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群
(江西中醫藥高等??茖W校,江西 撫州 344000)
近年來,全球人口發展普遍呈現老齡化趨勢。我國在1999年底加入了老齡化國家行列。伴隨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人們在老年護理服務方面的需求亦大幅度增加。當前我國提供老年長期護理服務的主要是養老服務機構,因此它也是我國養老政策扶持與發展的重點[1]。相關研究發現,受過專業培訓、掌握足夠老年護理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的??谱o士是高質量老年護理服務的保障[2]。因此要改善養老服務機構的護理質量必須提升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而測量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可幫助評價養老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及培訓效果。
我國針對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研究較少,而此類研究多在關注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定義,關于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會人口學資料對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影響上[3],尚缺乏主客觀因素對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影響研究。本研究將以此為著力點,調查醫養結合機構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現狀,將社會支持引入對其核心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中,明確社會支持與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相關性,旨在從積極心理學角度為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培養及提高提供理論依據。
2019年9月—2020年2月,采用方便抽樣法選擇在撫州市民政局注冊登記的13所養老服務機構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護士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樣本納入標準:(1)老年護理工作年限≥6個月的護士;(2)知情并自愿參加此研究的人員。因考慮到在撫州市專門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注冊護士較少,故本研究未對護理人員的執業狀態做出硬性要求。符合要求的護士共計148人,回收有效問卷144份,有效回收率為97.3%。
1.2.1 一般情況調查問卷 該問卷內容包括研究對象的社會人口學資料(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學歷、編制、月工資、護齡、老年護理工作年限、職稱、所在養老機構性質、參加培訓情況)、每日平均工作時長、護理對象的自理情況、護理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1.2.2 中國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測評量表 中國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測評量表(Geriatric Nursing Competency Inventory,GNCI)是由王章安[4]在2009年專門針對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水平評估而編制的量表。它包括7個維度(評判性思維/科研能力、臨床護理能力、領導力、人際關系、法律倫理素質、專業發展和個人成長、教育/指導能力)和48項二級指標。計分時使用李克特五級計分法,總分系各條目分數之和,得分范圍為0~192分,總分越高,表明醫養結合機構護士所具備的核心能力水平越高,越能夠勝任本職工作。經多次調查研究證明,GNCI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中Cronbach′s α信度系數為0.98,效度系數為0.95[5]。
1.2.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本研究選用的為肖水源[6]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該量表能較準確地測量個人的社會支持水平。該量表共計10個條目,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總分為所有條目得分相加之和,共計66分,總分≤22分時,則表明社會支持水平較低;23~44分時,表明社會支持處于中等水平;45~66分時,則表明社會支持處于高水平。
調查人員在調查前與調查機構取得聯系,在經得機構負責人同意后,對符合樣本納入標準的護士進行調查,問卷發放當天統一收回。
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數據處理。采用Excel軟件輸入數據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頻數、構成比、均數±標準差對護士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描述,顯示調查對象特征。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等方法對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性進行描述,檢驗水準P<0.05。
本次調查獲取有效調查對象144人,均為女性護理人員,年齡21~51歲,平均年齡(28.78±4.64)歲,從事老年護理工作的年限為0.5~15年,平均年限(2.60±2.40)年,具體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一般人口學資料
醫養結合機構護士社會支持得分及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2。
表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測定結果(±s,分)

表2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測定結果(±s,分)
維度社會支持得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對支持的利用度研究對象49.36±4.22 10.78±1.60 29.40±3.88 9.24±1.78國內正常值34.56±3.73
由表2可知,護士客觀支持為(10.78±1.60)分,主觀支持為(29.40±3.88)分,對支持的利用度為(9.24±1.78)分,社會支持得分為(49.36±4.22)分,明顯高于國內正常值。
以醫養結合機構護士的年齡、婚姻狀況、學歷、職稱、老年護理工作年限、勞動關系、機構性質為自變量,社會支持得分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老年護理工作年限、婚姻狀況及職稱可影響社會支持得分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 3。
表3 醫養結合機構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單因素分析(±s,分)

表3 醫養結合機構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單因素分析(±s,分)
選項P值年齡(歲)統計量F=4.090.01老年護理工作年限(年)F=8.380.00婚姻狀況F=5.760.00職稱項目 社會支持得分46.65±3.59 49.61±4.31 51.06±3.98 51.25±0.96 45.46±3.18 50.11±4.08 51.17±2.40 46.00±3.49 50.14±4.04 46.36±4.22 48.81±4.10 52.75±1.50 52.83±4.45<25 25~29 30~34≥35<3 3~4≥5未婚已婚離異或喪偶初級中級高級F=4.200.01
將護士的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總均分及各維度均分與社會支持總均分及各維度均分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具體見表4。

表4 醫養結合機構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
由表4可知,主觀支持與臨床護理能力、領導力、人際關系、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總均分呈顯著正相關,且相關關系密切(P<0.05)。
以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總均分為因變量,社會支持3個維度(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支持的利用度)均分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評價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與社會支持在數值上的依存關系,具體見表5。

表5 醫養結合機構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n=144)
由表5可知,3個自變量中主觀支持維度對護士的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有顯著的預測力,可有效解釋老年護理核心能力10.5%的變異量。主觀支持的Beta值為0.344,表明主觀支持與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呈正向線性回歸關系。
本次調查顯示,醫養結合機構護士社會支持得分為(49.36±4.22)分,處于較高水平。這與既往研究[7]結果基本一致。主觀支持中70.6%的護士能從鄰居處獲得關心;80.9%的護士能夠得到來自同事的關心;61.8%的護士可以得到家庭成員的全力支持。由此可知,醫養結合機構護士的主觀支持主要從家庭、同事、鄰居處獲得,而從朋友處獲得的支持較少。這主要是因為醫養結合機構護士的工作繁重,缺乏足夠的時間與朋友溝通交流。
表3表明,不同年齡、老年護理工作年限、婚姻狀況、職稱的護士所獲得的社會支持水平有所差異。而且,隨著年齡、老年護理工作年限的增長,職稱的上升,其獲得的社會支持水平越高。這與吳小佳等[8]、陳婷等[9]研究結果一致。老年護理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年齡較大、老年護理工作年限較長、職稱較高的護士往往在長期的老年護理工作中積累了相當多的護理經驗,工作相關的事與同事進行溝通比較容易得到共鳴,能夠獲得更多來自同事的支持。既往研究[10-11]表明,家庭支持是獲得高水平社會支持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已婚護士可以從配偶及家庭處獲得較多的支持,未婚者往往獨居,社會閱歷、工作經驗缺乏,無法維持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協調,因而從同事及家庭處獲得的有效支持較少。而離異或喪偶者因婚姻關系破裂,亦無法獲得足夠的來自家庭的支持。因此,已婚護士相較于未婚、離異(喪偶)的護士而言,獲得的社會支持更多,為老年護理工作做出的貢獻更能得到社會認可。
社會支持是指個人從社會各層面得到的精神支持和主觀的總和[12],而社會支持當中,主觀支持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13]。叢麗等[14]認為增加社會支持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核心能力。本研究亦顯示,主觀支持與臨床護理能力、領導力、人際關系、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總均分呈正相關(P<0.05),且相關關系密切。最終僅主觀支持可進入多元回歸方程,且回歸系數為正數,其方程的解釋力為0.118,由此可知,主觀支持水平可以影響醫養結合機構護士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水平,且護士獲得的主觀支持越多,老年護理核心能力水平越高。在目前的醫療環境下,主觀支持與其他客觀支持相較而言更容易實現。
增加醫養結合機構護士的主觀支持對于提升其老年護理核心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加強同事之間的交流,多方面強化來自同事的社會支持,醫養結合機構的管理人員需要在情感及政策上對低水平社會支持的護士給予一定的傾斜;同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重點培養評判性思維與科研能力。二是鞏固來自家庭、鄰居、朋友的社會支持。家庭是主觀支持中最基本的形式,父母是未婚者的主要支持力量,已婚者的支持主要來自配偶。醫養結合機構的護理對象多是高齡、失能的老年人,護理工作沉重且繁瑣,一方面護理人員需要家庭、鄰居、朋友的理解與寬容;另一方面,她們也期待老年護理工作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與尊重。來自社會的廣泛支持與尊重是醫養結合機構護士提高老年護理核心能力的動力與源泉。護士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尋求更廣泛的社會支持,加強對社會支持的利用,積極提高自身的老年護理核心能力,促進老年護理事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