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娟 吳陵來
(赤壁市人民醫院,赤壁,437300)
睡眠障礙是白內障患者術后的一種常見并發癥,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影響,同時,由于焦慮、擔憂等不良情緒的產生而導致身體功能下降,大腦細胞過于活躍,不良情緒的持續而影響睡眠狀態[1]。有研究指出,失眠是一種易發且高發的精神疾病,睡眠質量下降會造成患者生命質量下降、精神狀態不佳及情緒失控等不良后果[2]。因此,需要針對睡眠障礙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在中醫臨床治療失眠中,耳穴埋籽是常用方法,并通過此法解決或緩解白內障術后患者睡眠障礙的問題。本文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赤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白內障術后發生睡眠障礙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耳穴埋籽法用于白內障術后患者睡眠障礙的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赤壁市人民醫院收治的白內障術后發生睡眠障礙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57~75歲、平均年齡(60.2±2.3)歲,病程5~9 d、平均病程(6.9±1.7) d;對照組中男18例,女19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1.2±1.3)歲,病程4~9 d、平均病程(6.2±2.0) d。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僅做常規護理 改善睡眠環境,通過減少外界環境刺激,為患者營造良好睡眠環境,并給予患者充分關心,盡可能消除其負面情緒,促使其進入睡眠狀態。
1.2.2 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耳穴埋籽法 耳穴埋籽法又稱耳穴貼壓法,是用代替針的藥丸、藥籽、谷類等置于膠布上,貼于穴位,用手指按壓以達刺激耳穴,通過經絡傳導,達到行氣止痛、寧心安神、調整機體平衡、促進睡眠的作用。粘貼前需要對各穴位用乙醇進行消毒,而后將膠布貼于穴位上,并進行適度按壓,每個穴位3次/d,3 d之后換貼。
1.3 觀察指標 采用PSQI評分對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觀察指標包括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質量、睡眠效率、安眠藥物服用量及白天精神狀態等指標,每項分值為0~3分,總分值為0~21分,分值越高則說明睡眠質量越差。2組治療后對睡眠情況進行整體評價,分為3個階段,治愈:患者術后每晚睡眠時間>6 h,且睡眠狀態良好;有效:每晚睡眠時間>4 h,且睡眠狀態良好;無效:睡眠時間及睡眠狀態無改變或加重,總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1 2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睡眠質量比較分)
2.2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睡眠障礙是白內障術后患者常見的癥狀,會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生命質量及精神狀態。據相關資料顯示[3],由于白內障術后,大多患者均會出現不良情緒,如:煩躁、不安等,外加周邊環境因素而造成睡眠障礙。中醫認為白內障雖然發病于中年時期,在早期視力微昏不清,往往不易察覺,只是雙眼視力同時逐漸減退,只有視力減低到一定程度時才會明顯看出變化[4]。而據臨床調查發現[5],白內障的高發人群是對陽光照射,即從受到陽光照射后皮膚上所發生的變化跡象就可以較早發現白內障的可疑體質者,需要及時接受治療。在術后出現的睡眠障礙,則可以通過耳穴埋籽法進行緩解或治療,耳穴埋籽法可以通過經絡傳導,來維持人體行氣止痛、寧心安神、調整機體平衡的作用,大多中醫認為人體耳部穴位與臟腑功能關系密切,并通過對耳穴施以治療,來維持人體臟腑內部平衡,以便達到消除睡眠障礙的問題[6]。
本研究所選取74例患者,均為白內障術后產生睡眠障礙患者,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耳穴埋籽法進行治療,對照組則采用常規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觀察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耳穴埋籽法可以有效解決患者睡眠障礙以及出現生命質量下降、精神狀態不佳及情緒失控的問題。
綜上所述,耳穴埋籽法用于白內障術后患者睡眠障礙的治療中,具備良好臨床效果,可緩解患者睡眠障礙,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