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
摘要:目的總結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經驗??偨Y1例典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治療及護理過程。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規范治療及正確護理對患者的病情恢復有很大作用。可使患者很好地配合治療,降低復發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UC);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7-299-01
潰瘍性結腸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是一種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腸和結腸慢性炎癥性疾病,又稱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
1病例資料
1.1一般資料 患者王x,男,29歲,因“間斷腹痛、腹瀉伴發熱十天,加重兩天”于2021.2.22入院。自訴于入院前十天無明顯誘因出現腹痛、腹瀉,為糊狀大便,無明顯膿血,每天2-3次,伴發熱,體溫波動在38-40℃,無腹脹,無惡心、嘔吐等不適。于2018年診斷為潰瘍性結腸炎后,規范治療一年后,復查腸鏡有好轉,癥狀有緩解,此后再未接受規范治療。本次入院后間斷發熱、無明顯寒戰,上腹部疼痛,入院后:體溫在36-40℃,脈博89-101次/分,血壓:85-96/45-51mmHg,呼吸:15-27次/分。全身皮膚粘膜及瞼結膜蒼白,心、肺查體未見異常。腹輕壓痛,伴有反跳痛,無肌緊張,Murphy征陰性,雙腎區無叩擊痛,腸鳴音5次/分,移動性濁音陰性。
1.2檢查結果 患者2018年3月腸鏡診斷:回、結腸潰瘍樣病變,2019年3月腸鏡診斷:結腸潰瘍樣病變(治療后好轉),2021年2月腸鏡診斷:結腸多發潰瘍并內瘺形成(取活檢)。病檢示:(橫結腸)慢性結腸炎,伴潰瘍形成,隱窩結構紊亂。(乙狀結腸)慢性結腸炎,伴深的裂隙樣潰瘍形成,腺體隱窩結構異常,課件血管周圍炎。(直腸)未見明顯病理學改變。
1.3治療 遵醫囑患者自備腸內營養液(愛倫多)口服,口服美沙拉嗪腸溶片2g,bid??刂聘骨桓腥?、恢復腸道功能,同時給予抗感染(2月2日3頭孢哌酮舒巴坦,2月25日泰能)、補液、糾正貧血((2月24日輸紅細胞1.5u, 2月26日輸紅細胞1.5u ,2月28日輸紅細胞1u))、補充白蛋白、穩定電解質治療。3月5日行右側頸部淋巴結活檢,腹腔膿腫穿刺置管引流術。3月9日患者出現出血,行腹腔鏡下全結腸切除術;末端小腸單腔造瘺術;腹腔引流術。
1.4結果 患者感染已控制,再未見發熱,腹痛、腹瀉癥狀較前緩解。
2護理
2.1護理診斷
體溫過高:與腸瘺導致腹腔感染有關
疼痛:與結腸潰瘍形成有關
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攝入不足有關
知識缺乏:缺乏用藥、飲食及疾病相關知識
焦慮:與擔心疾病預后有關
2.2護理措施
2.2.1發熱 給病人提供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給予抗炎治療的同時,給予物理降溫:頭部濕敷,全身擦浴等,保持皮膚干燥。
2.2.2疼痛 觀察腹痛部位、性質、時間。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腸鳴音,及時發現有無急性腸穿孔。彌漫性腹膜炎等并發癥,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師。腹痛嚴重者,排除并發癥的前提下,可用解痙劑,但一定掌握適應癥及劑量,防止出現中毒性巨結腸。
2.2.3營養失調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病變部位是腸道,需要對飲食進行調節,來改善病變部位的壓力,宜少食多餐,飲食中增加高熱量、低纖維、高維生素的食物能夠有助于患者的新陳代謝,讓患者排便通暢[1]。而且,炎癥性腸病患者多有腹瀉、嘔吐癥狀,臨床中應該要對患者提供飲食護理,讓患者獲得充足的水分補給和電解質補給。
2.2.4知識缺乏 護士要主動關心患者,通過不斷地溝通交流, 建立起相互信任關系。耐心傾聽病人傾訴,幫助病人建立信心。向患者介紹本病的主要表現、特點和誘發加重因素,讓患者了解治療的安全性及療效,以增強患者的信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
2.2.5心理護理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慢性疾病,臨床中患者的病情反復,對患者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患者因此會有焦慮和不安,產生悲觀的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情緒引導,讓患者保持比較好的心態。而且,護理人員對患者提供健康指導,讓患者懂得炎癥性腸病的臨床規律治療,可以有效的自己預防和監控,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2]該病病程長,患者有神經過敏、焦慮或抑郁,要關心體貼患者,進行心理疏導。
3健康教育
向患者說明良好的生活規律及合理飲食的重要性。避免一切誘發因素,在腸粘膜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的時候,特別強調不能食用牛奶、海產品。 連續維持治療,定期復查,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減衣服,避免各種感染,如有異常及時就醫。對于病程超過10年以上的,有惡變傾向的,應囑咐患者每年定期復查。
4總結
隨著潰瘍性結腸炎診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藥物治療及飲食控制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方面顯示出更加廣闊的前景。我院消化內科目前已開展潰瘍性結腸炎規范化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成就感,同時也給我們消化內科病房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帶來了福音,也給我們護理組提出了挑戰!
參考文獻:
【1】林杰.炎癥性腸病內科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0,8(34):323-324.
【2】王雪蓮.探討炎癥性腸病整體護理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08),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