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璐
蘇式教育是蘇州崇文重教文化傳統的一種自然結果,蘇式課堂猶如蘇州人生活那般純樸,猶如蘇州秀麗山河那般靈動,猶如蘇州人那般包容,還有一種自然之氣,體現了吳文化的美學特征。筆者將從蘇式課堂純樸、靈動、包容三方面談談蘇式教學的實踐與啟發。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就是社會改造,教師就是社會改造的領導者,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縱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苯處熞裱變航逃砟?,將道德思想融入社會的各個領域中,師德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整個社會風氣。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待人以誠,賦予蘇式課堂純樸之性,給予幼兒純樸的教學。
教師應剔除教學中花里胡哨、流于形式的部分,讓質樸的教學回歸本真,以教師自身良好的素質以及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幼兒接受潛移默化的熏陶。幼兒年齡較小,離開父母進入幼兒園會失去安全感,產生恐懼感,此時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教師。因此,教師要消除幼兒內心的不安和恐懼,給予幼兒更多的關心與照顧,讓幼兒在幼兒園感受到溫馨與平等。幼兒在感受溫暖、感受愛的同時,會逐漸學會關愛他人,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品質。身為教師,我們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加強品德和心理修養,并細心觀察言語和行為對幼兒的微妙影響。例如,當我們得到幼兒的幫助時,要向幼兒說“謝謝你的幫忙”;當我們打擾到幼兒時,要悄聲地對幼兒說“對不起,打擾一下”;當我們犯錯誤時,要真誠地對幼兒說“對不起,是老師不對”。教師不能處于居高臨下的位置,而是應真正進入幼兒的世界,融入幼兒的思想中,并找準角色定位。同時,我們還要時刻關注細節,身正為范,在幼兒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道德榜樣作用,才能真正發揮教育的威力和作用,真正贏得全社會的尊重,讓教師職業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靈動表現為一種教與學的狀態和方法,是心智的敞開和活躍。這樣的狀態和方法可以促進幼兒的創造性學習,促進師生共同創新。教師要想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育,要先從各個方面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采用靈活的教育理念,給予幼兒更多的話語權和自由權,讓幼兒能在自由的天地里不斷地體驗、認知、升華和成長。
(一)在提升自我創新能力中對幼兒實施“創造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這適用于每個人,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更為重要。幼兒是祖國的花朵和希望,他們就像一棵小樹苗,需要陽光和雨露的滋潤,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他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幼兒還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嚴格要求自己,為幼兒樹立一個好榜樣。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勇于創新,充分尊重和發揮幼兒的主體地位,為幼兒提供發展創造力的空間,幫助幼兒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空余時間開展一些腦筋急轉彎、猜謎等游戲,訓練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二)在游戲中尋找契機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1.提供給幼兒自由發揮的平臺。我們在一日活動中發現,幼兒只有在活動空間中感受不到束縛時,才能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我們在戶外沙水區域投放了很多新材料,以激發幼兒參與沙水游戲的興趣。面對這些直管、軟管、多孔板等大大小小的各種管道材料,幼兒會覺得非常新奇,同時也一頭霧水,紛紛問筆者這些管子該怎么使用、怎么玩。于是,筆者向幼兒一一介紹了這些材料的名字以及它們的作用,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讓幼兒自主運用這些管道引水。剛開始幼兒受平時游戲活動中玩管子方法的局限,無法探索出更多的玩法,筆者便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能充分利用支架底座、支架管、卡扣等輔助材料搭起各種別具特色的“管橋”。有的幼兒還在多次嘗試下成功搭建了簡易水車。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盡情的發揮。
2.善待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覺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是陌生、新穎、神秘的,渴望探究其中的奧妙,具有求知的欲望。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兒童只有言論自由,特別是問的自由,才能充分發揮其創造力。發明千千萬萬,在于一個問?!蔽覀円托膬A聽,并給予幼兒正確的回應,創設適時的環境和條件引導幼兒自主探索。
例如,在一次探索游戲活動中,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哈哈鏡,紛紛站在鏡子前打量鏡中的自己。詩語和兮兮站在綠色的哈哈鏡前發現鏡子里的自己是倒著的,兮兮指著鏡子笑著對筆者說:“徐老師,你看我們是倒著的,好神奇啊!”站在黃色哈哈鏡前的軒軒笑得很開心:“哇!我怎么那么胖呀!”說完又迫不及待地站到紅色的哈哈鏡前,突然發現自己又變瘦了,她好奇地伸出手指,發現手指也變得細長了。孩子們好奇地問筆者原因,筆者引導他們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鏡子,看看有什么發現。孩子們通過觀察發現鏡面的不同之處,有的是凹進去的,有的是凸出來的,并且發現凹面鏡映出來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鏡映出來的人像是正立的,而有的哈哈鏡映出來的人像是細細長長的。幼兒在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好奇心得到了滿足,真正發揮了自己的潛能。
幼兒的自制力較差、獨立性不強,常常會發生一些狀況。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給予幼兒足夠的關懷和包容,但是包容并不等于包辦,我們應該引導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還有著不同的個性,有的頑皮活潑,有的害羞內向,有的幼稚淘氣,有的毛躁大意……但無論幼兒的內在個性如何,都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時常會做出一些錯誤的舉動,這時我們需要理解與尊重他們。我們應該指導幼兒自己去解決問題,讓蘇式課堂成為真正屬于幼兒自己的課堂,解放一切束縛,讓每個幼兒都可以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勇敢嘗試,迸發出生命的智慧潛能,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幸福感。
我們班有一個小男孩哲哲,是個十足的“淘氣包”,他的許多行為會令人生氣。他時而離開座位亂跑,時而拉扯邊上的同伴,還經常趴在地上不起來,提醒之后沒過多久就忍不住繼續搗亂,小朋友們都不喜歡跟他玩,但哲哲卻特別喜歡與小伙伴們一起游戲。無論什么活動,哲哲都很樂意參加,為了得到老師和小伙伴們的關注,他都表現得非常積極。但是哲哲不知道如何與小朋友們相處,使用了錯誤的方式,所以經常會與其他孩子發生沖突,經常被其他孩子告狀,哲哲也感到很委屈。因此,針對這一現象,筆者給予了哲哲更多關注,平時給予他一個鼓勵的微笑,輕輕地摸摸他的頭,告訴他和小朋友產生矛盾時應該怎么做,鼓勵他學會謙讓,懂得分享。后來,筆者發現哲哲在手工方面很有天賦,制作的小動物活靈活現,繪畫作品也栩栩如生。在活動時,筆者常常會把哲哲的作品陳列在展示區,讓小朋友們欣賞參觀,孩子們都會紛紛贊美哲哲的作品,都很想跟哲哲學習。哲哲可開心了,慢慢的哲哲變得越來越愛笑,也學會了如何與同學相處。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顆純凈的心靈,調皮的孩子亦是如此。
孩子們都有其各自擅長之處,需要我們細心地觀察,發掘他們的閃光點。我們要給幼兒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幼兒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光發亮,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悅。對于不同性格的孩子,我們要一視同仁,學會包容,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蘇式課堂是對歷史的尊重和傳承,是一個區域的文化基因。對于歷史留下的優良傳統,我們既要將其積淀,也要根據時代的發展,不斷加以改進和創新。時代的發展賦予了我們更高的教育使命,在今后的蘇式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探索,力求讓幼兒在“純樸”的蘇式課堂中自我成長,在“靈動”的蘇式課堂中自我創新,在“包容”的蘇式課堂中自我升華。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新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