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很多優秀的童話作品,童話為小學語文課堂教育的生動性、趣味化提供了有力支撐。童話教學的有效滲入,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涵,與學生開展多元化的交流和互動,學生能在豐富的想象力中釋放天性,既使學生語文素養的得到提高,讓教學過程寓教于樂,又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整體上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字:小學;語文教學;童話教學
前言:
童話教學是小學語文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想象力的重要保障。童話故事一般采用擬人、比喻和夸張等修辭手法,通過思維的拓展,來塑造出生動的形象,使學生有一種畫面感及代入感。教師應把握童話的特點及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讓童話故事更區別于其他題材的文章,重在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水平,進一步把握文章中的人文情懷。
一、適當進行寫作訓練,激發學生想象
小學生本身自己就是“天生的童話作家”,任何一種修辭方法在學生的眼中就成了一種說話的方式。這要求教師施行有效的教學手段及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寫作訓練,可以先從仿寫及續寫入手,仿照課文的修辭手法及主題思想寫出作品,通過童話故事發展脈絡,編寫故事的發展情況等。緊接著就是自己編創童話故事,但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所以要依照教學規律來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寫作能力,讓學生在愛上閱讀中更喜歡寫作。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那一定會很好》時,這篇童話講述了一粒種子長成大樹,然后變成手推車、椅子,最后變成地板的一段生命歷程。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每一個愿望的開始伴隨著一次轉變,每一個愿望都在溫馨的氛圍中實現。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其中的描寫手法,來寫另一種事物的生命歷程,如一只辣椒是如何被人們端上餐桌的、我們生活中用的紙是如何得來的、一幅名畫是怎樣成為博物館里展品的等。又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狐貍分奶酪》時,這篇課文講述了熊兄弟在意外得到奶酪之后,狐貍趁他們互相拌嘴時,故意將奶酪分不均勻,結果自己把整塊奶酪全部吃光的故事。《狐貍分奶酪》這篇文章告訴小學生,有了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否則就會讓別有用心的人的人利用而吃大虧。在分析了文章的結構及思想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對童話故事的續寫,如熊兄弟又得到了塊奶酪,這回他們還會上當受騙嗎?這樣通過仿寫及續寫手段的運用,既提高了小學生的作品創造力及時空想象力,又讓他們的寫作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二、依托于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思考
在童話教學逐漸融入小學語文課堂的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角度考量,不斷提高小學生對學習語文童話的熱情,構建出具體形象、富有生機的語文教學情境,從而避免沉悶、乏味、枯燥的教學氛圍影響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教師應優化與完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直觀形象的優勢,構建多元化模式的語文課堂。使學生置身于集趣味性與生動化于一體的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不要被表面文字含義所束縛,允許他們進行合理想象、大膽表達,引導學生對文章進一步深思。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一塊奶酪》的教學中,童話內容講的是螞蟻隊長召集小螞蟻們搬運奶酪時,不小心將奶酪的一角拽掉了,最終螞蟻隊長戰勝了自己嘴饞想偷吃的心理,最后讓最小的螞蟻將奶酪渣吃掉的故事。故事成功塑造了一個以身作則、大公無私、愛護弱小的螞蟻隊長形象。故事也給學生留有很多思考的空間,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喜歡螞蟻隊長嗎?為什么?螞蟻隊長自己為什么不把奶酪吃掉?它當時心里在想些什么?當最小的螞蟻吃掉奶酪后,其他螞蟻是怎么想的?隨后教師可根據文章內容,為學生以多媒體動畫形式播放螞蟻搬家的全過程,體會到勤勞的螞蟻辛苦的一面,螞蟻尚且為冬天儲存的實物而忙碌著,進而聯想到父母為自己吃穿而忙碌的身影,增進學生感恩的心理。也可以播放出《動物世界》中有關螞蟻的科普小知識,讓學生了解蟻后、雄蟻、兵蟻的區別及分工,至此打開了一扇通往動物科普界的大門。這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并在思考中掌握文章主旨。
三、利用角色扮演活動,提高學生興趣
讓學生來扮演童話里的角色,相信他們都不會抗拒,并能享受其中樂趣。教師要多進行多元互動和多元訓練,適時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通過學生自己的表演將原文情境再現出來,在表演中加入對話及肢體動作,讓學生可以真正走進作品,繼而對童話作品內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對其主旨也能更精準的把握。同時教師要多給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的興趣體現在角色扮演互動中,也讓每個學生成為“天生的表演家”,讓童話語文課堂更生動有趣。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時,里面有主要角色鳥,還有樹、樹根、大門和小女孩,這為讓更多學生參與進角色的塑造提供了便利。教師可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在表演之前,教師應在語氣、音色、重音等技巧,還有動作表現及眼神交流等方面給予科學的指導,并鼓勵學生用創造性的語言表述出來,讓學生根據課文展開對話。樹:小鳥,我的好朋友,你每天用動人的歌喉來喚醒我,我真要感謝你。教鳥:樹,你也是我的好朋友,不用對我這么客氣。不過冬天要到了,我要飛到南方去了,再見,我親愛的朋友!樹:再見,等明年回來再給我唱歌吧,我一定等著你。鳥:放心,我明年一定會回來的再繼續為你唱歌的,請等著我吧……其他角色也以同樣的方式來進行對話,像這樣在課文基礎之上又超出課文的表演,讓學生在課文中真切的體會到兩個好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對后面小鳥面對空空的樹根后的內心世界做了鋪墊。只有學生的表演到位,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
結論:
在教授小學生童話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改革、完善、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學生天性好奇、善于模仿等特點,通過在寫作訓練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設出有趣的童話教學情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在童話里愉快的角色扮演中,提高小學生學習童話的興趣等方式,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及思維的提升,從而全面提升小學語文童話課堂教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鄭躍芬.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3):58-59.
[2]張興剛.小學語文教學中童話教學的應用反思[J].基礎教育論壇,2021(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