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媒體文學批評在“超真實”世界中的時代變構

2021-08-02 14:18:50史麗娜
當代文壇 2021年4期
關鍵詞:新媒體

史麗娜

摘要:艾布拉姆斯文學批評四要素“作家-作品-讀者-世界”,已隨著時代發展產生新變。在信息技術時代,“世界”要素借助數字技術、網絡媒體,在傳統主客觀世界劃分的基礎之上,又發展出了“超真實”世界。這是主體借助電子符碼自由創造的結果,是在真實世界廢墟中產生的世界。它消隱了文學批評中“作者”的主體功能,呈現出“讀者”主體的虛假主導性?!白髌贰眲t成為超真實世界集中模擬測驗的場域,它是開放性的,為大眾媒體所服務的消費經濟所把控,趨利產業化。新媒體批評應該正視“超真實”世界帶給文學批評的新變,同時也要看到文學批評自身的社會責任及其內在發展規律。

關鍵詞:超真實世界;新媒體;文學批評

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中首次提出影響藝術批評的四大要素:作品、藝術家、欣賞者和世界。他認為任何像樣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構建都離不開這四大要素。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就文學批評而言,“幾乎所有的理論都只明顯地傾向于一個要素”①。批評家們通常只是以這四大要素中的一個為出發點,來生發他對文學作品主要范疇的界定和剖析,繼而生發出評判文學作品價值的主要標準。20世紀文學理論發展史上異彩紛呈、流派林立也確證了艾布拉姆斯這一論斷。在20世紀之初,語言學轉向的大時代科學環境影響下,整個文學批評理論的核心要素發生重大轉移,由20世紀浪漫主義表現文論以“作者”主觀情感表達為研究核心轉向以“作品”文本為批評中心。走科學主義路線的文學批評家們主要將“作品”視為建構自己批評理論的核心要素。俄國形式主義、新批評、現象學、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等批評流派大都將“作品”“文本”視為自己批評理論的出發點,以此來統籌其他三要素。其中,現象學的批評家們又存在著內部的分立。其中英伽登的形式主義理論以“作品”為研究的核心要素,可以歸屬到語言科學主義路線的行列。而他將“意向客體”分為一般物質性意向客體和純意向性客體,卻打破了以“作品”為中心要素的自足研究,將“讀者”要素引入研究視野。后來在接受—反應美學流派的姚斯、伊塞爾那里,就將研究中心放到了“讀者”的閱讀反應上,使“讀者”要素在接受美學的文學批評理論構建中大放異彩??梢哉f,短短一個世紀,文學批評理論的核心建構要素從“世界”到“作者”,從“作者”到“作品”,再從“作品”到“讀者”,其間幾乎是圍繞“作品”循環了一周。

可見,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文化的發展,文學批評理論建構和實踐的核心要素也必然會相應發生變化,呈現出此消彼長的趨勢。在21世紀信息技術時代,借助于數字技術、網絡媒體,“世界”要素在傳統客觀世界與主觀意識世界劃分的基礎之上,又有了一個新的發展:“超真實”世界。

一 “超真實”世界給文學批評帶來時代新變

“超真實”世界這一概念,是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提出來的,他認為:“當世界進入到數字化時代后,整個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仿像秩序之中,這一階段已經超越了價值的結構革命階段,符號自身構成的世界已經不再需要任何參照了,它可以自身復制,以自身為仿像進行復制,這是一個‘超真實的狀態或世界。”②這個“超真實”的世界,就其產生機制而言,跟真實的現實生活世界沒有絲毫的關系,它完全是人為的通過符號技術手段自身生產建構而成,是一個由“類象”和“模型”組成的虛擬世界,但是某種程度上,它又能給人帶來一種比真實世界更為真實的體驗。總而言之,“超真實”世界就是一個在符號拜物教和消費文化的合謀誘導下,由符號生產和電子傳媒技術所建構的擬像仿真世界。“超真實”世界給人們的整個社會生活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從經濟物質性的衣食住行到精神文化需求,人們的生活已經與網絡傳媒、信息技術深深地融為一體。這種信息化的物質文化社會形態也必然給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帶來巨變。新媒體文學(網絡文學、影視文學、手機短信文學)作為文學在信息時代的新興產物,其批評核心要素與模式都隨著信息技術的勃興產生了一系列的時代新變。

(一)符碼新媒體對文學四要素的沖擊

符碼新媒體信息技術的革新將整個社會生活都卷入經濟活動中,消費經濟沖擊著一切,這一時代消費經濟特征顯著地影響著新媒體文學批評者們對文學批評核心要素的擇取。

鑒于信息時代中媒體對文學產生、傳播機制的重大影響,有學人提出要將艾布拉姆斯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批評四要素擴展為五要素,將信息時代凸顯出來的“傳媒”因素加入其中,構建新的五要素文學活動范式③。筆者認為,無論“傳媒”在文學活動中作為一種承載和傳播媒介能否像四要素那樣得到普遍的認可,但它在當下信息時代的新媒體文學創作、傳播甚至存在都具有無可替代的決定作用。它也直接影響、引導了新媒體文學批評理論建構的發展方向,這正如二十世界語言論轉向,直接引領了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批評理論潮流一樣,傳媒的多元化,使得文學四要素在新媒體文學批評中的地位悄然起了變化。

文學批評理論建構歷經了二十世紀以來的作者中心向作品中心的轉化,作品中心向文本中心的轉化。到當今信息時代,在傳媒多元化的催生下,逐漸由文本轉向超文本,作者消隱功能化,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去對象化、轉為主體間性,讀者主體性的虛假凸顯和網絡媒體的虛擬世界性,二者互相誘導,成為消費經濟的直接產物。電子符碼新媒體可以說是已經深入到當代文學的方方面面,從創作到傳播到接受,都離不開新媒體,當代文學已是名副其實的新媒體文學,當代文學批評已是離不開新媒體的新媒體文學批評。

(二)“世界”要素向“超真實”世界的轉變

艾布拉姆斯認為,文學作品“總得有一個直接或間接地導源于現實事物的主題——總會涉及、表現、反映某種客觀狀態或者與此有關的東西”④。在他那里,“世界”的范疇主要包括人物與行動、思想與情感、物質與事件以及超越感覺的本質。可見,這里的世界可以指涉真實的客觀現實世界,也可以是作家想象力豐富的“直覺世界”,還可以是常識世界或者科學世界。所以“世界”要素在文學創作機制和批評理論建構過程中的地位問題,也向來是文論批評史所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

對西方文論批評史追本溯源,就會發現最早對文學與“世界”的關系進行探索的是沿襲兩千年之久的“模仿說”。模仿說從哲學上起源于柏拉圖,在文藝理論上成于亞里士多德。他的《詩學》認為“史詩和悲劇、喜劇和酒神頌以及大部分雙管簫樂和豎琴樂——這一切實際上是模仿”⑤;此后經過文藝復興的洗禮,文藝是對現實“世界”模仿的觀點越發地為文藝批評理論界所認可,在文藝與自然(世界)的關系上,將藝術作品視為自然(世界)的鏡子。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大師達·芬奇在論詩與畫的關系時,就認為“想象的所見及不上肉眼所見的美妙,因為肉眼接收的是物體實在的外觀或形象,通過感官而傳給知覺”⑥。達·芬奇的這段話明顯地沿用了柏拉圖的影子理論。他們肯定的是肉眼可見的真實的現實世界的價值。在這里,作家的主觀想象,仍然因為“非肉眼可見”,被視為產生于“黑暗的心目”,不被認可。到新古典主義,文藝批評理論家們更是將對客觀現實世界的模仿和理性奉為文學創作的最高指導原則。

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葉,經過了英國感傷主義對理性的反叛,在啟蒙“新理性”的醞釀之下,浪漫主義“表現說”應運而生,打破了文學“模仿說”獨霸天下的局面。浪漫主義開山大詩人華茲華斯的“一切好詩都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⑦振聾發聵,將文學批評四要素中的“作者”首次推入批評家的視野?!氨憩F說”認為從文學的創作機制上看,文學本質上就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外化,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體現,而非對作者之外的外部客觀世界的模仿。

然而,無論是“模仿說”所關注的外部客觀世界,還是“表現說”所推崇的作者主觀內在情感世界,它們都在艾布拉姆斯所定位的“世界”范疇之內。也正如當代學者陶東風所言:“文學與世界的關系其實是一種雙向的建構、交互的對話、深層的交往關系”⑧。可以說,文學源于現實生活世界,又在藝術加工陌生化之后,高于客觀生活世界,這是一種取得了普遍共識的文學批評理論。但是,進入21世紀信息時代后,“世界”的概念本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數字信息時代,整個現實生活世界都處在傳媒和信息技術的統治之下,超真實或者說仿真的時代產生了,這就是依托于符碼新媒體技術誕生的“超真實”世界。

二 “超真實”世界的特征

“超真實”世界的出現,源自整個社會的經濟文化深層結構的變革,它已經與人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深融到一處,無法剝離。它的存在又將引領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和理論建構,它自身更是新媒體文學批評理論建構與實踐的最核心要素。

(一)符號擬像擬真消解真實,控制消費主體,構造“超真實”世界

“超真實”世界已經不是建構在傳統的“真實”與理性的哲學基礎之上。在傳統哲學中,柏拉圖的“真實”是能為理性所理解和把握的,是永恒不變的。海德格爾的“真實”是存在論意義上的,是自身“此在”的真實。笛卡爾的真實,是剝離感覺幻覺的干擾,確立“我思”的真實。而康德和黑格爾,將絕對理性推向極致,在追求“真實”與真理的一致性中去把握真實。進入20世紀,傳統哲學的理性“真實”根基不斷受到沖擊。馬克思將物質生產擺在理性真實前面,尼采認為理性壓制了“生命意志”,弗洛伊德更是將一個無意識非理性的世界凸顯出來。然而無論是理性的真實還是非理性的真實,真與假的區分尚是他們爭論的前提。

進入21世紀,就如鮑德里亞在《物體系》《消費社會》中所剖析的那樣,人類已經全面進入消費社會,在消費社會中,人們消費的并非客觀現實存在的商品,而是由符號為中介的符號——物,符號又可以自身無限復制,能通過大眾媒體悄無聲息地深入人們的生活之中,引導和重塑著人們的需求和欲望,推動人們去消費。比如那些點擊率高深受讀者喜愛的網絡文學小說(初次消費),經過改編又被搬上銀幕(二次消費),再獲取幾億的觀播量,甚至還能吸引讀者再去重讀小說(重復消費)。大型網絡劇《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陳情令》就是典型的媒體誘導下的消費制作。根據動畫片《葉羅麗精靈夢》設計出來的同款娃娃,也在各大商場持續刺激著女孩們的消費欲望。根據迪士尼動畫系列創建的迪士尼樂園更是風靡全球,是消費社會中最為典型最為成功的擬像擬真的符號消費商品,擊中全球各年齡段的消費主體。所以,在這個由符號體系組成的消費世界中,消費的意義變成了由符號差異體系所代表的身份意識形態,至于“真”與“假”的問題已經不是人們消費時關注的焦點,根據符號媒體指引的擬像擬真符號去消費,人們才能從中獲得精神滿足??梢?,去真實化,已成為構建“超真實”世界的哲學前提。

(二)在“超真實”世界中傳統的形而上學和意義終結

在鮑德里亞的理論構建中,“超真實”世界是“擬像”秩序發展到第三個階段“擬真”時代的產物。那么究竟什么是“擬像”“擬真”?“擬像”的理論根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柏拉圖的《理想國》,他對可見世界中實物和影子或者影像進行區分,這時研究的核心還是傳統哲學的真假問題。而在鮑德里亞這里,他將擬像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從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時期是以“仿造”為特征,在工業時代則以“生產”為模式,而“擬真”則是第三個階段符碼統治時代的核心模式。擬真(simulation),又可以被譯為仿真、模擬。它的本義就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物體的仿造。但是在鮑德里亞的消費社會語境中,這個社會是以媒體和電子符碼為生產機器的,所以仿造的對象不再是真實的物體,而是符碼本身或是模型。正如目前房地產商們預售房產時所制作出來供購房者參考的沙盤樓房模型、園內景觀設計模型等一樣,在購房人眼中,這模型幾乎能完全代表他將得到的樓房住宅實物。雖然房產商一定會在沙盤模型旁掛牌標明“此模型僅供參考,請以實物交付為準”,購房人依然會根據他所見的模型心甘情愿去支付巨額房款,這就是符碼擬真所刺激起來的消費欲望。這里,符碼擬真已經先于實物存在,人們后期對住宅實物與模型相似度的對比、追求,甚至可以視為真實物對“模型”的仿造??梢哉f,正是擬真導致了真實的最后消失。

在“超真實”世界中對意義的追求也已經終結。鮑德里亞認為擬真是偽裝擁有別人所沒有的東西,此時此刻,真實存不存在也不再重要。而真實不在了,更何談奠基其上的形而上學和意義世界呢?這也正是鮑德里亞以“超真實”世界來取代真實世界,對當下世界進行描述的初衷。在“超真實”中現實世界的“表現”讓位于符碼模型的“呈現”,社會生活成為模型所帶來的一場真實的“秀”(show),這是符碼擬真的“超真實”世界對傳統意義世界的真正消解。

三 “超真實”世界對新媒體文學批評其他三要素的變構

文學批評中“世界”要素向“超真實”世界的轉變,其引起哲學上的變動以及對人們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層次影響,都不可避免地將其影響力擴展到文學批評的其他要素中。在分析這一影響前,我們需要先對新媒體文學的批評主體泛化趨勢予以足夠的重視。

在影響文學批評的諸多要素中,批評主體是基石。其哲學理論素養、價值立場決定了文學批評的發展方向。而批評主體一向是由讀者中的精英讀者來擔任的,只有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其批評實踐和理論才能為大眾所接受。而新媒體文學主要依賴手機、電腦、電視、平板等電子產品來生產、承載、傳播和接受。鑒于眾媒體網絡平臺的開放性、即時性、交互性特點,新媒體文學批評主體呈現泛化趨勢,開始從傳統的權威專家學者向自由平民大眾轉化。網絡文學通常都是先以連載的方式從網站公開發表的,網頁下方有相關的讀者評論欄目以及一些投票、打賞作家等功能設計。一些大型的網絡文學網站,諸如起點中文網、晉江原創網等均采用此種經營模式,這就使得所有讀者都有成為潛在批評者的可能,也使得讀者在新媒體文學批評中多了一重“批評家”的身份。這種批評主體泛化趨向在影視文學中也比較常見,最典型的就是觀眾們最常接觸、參與的彈幕。

然而,新媒體文學批評主體所呈現的這種自由民主的發展趨勢,也帶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超真實”世界意義匱乏的語境下,新媒體文學批評內容出現了個人情緒化嚴重、道德責任意識和社會影響力匱乏等不良現象,而且很多不良影響日益為表面的繁盛所遮蔽,缺乏有力反思和系統改善。

(一)新媒體文學批評中作者要素完全功能化

新媒體文學大多在網絡平臺首發的即時性特點以及新媒體文學批評主體的泛化,直接對新媒體文學的創作者——作家帶來巨大的影響。通過每個章節的互動交流等即時性評論,讀者批評群體的情緒化的、非專業的評論可能給作家的創作計劃帶來一定的變動,而鑒于文學網站的收益要靠讀者的點擊閱讀量來保障,所以網站媒體也會向作者施加壓力,而作者的收益也與讀者的點擊量成正比,這就使得傳統嚴肅意義的作家淪為今日媒體之“寫手”。

“寫手”不能稱之為“家”,充其量而言,只能算是個“匠”。由“家”到“匠”“手”的變化,暴露出創作主體的工具功能性增強和文學作品本身藝術性的削弱,新媒體文學有批量制作、機械復制之嫌。網站的文學寫手們在金錢利益的驅使下,利用電子媒體、大數據統計之便利,能夠輕而易舉地獲取最易吸引讀者眼球的、刺激其閱讀神經的情節和人物性格要素,只需要按圖索驥,就可以迅速地“創作”出大批暢銷作品。而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多是娛樂快餐,優秀之作廖廖。這部分占據“作家”身份的新媒體文學“寫手”,也就徹底淪為文學界的“打工仔”⑨,處于整個新媒體文學產業鏈的底層。

至此,在新媒體文學批評中,“作者”這一要素被剝奪了“創作”的自由,趨向功能化,其個性身份被消隱,而在“超真實”世界中,在消費經濟的推動下,“作者”也成為文學生產鏈條上的一環功能符號。由于作者的功能化、作者創作個性的消失,那傳統文學批評中對“作者”要素所進行的“知人論世”考量,在新媒體文學批評中當然也就失去了意義,這使得當代的一批作家不得不時而轉為批評家的角色,秀一下自己的創作談,來為自己的作者身份爭取存在感。

(二)新媒體文學批評中讀者主體性虛假凸顯

“超真實”世界的去真實化和意義虛無,在新媒體文學批評中的讀者要素上體現得最為鮮明。上文已經提到了,在新媒體文學中,讀者的角色趨于多元,兼有讀者、批評家、作者三者的功能。

在對新媒體文學作品的閱讀和鑒賞過程中,讀者不再局限滿足于傳統中一面倒的接受角色,對于自身不滿意的角色設計和情節,他們能利用網絡文學連載下方的評論區,可以直接提出質疑(文學批評范疇),以便作者能及時修正。他們也可以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對人物和情節的未來走向進行預測和建議,并與作者及時交流。更有甚者,讀者自己動手續寫章節,在評論區發布,也有不少續寫作品能得到其他讀者和作者的認可。讀者的這種角色多元化的趨勢表面上凸顯了其主體重要性,其隨時隨地的評論能夠影響作品的創作方向,其參與作者創作的自由提升了自身的地位,大大拓展了其作為讀者的閱讀體驗。

然而,讀者角色的這種多元發展趨勢,除了由新媒體文學網絡平臺媒體可即時性發表帶來的便利外,“超真實”世界的去真實化和意義虛無在這里也功不可沒,沒有“真實性”的形而上拘束,文學創作上對文學的真實性追求也被弱化,這首先表現在新媒體文學中作家權威的弱化上,作家對作品內容的創作權威常被讀者的隨意質疑所動搖,再加上讀者向作者角色轉化的多元參與,使得作品的情節發展、人物的情感走向常被續寫為幾個版本,供不同的讀者根據自身喜好去選擇閱讀。這里又體現出媒體資本運作炒作的特征,在消費社會中,新媒體文學的讀者群對應的是消費主體,只有滿足了消費主體的精神需求,新媒體文學才有生存發展的空間。而新媒體文學的作者和相關的發布網站都是靠讀者的點擊率、閱讀量、點播量來獲得經濟效益的,所以在新媒體文學批評中,讀者要素的主體性為媒體商業利益誘導,虛假地加以夸大,這對新媒體文學批評的整體發展是很不利的。而且這種消費社會中為利益驅使所致的“讀者”至上的媒體批評運作傾向,從根本上違反了文學自身的創作規律,致使文學作品創作以讀者消費市場逐利為主,整個新媒體文學創作出現產業化發展傾向,也使文學作品本身的社會責任意義趨于削弱,迎合讀者口味的趨利性增強。

(三)新媒體文學“作品”的產業化發展

2020年4月,據CNNIC第45次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網民規模突破9億,其中,網絡視頻的用戶規模高達8.5億,拋卻自媒體制作的抖音、快手等以廣告宣傳、娛樂賺錢等短視頻外,影視文學作品是網絡視頻的主力軍。

面對這龐大的觀眾(讀者)群體,與傳統的紙質文學傳播方式相比,新媒體文學無論在傳播媒介、傳播速度,還是傳播廣度上都享有壓倒性優勢。但是與傳統讀者群相比,當今網民觀眾的整體文化素養遠遠不足,然而在“超真實”世界的生產—消費結構中,他們恰恰是消費主體,能直接奉獻經濟價值。所以在經濟效益上,他們的觀賞品味、精神需求直接推動新媒體文學向產業化發展。

文學在新媒體與消費經濟的合謀下被納入“生產”行列,成為消費社會中,精神意識生產中的一環。在文學產業化的進程中,網絡文學、影視文學、手機文學等新媒體文學形態雖然都獲得了繁榮發展,但也不可避免被更全面納入文學消費模式之中,打造成一條相對完整的文學生產-消費產業鏈條。在馬克思的“藝術生產”理論中,文學生產作為一種“意識的生產”,實質上就是一種“精神生產”。而“當藝術生產一旦作為藝術生產出現”⑩時,就意味藝術已成為一種自覺的生產方式,新媒體文學就是如此,當網絡媒體、網絡寫手合力使之成為一種有組織的創作行為時,新媒體文學就會跟其他的產品生產一樣,不僅為讀者消費主體生產文學作品,同時也為新媒體文學文本生產“讀者”群體,而這種對“讀者”主體新的生產需求必然進一步推動新媒體文學的產業化發展。

余 ?論

當前學者對當下文學批評尤其新媒體文學批評的態度尚處于探索反思階段。這種反思比較集中反映在對批評主體進行縱向和橫向的群體差異和區分,新媒體文學批評之媒介新變以及對文學批評理論化建構的歷史性抱負上。但是總體上還欠缺對新媒體文學本身的批評實踐,在這方面既缺乏針對性的理論指導,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批評策略,總言之,就是在新媒體文學批評中還缺乏一套相對全面的大家認可的理論批評原則,也缺乏批評范式的構建。上文我們借用了法國思想家鮑德里亞對擬真時代的研究成果,發現在新媒體文學興盛的擬真時代,傳統的哲學的“真實”基礎已經消解,世界為“超真實”世界所代替。而在“超真實”世界中,由于符碼擬真的橫行,導致真實消解,人們的主體意識被消費所控,傳統的價值和意義都不復存在。在馬克思的文學生產-消費理論中,“作者”作為生產者完全功能化,作者的創作自由和個性意義消失?!白x者”作為消費者,在消費決定生產,消費誘導生產,消費至上的消費鏈條上,“讀者”的主體性虛假凸顯,其身份也泛化發展,向“批評家”“作者”角色擴張。在消費結構以及網絡媒體的盛世繁華下,在金錢利益的驅使下,新媒體文學作品本身被迫消隱,這也正應對了當代文學批評所反思的自身脫離了現實的批評實踐領域。那么,新媒體文學批評在反思了自身的不足后,今后會走向何方,如何才能健康發展,又是否會出現一種全新的文學批評圖景?我們拭目以待。

首先,要從傳統的文學批評史中汲取養分。面對新媒體帶來的種種新變,當代的新媒體文學批評必須要從傳統的批評理論中去尋求支持和突破,如果切斷了批評史,也就切斷了傳統,必然行之不遠,傳之不久。傳統文學批評的四要素在新媒體文學批評中仍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分析標桿,雖然在當代的新媒體電子符碼沖擊下,它們在批評實踐中的地位產生了一系列的強弱變動,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下的新媒體文學批評理論與實踐依然是圍繞著這四要素進行建構的。所以當代的新媒體文學批評應當以文學“四要素”的新變為核心,來進行批評實踐和理論建構。

其次,反思新媒體的時代影響,對“超真實”世界所帶來的哲學上的真實消失和價值虛無,要時時警惕、反思。對新媒體文學創作中審美意識形態的深層變動引發的問題,要積極應對,引導“超真實”世界與現實日常生活世界接軌,引導審美意識形態的現代復歸。因為在“超真實”世界中,符碼擬真模型本身的復制就成為“真實”的來源,現實世界與擬真模型本末倒置,真實物品由向模型模擬產生,成為超真實,真實與非真實之間的界限逐漸消失,我們也在日益接受、適應、融入這個“超真實”世界。于是,源于“超真實”世界的新媒體文學文本,也通過“傾銷”的方式完成作者與讀者審美意識形態的雙向塑造,實現讀者作者化,日常生活虛擬化。但是也不必過度悲觀,隨著新媒體網絡平臺的發展,人們深層的審美意識形態也必然會自我反思、自我調控、自我完善,以規范新媒體文學在“超真實”世界的健康發展,而新媒體文學批評也要相應地肩負其應有的責任。

注釋:

①③[美]M. H.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張照進等譯,王寧校,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6頁,第5頁。

②孔明安:《物·象征·仿真 鮑德里亞哲學思想研究》,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01頁。

④單小曦:《論五要素的文學活動范式的建構》,《社會科學研究》2009年1期 。

⑤[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詩學》,羅念生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年版,第17頁。

⑥[意]列奧納多·達·芬奇:《芬奇論繪畫》,戴勉編譯,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版,第20-21頁。

⑦繆靈珠:《繆靈珠美學譯文集》(第3卷),章安祺編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6頁。

⑧陶東風:《文學理論的基本問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頁。

⑨曾照智、歐陽友權:《論網絡寫手的“文學打工仔”身份》,《東岳論叢》2014年9期。

⑩[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頁。

(作者單位:商丘師范學院人文學院)

責任編輯:劉小波

猜你喜歡
新媒體
融媒體時代提升電視新聞傳播的輿論影響力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4:11
新形勢下精品圖書的內容策劃與藝術設計創新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6:28
報紙副刊的傳播意義與運營策略研究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45:23
真我與偶像:新媒體語境下的明星與粉絲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2:01
新媒體語境下新華網國際傳播問題與對策分析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1:05
政府危機公關中的新媒體傳播機制透析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10:23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9:46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12:46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成人日韩欧美|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国产黑丝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99热国产在线精品99| 色哟哟国产精品|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欧美a在线| 免费aa毛片|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色综合综合网|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国产人碰人摸人爱免费视频| 福利一区在线| 91在线视频福利| 成人午夜天| www亚洲精品|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天天综合网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日韩在线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观看|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97se综合|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精品国产自|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久久|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7|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你懂的|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91精品视频播放| 日日拍夜夜操| 国产91成人|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日韩欧美网址| 久久综合五月|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资源站|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