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運動干預方法對老年腦出血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肢體功能的影響。方法:研究對象為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間收治的104例老年腦出血患者,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即對照組(n=52)與觀察組(n=52),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其上給予運動干預方法,干預一個月后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評價,比較兩組護理前后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情況,比較兩組并發(fā)癥情況。結果:護理后觀察組肢體運動功能(F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神經功能缺損程度(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發(fā)生肺部感染、褥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關節(jié)攣縮及肌肉萎縮等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5.38%低于對照組42.31%,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中采用運動干預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體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經缺損情況,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有借鑒價值。
關鍵詞:運動干預方法;老年腦出血;護理效果;肢體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267-01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臨床中常見病,好發(fā)于老年人,其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1]。臨床老年出血治療后,常伴有肢體運動障礙及認知障礙等。研究顯示,積極有效的運動干預能夠提高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2]。因此本研究以老年腦出血患者為對象,探討運動干預方法對老年腦出血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肢體功能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研究對象為本院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間收治的104例老年腦出血患者,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即對照組(n=52)與觀察組(n=52)。對照組男26例、女26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6.40±3.41)歲;腦出血量62~96 mL,平均腦出血量(73.02±6.83)mL。觀察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60~77歲,平均年齡(66.33±3.58)歲;腦出血量63~97 mL,平均腦出血量(71.97±7.55)mL。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包括檢測患者生命體征、利用藥物對患者顱內壓及血壓進行有效控制、健康宣教、飲食和用藥指導及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上給予運動干預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通過在病床上安裝拉力彈簧及吊環(huán)等運動工具,指導患者上肢訓練,要求患者用雙手拉動吊環(huán),確保上身與床相距約20 cm,并重復練習20次;指導患者下肢訓練,將彈簧拉力器固定與患者下肢位置,進行下肢屈伸訓練,每次持續(xù)練習10 min。運動過程中家屬及護士應陪同,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桶参?,運動結束后,對患者四肢進行按摩,并詢問患者感受,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調整運動量。
1.3觀察指標 (1)兩組護理前后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情況。利用Fugl-Meyer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運動功能(FMA)[3],該量表包括上肢(分值范圍:0~66分)和下肢(分值范圍:0~34分)兩個維度,總分分值范圍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肢體運動功能越好;利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神經功能缺損情況,該量表包括14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3分評分制,總分分值范圍為0~42分,分值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2)兩組并發(fā)癥情況。包括肺部感染、褥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關節(jié)攣縮及肌肉萎縮等。
1.4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采用“例(%)”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肢體功能和神經功能情況 護理前兩組FMA和NIHSS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發(fā)生肺部感染、褥瘡、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下肢深靜脈血栓、關節(jié)攣縮及肌肉萎縮等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5.38%低于對照組42.31%,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腦出血是臨床中急危重癥,其發(fā)病與腦血管病變密切相關。老年腦出血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臨床中對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后,易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同時加上患者自身的應激反應,會使其肢體運動功能及認知功能發(fā)生障礙[5]。因此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患者預后具有積極意義。運動干預通過使肢體保持適度的被動訓練,使患者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機體運動信號的輸入和接收提高,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反復受到刺激,促進病變周圍傳導通路的形成,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代償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進而促進運動能力的恢復。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老年腦出血患者的護理中采用運動干預能夠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15.38%低于對照組42.31%,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將運動干預應用于老年腦出血的護理中能有助于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利于患者的康復。
綜上所述,臨床老年腦出血患者護理中采用運動干預方法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體功能,改善患者的神經缺損情況,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有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潘芬. 早期康復干預對腦出血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 河北醫(yī)藥, 2020, 42(22):86-89.
[2]李小山, 譚濤, 潘晶晶,等. 頭針干預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老年腦出血康復期患者細胞凋亡蛋白表達及神經損傷改善研究[J].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9, 46(9):126-128.
[3]李小山, 譚濤, 潘晶晶,等. 頭針干預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老年腦出血康復期患者細胞凋亡蛋白表達及神經損傷改善研究[J].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9, 46(9):126-128.
[4]徐萍. 目標性功能訓練對腦出血術后患者神經功能、認知功能、肢體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9, 16(18):177-180.
[5]張月華, 楊欣剛, 沈君,等. 早期綜合康復訓練對腦出血患者術后肢體功能及日常活動能力的影響[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9, 22(2):117-119.
作者簡介:唐慧(1984年2月-),女,漢族,湖南常寧人,大學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