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傳鳳
摘 ?要:隨著經濟的騰飛和國民素質的提高,雖然家長越來越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在教育的這塊園地里,厭學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如今,它已成長為困擾學校及家庭的一大難題。還有些學生,就算到了學校也不是來學知識,求學問,只是為了應付家長,混日子,最后弄張文憑。他們在學校里上課不聽不記不做練習,老師在上面講她的,臺下他們自己玩自己的,老師批評還批評不得,似乎厭學是天經地義的事。這些厭學表現還不算什么,更可怕的是,有些學生在學校里亂交朋友,亂談戀愛,還帶領其他同學不學習,甚至帶著其他同學在學校里干著學生不該干的事,嚴重敗壞了學習氛圍。厭學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實在是太可怕,令家長和老師整天為他們擔憂。
關鍵字:厭學;中學生;現狀;影響因素;措施;問卷調查
一、對厭學的研究
中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和行為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主要概括為主體因素和客體因素,主體因素即學生自身的因素,而客體因素則可包含家庭、學校和社會。
1.主體因素
這是中學生產生厭學現象最根本的因素。
由于中學生會產生對學習認識不當的觀念,便會產生不良的學習態度,部分中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志向不定,缺乏學習動機,當學生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熱愛學習的。其次是學習方法使用不當。某些學生雖然平時很用功,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這種失敗往往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導致厭學心理。再有就是性格問題。某些中學生坐在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不能有效的進行學習,甚至一些學生還存在多動現象,他們聽課不專心、作學習無恒心,導致厭學心理。還有些學生存在恨屋及烏的心理。當然也與老師的業務素質有關,那些專業底子薄、教學水平低、師德素質差的教師,往往不能樹立良好的威信,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長過程必不可少的條件,將影響著孩子的一生。部分家長由于對科學的教育規律了解甚少,與子女的溝通甚少,結果往往事與愿違,背道而馳。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大,目標過多,關懷過度,壓力過大,僅看重學習而忽視包括心理品質在內的非智力因素良性發展。一旦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有些家長經常采取譏諷、數落、辱罵、厭惡、苛責、蔑視和冷漠等“軟暴力”形式對孩子心理進行傷害。家長的“軟暴力”比“硬暴力”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更具有隱蔽性,殺傷力更大、更持久,會給孩子的一生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使孩子產生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摧毀孩子學習的自尊心、自信心。
3.學校因素
學校在中學生學習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生活環境不當便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現象。一是課程設置不合理。二是評價導向的偏離。三是教師的素質問題。
二、中學生厭學的危害
一般認為,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表現為對學習極度厭惡反感,在課堂上睡覺或做與學習無關的事,經常曠課或逃學,自覺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方面如迷戀網絡、打架斗毆、早戀等,這是中學生喜愛向別人展現自己的必然結果,學習成績不好,就要在其他方面超過別人,讓別人對自己刮目相看。厭學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學習成績急速下降,間接后果則影響學生的人生態度及人生價值。
其實,“差生”不差,只是被主觀地扣上了“差生”的帽子。調查表明,有些成績差的中學生并不是一直學習成績都差,甚至有的還曾經排在班里前幾名,只是后來的一些因素使他們開始“變差”。越是厭學,成績越差;成績越差,越是厭學。
三、防治及對策
中學生學生厭學現象并不可避免,但卻隨處可見,因此老師、家長和社會各階級都務必采取積極主動的策略和措施去應對。根據中學生自身的特點和產生厭學心理和行為的不同原因,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核心,以因材施教、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和心理疏導工作為主要手段,輔助以創造寬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對策。
1.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學生們是在各種各樣的動機的驅使下產生學習行為的。不僅影響學習的產生,而且影響學習的進程和結果。所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是非常重要的。
2.激發興趣 引起注意
對于中學生存在的厭學心理,應從轉變他們的興趣出發,將他們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力求強化學生對學習的有意注意。
(1)轉變觀念,淡化“苦味”。以苦為樂,恐怕大部分學生做不到,表現的往往是以苦為恨。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倡導輕松愉快的學習,變苦學為樂學,如此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改進教法,激發興趣。引起學生注意事物,往往體現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變化性、對比性等特點,它們刺激人的感官,會引起人的興趣與關注,進而接近、了解未知事物,解決新問題。因此,教學時,我們要采取豐富多樣的方法,設置各種巧妙的情景,不斷呈現事物的這些特性,努力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習成績的好壞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必須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產生厭學情緒學生的懶惰、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點,老師和家長要聯合起來,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制訂具體的學習計劃,特別注意培養他們自覺、自制、自立、自律、自強的能力。、采取及時反饋、強化動機,及時溝通,多表揚,常鼓勵的方式來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克服懶惰、無毅力的消極心理。
最后,要盡量營造一種積極進取的家庭氛圍,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專心致志地投人到學習中去。對待學習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端正社會風氣,優化社會大環境,這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協同工作。
參考文獻:
[1].馬桂佳 ?《青少年學習障礙及其調整》
[2].劉睿瓊 ?《中職學生心理分析及其矯正》、
[3].林崇德 ?《發展心理學》
[4].馮忠良 ?《教育心理學》
[5].馬雅蘭 ?《中學生厭學現象成因及相應對策分析》
[6].陳新穎.花蓉 ?《中學生厭學心理的研究與展望》
[7].雷靂 ? 《發展心理學》
[8].陳琦 ? 《教育心理學》
[9].張文新 ?《青少年發展心理》
[10].郭婭 ? 《緩解中小學生厭學情緒》
[11].游夏茵 《調查顯示中國學生普遍厭學向教育提出嚴峻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