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龍
【摘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化和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下,體育教育在中小學學校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進一步凸顯。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單一的體育知識和動作技能,更應該注重核心素養理念的滲透和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傳統的體育課程教育目標和教學模式也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和變革。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其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應用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使體育精神得到有效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合作學習;教學探究
近年來,我國教改活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這與“合作學習”模式的核心理念和根本觀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小學體育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承擔著強健學生的體魄、啟迪學生的智慧、健全學生的人格、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等重要任務。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合作學習與課程教學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小學體育課程改革深化的根本要求,是小學生成長發展的切實需要,是教師探索體育課堂創新與變革的主要方向。
一、小學體育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首先要遵循“主體性”原則,即在一切教學活動的設計、實施與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中心與主體地位。要改變傳統教育觀念下教師為權威和主導者、學生為接受和服從者的落后師生觀念,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成長和探究的空間,鼓勵學生在互相幫助、積極合作中獲得團體與個體的共同發展。
2.靈活性原則
合作學習模式在其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和研究已經相對較為成熟和完善,但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還處于探索的階段。教師在應用的過程中,可以借鑒已有的優秀教學案例,但切忌將一整套的教學流程和方法生搬硬套至自己的課堂之中。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校的現實條件以及具體的教學能力,靈活地運用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加以創新、調整和完善,形成兼具針對性、實效性和個人風格的教學新手段。
3.因材施教原則
由于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不同學生在先天遺傳、個人體質、運動習慣以及身高、體質、性別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小學體育教師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并深入了解班級內部學生的差異,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劃分學習小組,根據不同小組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特征,制定不同的教學強度和方案,同時,要讓小組內部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有所表現,都能夠獲得內在的提升和發展。
二、小學體育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的策略
1.轉變教育觀念,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小學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教育活動的重要參與者和直接實踐者,其教育觀念和專業素養將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課堂教學的最終成效,從而影響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發展情況。然而,在現實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對于體育課程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換課、讓課的行為時有發生,還有些教師甚至將體育教學簡單歸為跑步教學,在應付式的跑步訓練和集合之后就組織學生自由活動,更不用說合作學習模式的引入和實施,導致體育課堂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因此,想要實現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有效應用,首先,教育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使教師深刻地認識到體育課程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價值,了解合作學習模式的內涵與意義,為合作學習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利用集體備課和教研的機會,積極開展專項學習和研修活動,邀請專家深入學校內部進行講座。還可以到周邊其它學校展開實地觀摩和調查走訪,學習優秀的體育合作學習案例,反思自己的劣勢和不足。與此同時,可以通過體育教師之間的聽課、評課活動,切實提升體育教學整體教育水平。
2.營造良好氛圍,增強學生合作意識
一個輕松、積極、活躍的合作學習氛圍是增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意愿、激發學生內在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受到思維和認知發展和現代社會家庭教育背景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小學生自我意識較為強烈,具有較強的表現欲和好勝心理,但往往缺乏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意識與耐心。因此,在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中,小學體育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合作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從心靈深處認識到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在良好氛圍的烘托之下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成效,促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愉悅的正面情緒。
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兩人三足”的趣味小游戲,邀請學生嘗試著通過互相協調,共同喊拍子等方法,盡可能地拉長行走的距離,加快行走的速度。在此基礎上,逐個加入新的小組成員,發展成為“三人四足”“四人五足”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認識到團隊協調的重要,為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實施營造正面的合作氛圍。
3.組織多元活動,培養學生體育精神
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往往以單一的教師講解動作、學生模仿、機械重復訓練為主要的形式和流程,在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僅限于互相糾正和指導動作,不利于學生體育精神和品格培養。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組織班內學生以小組為團隊,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體育能力設計并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競賽和團體活動,引導學生自發開展組內戰術的交流研討、角色的分工等,在體育競技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能力、戰略部署能力和組內協調能力,培養學生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的堅強意志和堅韌品格,將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等體育精神貫穿于小學生的實際行動之中。
例如,小學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丟沙包”的趣味體育游戲競賽,將班內學生分為五個小組,每一輪為兩個小組間的對決,采取車輪賽的賽制,勝利的小組可以堅守擂臺,堅持到最后的小組即為最終的獲勝者。在這個過程中,各小組不僅要充分挖掘組內各個成員的特長和優勢,確定攻守的位置,還要仔細觀察對手的特點,尋找獲勝的突破口,及時進行戰略的調整。在合作與競爭中,促進學生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4.創新評價機制,推動學生持續發展
教學評價是小學體育教師總結課堂教學質量和成效,反思教學方法和模式的重要依據。在合作模式的融合與運用下,體育教師也應當對體育課堂評價機制進行創新和優化,改變傳統評價中主體、內容和形式的單一性。將學生個體、學生團隊、教師都引入評價主體中,將小組合作的成績、過程中的表現以及思想與意志的體現作為評價的內容,設置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團隊互評等綜合性的評價形式,使教學評價更具科學性與客觀性,為學生參與體育合作學習活動提供內在的動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體育教師要承擔好學生成長路上引導者和學習伙伴的職責,始終加強理論學習,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在堅持小學體育課堂中實施合作學習的主體性原則、靈活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下,持續的探索和嘗試中找到合作學習與體育課堂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同時,也相信通過本文所提出的轉變教育觀念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營造良好氛圍增強學生合作意識、組織多元活動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創新評價機制推動學生持續發展等策略,可以實現小學體育課程的根本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祝軻.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合作學習與學生能力的培養[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8):87-88.
[2]歐陽艷.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49):110-111.
[3]褚麗.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13):61.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