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燕


摘要:目的:研究在普外科擇期手術中應用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實際價值。方法:將60例需接受普外科擇期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實驗入組標準,采取隨機數字法將60例患者分配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另一組為觀察組,使用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并對比其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中對相關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較差者僅1例,對照組有7例,相比之下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更高,(P<0.05);其次,在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SAS評分和VAS評分均有改善,其中觀察組改善情況更優,(P<0.05)。結論:對需擇期手術治療的患者實施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有良好應用效果,可加深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的認知深度。
關鍵詞:普外科擇期手術;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250-01
普外科中許多患者需擇期手術,而對于患者來說,等待手術的時間比較煎熬,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相對較高。從實際分析來看,當下普外科患者眾多,常規護理模式已經不能夠有效貼合實際現狀,而且常規護理模式多圍繞圍術期實施護理,整體效果相對不足,無法真正達到良好效果。延續性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在重視圍術期護理的同時也能夠將其應用于出院后,對患者的護理貼合性更高,與此同時加強健康教育,相信可以讓患者進一步提高依從性,提高其健康意識。本次實驗中便探究了對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實施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實驗所選研究對象共60例,為我縣中醫醫院普外科于2016年12月至2020年9月收治,患者患有不同類型疾病,需接受疝氣手術、胃部手術、直腸手術、乳腺手術及甲狀腺手術,據調查診斷患者均符合以上疾病診斷標準,患者意識清晰,同意入組參與實驗,家屬已簽署同意書;而且患者無精神病史以及其他系統性疾病。入組后,患者被隨機分配為對照組、觀察組,每組30例患者。研究對象中包括有36例男性和24例女性,最小年齡26歲,最大年齡69歲,平均年齡(45.15±3.34)歲。對比來看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于對照組中應用常規護理,要重視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心理疏導等措施的應用。
觀察組需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①門診教育:門診是醫院重點部門,也是直接面向廣大群眾的窗口[1]。普外科門診患者病癥情況復雜多樣,而且門診人流量大,護理工作的開展具有較大難度。當下在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模式下,護理人員要重視加強對門診護理的認知深度,如需要重視對患者進行一般性、普及性的健康宣教。擇期手術患者對相關健康知識的認知也較淺,甚至會出現依從性不高的問題,護理人員要于門診教育中對進行講解所患疾病的健康知識、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來逐步提高其自信心。②住院教育:因患者需擇期手術,也會有較長的住院時間,那么在該過程中,應重視加強住院教育[2]。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區分健康教育的輕重急緩,對于一些即將要接受手術的患者,要多多與其交流注意事項,重視心理干預,如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優勢,相關康復案例等,同時也可通過視頻、圖片等多樣化方式來進行心理上的健康教育,讓患者能夠盡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其次,護理人員也要注意擇期手術患者的手術準備工作,如準備、核對需要用到的藥品、器械。③出院后教育:出院后教育是延續性護理模式的一大特點,護理人員在患者出院后依然會通過電話、上門訪視等方式實施護理干預,對此,要告知患者術后注意事項;同時,更要加強與家屬間的交流,并指導其學習一些基本護理知識及操作,便于在日常生活中為患者進行家庭護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SAS評分和VAS評分。
SAS評分應用焦慮自評量表評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情況越嚴重;VAS評分則使用視覺模擬法,共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情況越嚴重[3]。
1.4統計學處理
實驗過程中的統計學處理工具選用SPSS20.0,使用“±”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表示計數資料,分別使用t、X2檢驗,若數據間差異較大且存在有統計學意義,可表示為(P<0.05)。
2.結果
2.1 健康知識知曉率分析
由表1可見,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更高,(P<0.05)。
2.2 焦慮和疼痛情況分析
從表2數據可見,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疼痛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間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現階段醫療服務中,護理工作具有愈加現代化的發展,護理人員不再從事單一的護理工作,在其角色方面更加多元化,其中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能夠讓患者加深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深度,并進一步提高治療依從性,本次對照實驗中,便給予觀察組擇期手術患者應用了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措施,其不同于常規護理措施,將健康教育深入貫穿到了護理全過程,如表1來看,觀察組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高達96.67%,較之對照組76.67%更高,(P<0.05);同時,許多擇期手術患者也會有較為嚴重的焦慮心理及術后疼痛感,在該護理措施的干預下,觀察組患者的焦慮和疼痛情況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見表2。
綜上所述,對普外科擇期手術患者應用延續性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有良好效果,應用價值高,對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郭麗麗. 基于三維質量結構理論的介入手術室護理質量敏感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D].內蒙古醫科大學,2020.
[2]胡雪飛,葉紅,鄧琳.直腸癌造口術后實施延續性保健指導對老年患者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9,22(01):104-107.
[3]霍麗娟.基于快速康復理念的護理干預對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河北醫藥,2017,39(21):3348-3351+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