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婷
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僅代表著個人素質,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體現著一個城市與國家的素養。因此,我們要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儀和行為習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與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正確的游戲是引導幼兒體智德美勞全面發展的前提,而文明禮儀的養成又是正確進行游戲的關鍵,因此我們需要在游戲中培養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
(一)根據主題計劃和課程計劃制訂每月禮儀教學的側重點
幼兒園中幼兒需要遵守的禮儀行為有很多,如入園禮儀、離園禮儀、進餐禮儀、午睡禮儀、教學活動禮儀、園內交往禮儀等。但幼兒難以理解如此多的禮儀內容。因此,教師需要每月根據主題選擇禮儀教學內容。例如本學期“你快樂我快樂”主題活動中,包含元宵節、三八婦女節等園本課程,我們根據本月教學活動的課程計劃,選擇本月禮儀教學活動的側重點為“尊老愛幼”,依據側重點制訂禮儀計劃表,在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
(二)在游戲中設置文明禮儀規則提示牌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營造良好的游戲氛圍,樹立良好的游戲環境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在游戲中既要創設文明的禮儀環境,幫助幼兒逐步形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心理環境,又要優化物質環境,讓幼兒能愉快游戲。我在每個活動區域都設置了粉紅色的提示卡,卡上畫著與文明禮儀相關的圖案,并配上相應的文字,讓幼兒能隨時隨地感知、理解文明禮儀。
根據主題計劃與課程計劃,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題活動中,我們設置的禮儀教學的側重點是“區域活動中的游戲禮儀”。因此我在班級每個區域的粉色禮儀牌上都補充了需要注意的禮儀行為。例如,美工區是呈現精致、美觀作品的區域,這里的原材料比較多,如蠟筆、勾線筆、顏料、剪刀、膠水等。孩子們在美工區活動時經常會出現亂扔東西、使用后不放回原處等問題。于是我在美工區的粉色提示牌上貼上了“愛護公物”的標語,并畫上了愛心、剪刀、紙、膠水等圖案。在區域游戲開始前,我問孩子們:“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在玩區域游戲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需要遵守什么規則嗎?”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回答:“要互相謙讓,不爭搶,不亂跑,不亂扔東西,要愛護公物。”在區域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慢慢學習禮貌用語和禮儀行為,培養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習慣。
(三)在游戲中投入多樣化的禮儀教育材料
讓·皮亞杰說過:“孩子要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下,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一個主要途徑。于是,我在區域游戲中投放了有關文明禮儀教育的游戲材料,讓幼兒能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文明禮儀。
例如,在以“尊老愛幼”為主題的活動中,我在閱讀區投放了許多關于尊老愛幼的繪本書籍,如《我媽媽》《小威力做家務》《世界上最大最大的擁抱》等。今天閱讀區插牌的孩子是吳一李、彬彬、貝貝、顧心悅,他們選擇了彬彬擔任大組長,讓彬彬負責分配工作。彬彬讓吳一李去選書,并要求是關于媽媽的書籍。我就問吳一李:“為什么彬彬讓你選有關媽媽的書籍呢?”吳一李回答:“因為三八婦女節馬上就到了呀,我們要選一本關于媽媽的書籍,嘗試把媽媽畫出來。”彬彬讓顧心悅幫助吳一李一起畫媽媽,于是我問彬彬:“那貝貝干嘛呢?”彬彬說:“貝貝比較適合在小舞臺上把這個故事講給小觀眾聽。”一本簡簡單單的繪本就能讓幼兒在看、畫、講、表演中領悟到愛媽媽的情感,這就是游戲材料的教育性。
(一)在創造性游戲中滲透禮儀教育內容
角色扮演游戲能讓幼兒在扮演不同角色的同時了解各個角色需要注意的禮儀行為,從而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今天在角色扮演游戲中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因為米奇廚房近期推出前5位客人可以免費試吃新菜品的活動,所以米奇廚房還沒有開始營業,班中的小吃貨們就爭著搶著要去“嘗鮮”了,導致工作人員措手不及、手忙腳亂。丁辰汐是米奇廚房的招待員,她說:“大家快點排好隊一個一個進來,不然我們就無法開門了。”可是所有的小客人為了可以免費試吃新菜品都在插隊。朵朵是維持米奇廚房秩序的小警察,他說:“請大家看看文明禮儀的提示牌,米奇廚房歡迎文明的客人,請大家有序排隊進入。”說完,朵朵警察自己也站在外面排隊,以身作則,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后面的小客人們看見警察都在排隊,也都自覺開始排隊了。通過開展這種聯系幼兒生活實際的游戲活動,能在無形中讓幼兒學會文明排隊的禮儀,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二)在戶外游戲中加深禮儀教育內容
隨著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推進,戶外游戲越來越受到幼兒歡迎。在戶外游戲中,幼兒通過與不同對象的接觸,能學會遵守集體秩序、文明待人的禮儀習慣。例如,今天孩子們玩“搭山洞”的戶外游戲,孩子們搭起的山洞各不相同,有的高,有點低,有的大,有的小。孩子們在游戲中開心地穿過山洞。游戲中調皮的樂樂故意擋著其他小朋友,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公憤,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批評著樂樂。最后,樂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大家說了“對不起”。通過這樣的戶外游戲,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的錯誤行為能及時得到糾正,讓幼兒意識到遵守集體秩序的重要性,培養了幼兒的集體意識,加深了幼兒對文明禮儀內容的理解。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之間經常會發生爭執和矛盾,當他們爭執不下、互不妥協時,教師不應直接干預幼兒的自主決定,而是應該以引導者的身份,適時地介入。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言行舉止,適當加以引導,讓幼兒在無形之中明白與他人文明相處的道理。
益智區的黛西屋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幼兒們都會爭搶著玩“巧虎搭橋開賽車”的游戲。今天楊昕宸跟思思兩個人在爭搶玩具,互不相讓。“這是我的,我先拿到的。”“誰說是你的。”10分鐘過去了,他們兩個還是誰都不肯讓步。這時,我請另外一個小朋友許金曦過來。我說:“他們兩個在搶巧虎玩具,你去勸勸他們吧。”許金曦怯怯地走過去說:“不要吵了,你們可以一起玩呀。”由于許金曦說話聲音小,楊昕宸與思思的爭吵完全沒有受到影響。旁邊的貝貝看不下去了,跑過去大聲地說:“別吵啦,你們不會一起玩嗎,不是有兩輛車嗎?”許金曦在貝貝的影響下,也鼓足了勇氣說:“對啊,你們兩個人可以一起玩啊,不要再吵了。”旁邊的其他小朋友也爭先恐后地勸說著。他們兩個在其他孩子的勸阻下愉快地一起開始玩游戲。當幼兒在區域游戲中出現爭吵時,教師不應直接介入,可以通過引導其他幼兒介入來解決問題,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學會互相合作的文明禮儀,讓幼兒在集體游戲中學會謙讓、合作、禮貌待人。
(作者單位:蘇州市藏書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