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峻
溧陽市中醫醫院眼科,江蘇溧陽 213300
高度近視臨床又將其稱作病理性近視,指的是眼軸出現進行性增長,且眼底出現退行性改變。據調查顯示[1],我國高度近視患病率高達5%左后,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不便。患者主要癥狀表現以黃斑前膜、后鞏膜葡萄腫、視網膜脫落、黃斑出血等為主,其中尤以黃斑出血為最嚴重并發癥之一,如未得以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造成低視力或眼盲。一般高度近視可分為兩類,即單純型高度近視與新生血管型高度近視,傳統臨床多采用西藥方式治療,效果一般。我國中醫理論博大精深,采用中醫方法治療單純型高度近視黃斑出血能夠根據患者癥候表現、病因等予以標本兼治,且安全性高,備受認可[2]。該文以2015年1月—2019年12月該院收治的46例單純型高度近視黃斑出血患者為例,分析加減駐景方的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方便抽選于該院接受治療罹患單純型高度近視黃斑出血病患4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抽簽結果將患者分作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3例。對照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16~69歲,平均(36.5±1.6)歲;病程5~20 d,平均(11.3±0.8)d。觀察組男14例,女9例;年齡17~68歲,平均(36.4±1.5)歲;病程6~20 d,平均(11.4±0.7)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確診為單純型高度近視黃斑出血;符合《中醫病癥診斷標準》[3]中關于高度近視黃斑出血的相關要求,且經西醫診斷屈光度均>-6.00D;均自愿參與且積極配合該次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肝腎等臟器疾病患者;存在精神方面疾病患者;抵觸配合研究的患者。該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許可。
對照組患者選擇羥笨磺酸鈣分散片和復方血栓通膠囊治療。羥笨磺酸鈣分散片(國藥準字H20080288),0.5 g/次,3次/d。復方血栓通膠囊(國藥準字Z20030017),3粒/次,3次/d。
觀察組患者采用駐景方湯劑進行治療,根據患者不同癥狀對方劑進行加減。基礎駐景方中包含楮實子15 g、菟絲子15 g、枸杞子15 g、茺蔚子15 g、五味子15 g、黃芪15 g、黨參(片)15 g、熟地黃10 g、當歸6 g。如患者出血量相對較大,且舌苔暗紅、紫紅等情況,則需在方劑中加入三七(粉)6 g、丹參(片)15 g、茜草15 g、蒲黃9 g;如患者單位時間內出血量較低,但出血時間較長,則需加入昆布12 g、海藻12 g、生牡蠣9 g(生牡蠣需單獨先行煎制)、丹參(片)15 g;如患者觀察事物時存在明顯形變情況,則方劑中需添加益母草15 g、茯苓15 g、山藥15 g、車前子9 g;如患者感覺胸悶煩躁,則需添加郁金9 g、合歡皮9 g、柴胡6 g;如患者存在明顯的失眠癥狀,則需添加首烏藤15g、酸棗仁15 g、遠志9 g。煎制前需將所有藥材放入清水中浸泡至少30 min,并直接使用浸泡用清水煎制(如需提前煎制的藥材應單獨浸泡),水煎后保留藥汁400 mL,1劑/d,分別在早餐前和晚餐后各服用半服。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臨床療效分為良好、一般、較差3個級別,良好:視力恢復正常或提升值超過0.6,眼底出血完全消失;一般:患者視力明顯恢復,提升值為2~3,眼底出血被部分吸收;較差:患者視力無明顯改變,眼底出血問題仍存在,治療效果未達理想。總有效率=(良好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00%。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候表現進行評估,包括失眠多夢、黃斑出血、胸悶郁結、視物變形。評估總分以10分計,分數越高,表明癥候表現越嚴重,反之越輕。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心視網膜厚度及差值變化。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總臨床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兩組患者入院時癥候表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癥候表現評分均有明顯下降,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醫癥候表現對比[(±s),分]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醫癥候表現對比[(±s),分]
?
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中心視網膜厚度相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心視網膜厚度及前后差值對比[(±s),μm]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中心視網膜厚度及前后差值對比[(±s),μm]
?
導致高度近視的原因有很多種,例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個人習慣等,黃斑出血癥屬于高度近視患者的主要并發癥類型,其在發病后不僅會導致視力進一步下降,且未及時治療很可能導致視力不可逆喪失[4-5]。西醫中將晶狀體處于松弛狀態下,眼球捕捉光線后借由屈光系統聚焦位置在視網膜前端,導致視網膜上無法形成清晰的圖像,只有靠近物體后才能看清圖像。其中屈光度達到-6D及以上者,被視為高度近視。黃斑出血則屬于高度近視的主要病癥之一,且根據出血狀態不同還可分為新生血管型、漆樣裂紋型、單純型等多個種類。由于黃斑區屬于視網膜結構中的重要區域,處于眼球的后極部,主要功能為視覺中的顏色分辨、精細視物等,如黃斑區發生病變或出血,則患者視力會進一步下降,且視野內會出現物體形變、黑影等情況[6-7]。中醫理論中并沒有高度近視合并黃斑出血的病名,而是將其歸類于“暴盲”“視瞻有色”等范疇,認為該病的病機在于肝經、脾經、腎經損傷,其中肝經損傷導致精血損害過大而不能溫養雙目,雙目經絡虧虛導致視力下降、視線昏花;肝經郁結會導致脾臟虧虛,此時人體內津液營運不暢,瘀阻而生痰濕之氣,加之虛火上侵雙目導致出血,加之痰瘀互為郁結,長期發展就會導致血運不足以溫養雙目靜脈,進而導致視力逐漸下降,出血癥狀逐漸嚴重[8]。
治療高度近視合并黃斑出血時可選擇駐景方加減,方劑中的楮實子具有補腎清肝的功效,與菟絲子配合可增強補腎益精的效果,同時還具有護肝清目的作用。熟地黃、枸杞均具有溫補肝腎的功效,可提高方劑明目的作用。茺蔚子也具備明目的效果,同時可疏導雙目經脈氣血運行[9]。當歸可活血通絡、補血益氣,黃芪和黨參可進一步提高方劑的補氣功效。同時治療過程中還可根據患者癥狀不同添加相應的藥材進行輔助,其中三七、蒲黃、茜草均具有止血活絡的功效,昆布、牡蠣、丹參則可以發揮散結通瘀的效果,益母草、茯苓、車前子可消腫下水,郁金、柴胡能夠輔助主方中的楮實子、菟絲子疏解肝經郁結,首烏藤、酸棗仁均可安神助眠,有效降低部分失眠患者的疲勞感,促進其治療期間的睡眠質量[10-11]。
該次研究結果中指出,觀察組患者經過加減駐景方治療后總臨床療效95.65%明顯高于對照組78.26%(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中心視網膜厚度(272.34±10.13)μm明顯低于對照組(295.51±10.12)μm(P<0.05)。此研究結果與肖西立等[12]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3.00%高于對照組61.00%(P<0.05),中心視網膜厚度(270.33±16.33)μm低于對照組(294.77±14.46)μm(P<0.05)相一致。
綜上所述,單純型高度近視黃斑出血患者通過加減駐景方治療效果確切,能有效改善癥候表現,促進出血吸收,值得臨床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