腦卒中后失語癥患者。按照自愿分配原則平均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0例。研究組:男性12例,女性8例;患者年齡最大值為75歲,最小值為31歲,平均年齡為(56.14±7.89)歲。參照組:男性10例,女性10例;患者年齡最大值為75歲,最小值為31歲,平均年齡為(56.74±7.27)歲。所有患者的各項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經顱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腦卒中[3];②患者病史資料完整;③通過臨床檢查以及西方失語成套測試(WAB)確診為失語癥患者;④該次研究得到了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許可,且患者及家屬簽字同意。
排除標準:①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②嚴重精神障礙者;③病史資料不全者;④完全失語患者;⑤對tDCS不耐受者。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語言功能訓練,采取訓練方法如下:①音樂訓練:播放一些簡單、歡快的音樂讓患者來進行跟唱,治療師與患者家屬可在一旁協助,鼓勵患者積極跟唱,提高患者的說話流暢度;②圖片訓練:主要以理解能力為主,治療師先將圖片一一展示,后讓患者根據指令選出正確圖片,并讓患者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描述圖片內容,后將患者兩兩為一組,雙方進行圖片展示與訓練,提高患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復述能力;③閱讀訓練:首先為患者朗讀短小文章,后將文章內容提示卡給患者,治療師進行提問,讓患者將詞卡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匹配,回答過程中治療師要引導患者回憶文章內容,可配合肢體動作來提示患者,充分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④書寫訓練:一開始進行簡單的單字抄寫訓練,后開始鼓勵患者進行組詞,每天固定寫多少詞語,可設置比賽模式來激勵患者,之后逐漸過渡到句子、段落、聽寫以及看圖書寫等;⑤日常:治療師與患者家屬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讓其模仿發音與口型來加強語言功能的鍛煉,增加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4-6]。
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的基礎上接受tDCS治療方法,該院采用IS200型智能電刺激儀(四川省智能電子實業有限公司),由治療軟件、電刺激器、治療電極、電池充電器、連接器、計算機主機、顯示器組成。刺激部位Broca區定位采用國際腦電圖10-20系統,Broca區位于T3-FZ與F7-CZ的交點。陽極位于左側Broca區,陰極位于右肩。電極面積5~7 cm2,刺激電流1.75 mA,治療時間20 min,1次/d,連續治療3個月。
運用西方失語成套測試(WAB)AQ評估患者治療前、治療后4周、治療后8周以及治療后3個月語言狀況,正常值為98.4~99.6分,<93.8分可評為失語[7]。采用《漢語失語癥檢查法》評估患者治療前后語言功能狀況,其中命名能力(0~82分)、自發語言(0~60分)、復述能力(0~100分)以及口語理解(0~23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的語言功能越好[8]。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處理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干預后,研究組患者治療后4周、8周以及治療后3個月AQ評分同參照組相比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Q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Q評分比較[(±s),分]
?
研究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各項語言功能指標評分分別為命名能力(76.54±3.28)分,自發語 言(50.26±5.48)分,復述能力(82.47±4.06)分,口語理解(190.26±16.27)分。參照組命名能力(60.16±3.61)分,自發語言(37.26±5.61)分,復述能力(70.23±3.24)分,口語理解(166.54±15.28)分,數據表明,同參照組相比,研究組語言功能指標較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語言功能指標比較[(±s),分]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項語言功能指標比較[(±s),分]
組別研究組(n=20)參照組(n=20)t值P值命名能力治療前 治療后42.24±7.46 42.08±6.53 0.072 0.943 76.54±3.28 60.16±3.61 15.019<0.001自發語言治療前 治療后22.41±3.52 23.02±3.23 0.571 0.571 50.26±5.48 37.26±5.61 7.413<0.001復述能力治療前 治療后59.56±4.84 60.41±3.88 0.613 0.543 82.47±4.06 70.23±3.24 10.538<0.001口語理解治療前 治療后139.26±16.45 140.28±15.41 0.202 0.841 190.26±16.27 166.54±15.28 4.753<0.001
近年來隨著現代康復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tDCS在治療腦卒中后失語癥有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其是由電刺激器、陽極電極、陰極電極所組成,于患者頭皮固定電極,輸出微弱直流電,使電流從陽極流向陰極,可有效改變神經元的靜息電位,調節神經元的興奮性,對缺損神經的修復具有積極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且該儀器具有便捷、無損傷、安全、長效等特點,便于患者接受[9]。方翠霓等[10]人的研究報告指出,給予腦卒中后語言功能障礙患者tDCS聯合語言康復訓練治療有效率為93.02%,顯著高于單一的語言康復訓練方法62.79%(P<0.05),且患者經過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語言能力評分得到顯著提升(176.60±13.23)分,此外該研究還表明,其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ADL(85.86±6.87)分,利于患者康復。
該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接受常規語言訓練方法+tDCS治療方法,經3個月治療后,研究組患者AQ評分為(85.29±9.69)分,顯著高于參照組AQ評分(72.31±9.42)分(P<0.05),這主要是因為常規語言訓練,通過長時間的反復訓練可提高神經細胞新突觸的生成速度,能夠增強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加強對神經元的保護,利用語言刺激來提高腦電活動強度,激發腦的潛能,從而讓受損的語言神經功得到恢復;而后者中的陰極電極能夠降低刺激部位神經元興奮性,陽極電極能夠增強刺激部位神經元興奮性,大部分的腦卒中患者中樞抑制系統紊亂,而該治療方法能使大腦重建新的平衡模式,可促進言語功能的恢復,二者相互結合,能夠有效提高整體治療效果,利于加快患者康復速度,切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1-12]。該次研究結果表明,同參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語言功能評分得到顯著改善(P<0.05),這主要是因為在病程早期,大腦自愈導致語言癥狀改變及刺激部位未因病程及患者的具體語言表現有所變化,故而此階段的治療效果還不明顯,隨著治療時間的推移,tDCS治療效應隨著治療效果的好轉增加大腦的可塑性,充分表明應用常規語言訓練+tDCS治療方法的顯著優勢,療效確切,能夠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改變失語癥狀。
綜上所述,從康復角度出發,相比于單一的常規語言訓練方法,在此基礎上應用tDCS治療方法更具有顯著效果,可有效改善腦卒中后失語癥患者的語言功能障礙問題,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