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遠利
摘要:隨著科技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21世紀是互聯網的時代,是信息技術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將世界連成地球村。網絡時代在給人們的生活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時,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對人的負面影響被無限的放大。對于初中生來說,由于其心智尚不成熟,意識不到網絡知識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很容易被影響到。本文總結了初中生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如何將網絡道德教育滲透到初中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當中,使學生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能夠站在道德的角度審視問題,使初中生更加能夠合理的使用網絡。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網絡道德;教育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網絡已經逐步普及到千家萬戶,這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也帶來了許多問題,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缺乏網絡道德。因此,非常有必要的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初中信息技術教育中。在實現之前,首先要了解初中生使用網絡的情況,其次是采取行動讓初中生能夠理性的看待網絡的事件,以道德的角度看待事件,改善網絡環境。
二、初中生使用網絡的現狀
在信息時代,絕大多數初中生都是通過訪問網絡獲取信息的。通過網絡,學生可以了解到很多與課堂無關的書籍和知識,彌補了課堂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的問題觀更加獨特,對培養學生獨立、成熟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重要的是要知道,網絡是一個相對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信息是不平等的,初中生的社會經驗不豐富,思想不成熟,在使用網絡的過程中往往不能正確理解網絡的作用。在無意中吸收垃圾信息,這對青少年的成長非常不利。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網絡信息更新速度非常快。從信息技術課程的普及到今天,網絡上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各種網絡游戲、聊天工具等網絡娛樂內容越來越吸引人。一些初中生在面對這些內容時往往缺乏自主性,很容易影響到生活和學習。當然,有些學生也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對網絡有理性的認識態度,能夠正確地利用網絡為自己的學習提供有益的信息,也是非常值得的。在調查研究中發現,這些學生的家庭教育往往比較嚴格,家長在孩子使用網絡的過程中起到引導作用,提供了正確的監督和合理的指導。但是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教師的指導是使他們正確使用網絡的關鍵。
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網絡道德教育的策略
(1)語言引導,思想滲透
網絡文化的傳播影響大學生不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輔助,連接不同的文化形式和觀念。中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不成熟,容易受到網絡思想的影響。已經超越了地區界限,成為傳播的自由空間。初中生可以隨時被邀請到網絡環境中進行信息的交流,原有的道德規范不能約束學生的網絡行為。
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有的學生在進行《版面設計》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任意刪除他人的作業,破壞他人的學習成果;通過局域網共享竊取他人的作業。針對這種行為,信息技術教師應盡快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強化學生的網絡道德的觀念,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運用語言進行正確的引導。對隨意刪除他人作品的人,必須施加警告和懲罰。因為這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問題,教師可以說這種行為就像強盜摧毀別人精心建造的房子一樣。這使得學生在教師正確的語言指導下,能夠辨別是非,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的網絡道德素質。
(2)營造環境,宣傳網絡道德思想
營造健康積極的環境潛移默化地滲透德育思想。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工作,一是營造教室內的氛圍。使用標語、微機機房管理系統和學生安全使用計算機系統,每學期開學,帶領學生學習各種標語和制度,以提醒和規范學生使用網絡的行為和道德規范。其次利用技術創造網絡環境健康。安裝學生電腦中的綠色互聯網軟件,通過互聯網過濾學生信息,使用安全互聯網監控向導隨時監控學生上網動態。同時,還可以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需要的網站,并設置了我們學校的主頁。每次學生打開瀏覽器時,首先看到學校的亮點和一些活動公告。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可以健康快樂地上網,同時養成健康的上網習慣。
(3)去偽存真,樹立網絡道德意識
網絡是信息的寶庫,也是信息的垃圾場。學術信息、娛樂信息、經濟信息和各種信息混雜在一起,使網絡成為信息的萬花筒,中學生的網絡道德法律意識的培養也是網絡技術課的重要內容之一。信息技術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習信息處理方法,培養溝通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而不僅僅是知識的數量獲得。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教育學生擺脫虛偽,維護真理。
例如有些同學用利用微博對別人發表進行攻擊性的評論,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教師可以采用其他的網絡方式對其行為進行批評,重點是要其能夠辨別是非,面對網絡信息要謹慎的觀看和運用,而不是通過攻擊他人的方式進行評論。類似這種方式方法,主要是能使學生有意識地選擇正確的信息,抵制垃圾信息的侵害,使學生有意識地認識到維護信息活動的正常秩序是每個公民的社會道德。
(4)抓住學生熱愛創作的動機,正確地加以引導
學生們對信息技術課程非常感興趣。學生的興趣不在于學習信息技術和網絡知識本身,而在于對創作分享的熱情很高。經過了解,一些教師在完成信息技術課程作業以后,允許學生自由玩,自由進行作品的制作,有的學生非常喜歡跟同學分享自己的作品。因此掌握學生愿意創作分享的的心理動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互聯網的積極健康的態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動手能力。例如,在進行《制作多媒體作品》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作品,自己進行創作,親身感受到使用信息技術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真正理解信息技術的價值、可行性和重要性,熱愛信息技術課程,培養良好的網絡道德。
(5)利用教材內容,倡導道德自律
利用信息技術教材的內容,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道德和行為習慣,把社會對信息行為的道德要求轉變為自身的內在要求,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倫理文化信息。例如:通過對七年級《做信息時代的文明使者》可以通過請學生們一起探討什么樣的行為才是文明使者?舉行討論小組,分為正方和反方;正方的意見是看到網絡暴力的行為,就以網絡暴力的方式進行反擊,反方是遇到網絡暴力的行為直接舉報。最終老師需要明確遇到網絡暴力的行為,首先是要能夠進行勸導,如果不停勸導再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對進行網絡暴力的賬號進行舉報。學生就會懂得自己不輕易的參與進去,用局外人的角度處理問題。
四、結論
總之,初中生對世界的參與度不高,引導他們使用網絡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結合家長的德育,使初中生具備辨別信息的能力,學會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信息瀏覽,從而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積極融入網絡,讓學生受益于信息時代。
參考文獻:
[1]唐旭.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的應用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05):143-144.
[2]祁萬英.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探究[J].學周刊,2021(04):141-142.
[3]孫遠景.關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網絡道德培養的策略[J].求學,2020(4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