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琛

摘要:目的:探究肺癌骨轉移患者采用唑來膦酸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肺癌骨轉移患者65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探究組33例和對照組32例,對照組給予單純化療,探究組給予帕米膦酸二鈉聯合唑來膦酸,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與治療效果。結果:探究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患者,對其生活質量有顯著影響,臨床治療效果較好。
關鍵詞:唑來膦酸;肺癌;骨轉移;生活質量
肺癌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致殘率與致死率均較高,手術切除肺組織治療效果較好,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未超過15%。骨轉移是肺癌發展過程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患者多出現劇烈疼痛,易出現骨折、癱瘓、脊髓壓迫等病癥,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現階段對肺癌發生骨轉移的患者主要治療方式為放療聯合藥物治療,其中帕米膦酸二鈉與唑來膦酸是比較常見的藥物[1]。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肺癌骨轉移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探究組33例和對照組32例。探究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33~77歲,平均(53.6±6.9)歲。對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34~80歲,平均(54.4±7.4)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入組標準:臨床檢查確診為肺癌且有明顯骨轉移;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消化道出血或者精神疾病;對本研究用藥過敏;不可耐受放療;重要臟器功能異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化療治療,確診后先采用吉西他濱治療1周,第8日后加用順鉑治療,鹽酸吉西他濱(國藥準字H20010381),靜脈滴注,用量為1000 mg/m3;順鉑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40813),靜脈滴注,用量為25 mg/m3。探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化療基礎上采用帕米膦酸二鈉聯合唑來膦酸治療,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鈉(國藥準字H20067213)靜脈滴注,用100 ml0.9%氯化鈉注射液將4 mg唑來膦酸稀釋,在15 min內完成靜脈滴注;然后取100 ml0.9%氯化鈉將500 mg帕米膦酸二鈉稀釋,在4 h內完成靜脈滴注,3~5日進行一次治療,唑來膦酸(國藥準字H20041956)靜脈滴注,選擇100 ml0.9%氯化鈉注射液將4 mg唑來膦酸稀釋,在15 min內完成靜脈滴注;取0.9%氯化鈉100 ml將500 mg帕米膦酸二鈉稀釋,在4 h內完成靜脈滴注,3~5日進行1次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治療效果,生活質量采用Kamofsky評分量表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治療效果依據患者疼痛狀況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和未緩解。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生活質量及治療效果比較
探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肺癌骨轉移會明顯增加晚期肺癌患者的痛苦,放療能夠較好的控制骨轉移,但對復發性骨痛和骨轉移疼痛治療效果有限,且臨床療效時間較短,因此,需在放療治療的同時予以相應藥物進行輔助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肺癌骨轉移患者中予以帕米膦酸二鈉聯合唑來膦酸治療效果明顯,能夠更好地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臨床療效。磷酸鈉類藥物能抑制破骨細胞介導的吸收作用,可干擾破骨細胞吸收過程,從而抑制致痛因子的產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治療效果。帕米膦酸二鈉在肺癌骨轉移患者中具有一定鎮痛效果,但相對來說唑來膦酸的鎮痛效果更優,因此,唑來膦酸在臨床中治療價值更高,值得進一步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吳仁瑞,劉華峰.唑來膦酸治療肺癌骨轉移的安全性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2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