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根據教學實踐,總結教學經驗,從三個方面論證,以實地、實景、實情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熱愛冰雪畫;以實人、實事、實畫為教材,引導學生樹立自信、自強的品質;以基礎技能、實際操作、實際感悟引導學生注重自我修養和自我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中國冰雪畫;育人;教學實踐;快樂成長
遜克縣地處北國邊陲,寒冬的冰雪場景是學生歡愉的世界,打雪仗、堆雪人、拉雪橇……為了讓青少年對冰雪的深情得到充分發揮,把對冰雪的熱愛融到筆端,讓聰明智慧得到正確引導,青少年活動中心于2013年招收喜歡繪畫、喜愛冰雪的青少年開辦了中國冰雪畫特長班,八年的教學實踐讓我們深切體會到教學的宗旨是育人。教學冰雪畫必須從培養道德著手,從培養能力著眼。
一、愛是學習冰雪畫的基礎
學生喜歡冰雪只是樸素的樂于玩耍的天性,如何把這種樸素的愛引導到自覺理性的愛、崇高境界的愛,要下一番功夫。
帶學生到夏季的大草原,學生在顏色的世界里奔跑跳躍。帶學生到冬天的大雪原感受大自然的壯美,有的甚至在雪地上打滾,那份驚喜和激情無法用語言來描繪。教師及時點撥,這是家鄉的美,是祖國河山的美。帶學生看黑龍江冰排順江東流,你挨著我,我擠著他,擁擠著,撞擊著,轟轟的響聲和勢不可擋的氣勢讓學生感到震撼;帶學生去庫爾濱河觀賞霧凇,那銀裝素裹的奇景讓學生真實體會到大自然的魅力,從而把對冰雪的愛上升到對自然、對家鄉、對生活、對祖國的愛。通過實地觀察、實踐體驗和理論實踐有效結合,把這種愛用冰雪畫的語言表述出來,把這種情以冰雪畫的形式傾訴出來,產生繪畫的沖動,產生熱愛冰雪畫的動力,使學生的繪畫水平不斷提高。
感性知識是理性知識的源頭。為了讓學生感受冰雪的魅力,觀察各具特色的冰雪景象,要經常帶領學生走出活動室,踏原野,感受茫茫雪原的壯觀;溜江冰,賞龍江冰封的氣魄;到農村,觀察冰雪下的農舍;去山林,目睹雪山白樺的挺拔;逛公園,觀冰雕雪塑的藝術之美。每年的12月末,是觀賞“霧凇之都”美景的最佳時間,組織學生到大平臺村的深山中實地體驗。庫爾濱河水在零下42度的氣溫下依然奔騰不息,它的水汽裝扮著周圍的樹木,在極寒的空氣中凝結成冰霜,滿樹的霜花,雪白的地面,晶瑩的樹掛,和學生身上的霜花交融在一起,構成一幅銀裝素裹的畫卷。在連綿起伏、白雪皚皚的白樺林里,師生看到了遠山和近景,真實感受自然景觀。此時,冰雪不再是寒冷的代名詞,學生熱愛冰雪、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油然而生。一幅幅真實反映人們美好生活的畫面得以呈現,讓學生走進銀色的世界,感受冰雪的魅力,通過親近冰雪,感受冰雪,增進了熱愛冰雪之情。
沒有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學校是傳播愛的基地,是凝聚力萌發之地,學生間的團結友愛是凝聚力的基礎,青少年要懂得包容和友愛。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校外教育,都應把重視愛的教育、把凝聚力的形成作為培養人的中心工作。冰雪畫班是個小集體,二十多名學生在一起學畫畫,要引導他們團結友愛和共同進步,這是教學的根本目的。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學生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年級,基礎不同、性格各異,更有必要教育引導他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團結友愛、共同提高。
多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友誼。在冬令營中的拉雪橇比賽和突圍競賽中,高年級帶低年級,大個帶小個,男同學帶女同學;組成互助組,大班學生有一定的繪畫基礎,由他們指導小班新生,彼此不斷加深了解溝通,逐漸產生友誼,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學得愉快,繪畫水平不斷提高。
由此得知,自覺的愛能把冰雪畫當成藝術去追求探索,廣義的愛能營造溫馨的環境,推動冰雪畫的普及,真誠的愛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向上。
二、信心是學習冰雪畫的動力
冰雪山水畫不同于素描和水粉,是中國畫中新興的畫派,它以冰雪為題材,以自然景觀為背景,是用礬墨技法為主要形式描繪銀色世界的一種“冷文化”,有其獨特的技藝,從中國畫中的“留白”到“畫白”是個飛躍,使傳統中國畫的表現對象由山、水、云、樹拓展到山、水、云、樹、冰雪,創立了中國畫“白的體系”。青少年學習掌握冰雪畫的要領有一定難度,需要扎實的美術基礎作為根基,僅憑興趣掌握基本畫法還可以,但對無基礎的學員來說,較合理的構圖、透視角度、技法運用、虛實關系的掌握和研究會出現一定的困難。當這種情況出現時,要因勢利導,讓學生堅定信心,不斷探究,給予學生堅定信心的教育和引導。
可以開展故事會活動,讓初中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有關科學家奮斗成才的故事,盡管不能詳細介紹,但能從講解中展示出科學工作者通過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取得成功。還可以召開個人成長座談會,讓已經有一定成績的學生介紹自己學畫的經歷和體會,并把自己最初學畫時的作品展示出來,初學作品基本都是不完整、不成熟的,通過不同時期畫作的比較,讓初學的同學、動搖的同學看到希望和前景,掌握成功的小竅門和經驗,加深同學間的了解和溝通,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通過舉辦冰雪畫展覽和參加各類繪畫競賽,可以很好地增強學生學畫的自信心。畫展、美術類比賽是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是展示學習成果最直接的平臺,學生通過積極參加活動,能直觀地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能快速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總結參展的繪畫經驗,增強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教師要及時表揚學生,挖掘學生作品的亮點,鼓勵學生刻苦練習和認真鉆研。通過畫展和美術類比賽,能更有效地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懂得了成功的訣竅在于堅持不懈的努力,懂得堅定的信念是今后成長的必備品質,懂得一點一滴的辛勞是自己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三、能力是學習冰雪畫的目標
培養學生的能力是各學校所有教師的職責,在冰雪畫的教學過程中,要經過不斷摸索和認真總結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
第一,學生要具備良好的觀察能力。學習美術首先要從學會觀察開始,培養觀察能力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無論是寫生還是臨摹,都需要認真觀察,在頭腦中形成形象思維后才能動筆。教師要帶領學生到室外觀雪景,看遠雪、看近雪、看落雪,觀察樹枝上的積雪和房屋上的積雪。無論看什么都要用審美的眼光觀察,在觀察時不能盲目看,應該找出美的地方,要先觀察大的關系,再觀察局部細節,然后再回到整體大關系上,還要學會比較觀察,事物之間的高低、大小、遠近、物與物之間的相互關系等。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要經常觀賞名家畫作,分析同學老師的冰雪畫作品,在自己的畫中查找不足。要反復多樣、不同時段地進行雪景觀察,讓學生自己說出觀察后的收獲,自己整理思路。通過長時間的練習,學生就更容易抓住特點,摸索出規律來了。
第二,學生要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力。判斷能力與觀察能力密不可分,觀察仔細就會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開動腦筋思考問題。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鍛煉判斷力和分析能力的過程,長期堅持必有提高。比如,初冬的雪后,可以讓學生觀察樹上的落雪,有的學生會發現密集的樹枝上的雪塊能探出樹枝而不掉下來;有的學生研究初冬的雪能滾雪球,而嚴冬的雪不能。在課堂上,有學生問“留白”與“畫白”有什么不同,有學生問近景的雪和遠景的雪最大區別是什么,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表明學生的思考高度在不斷提高。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大膽提出各種問題,吸引同學的注意、思考和解答,同時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又培養了學生思索探求知識的習慣,為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創造了條件。
第三,學生具備造型能力是畫好冰雪畫的關鍵。造型能力是繪畫的基礎,沒有繪畫基礎,再好的構思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表現。美術中的所有學科都要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在美術各學科專業的學習中,掌握造型能力起決定作用,所以,學習美術要從繪畫基礎開始,對物體的基本形態、比例、結構、透視、明暗、虛實等造型知識技能進行嚴格訓練,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進行美術專業學習,中國冰雪畫的學習也要打好扎實的造型基礎。
總之,辦冰雪畫特長班不僅可以創本縣冰雪畫品牌,而且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快樂成長;辦冰雪畫特長班不是為了培養繪畫大師,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辦冰雪畫特長班不奢求取得驚人的成績,只為學生在學習一技之長的同時,意志得到鍛煉,品質得到提高,能力有所增強,成為未來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陽.美術繪畫創作過程及影響因素[J].藝術品鑒,2018,(12).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