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強

摘 要:高中語文是學生的必修課,其中作文教學更是核心教育內容。然而很多學生在作文教學中都感受到了阻礙,難以高效率、高質量地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尤其在思維上可謂是一團亂麻,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學生的寫作思路并不明確,導致他們面對寫作題目不知如何下筆、如何延伸,因此要提高高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就必須讓學生寫作思路更加清晰、有序。這時相關領域提出了思維導圖法,借助該方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并掌握寫作技巧的正確使用方式,使得高中語文作為教學質量體系。文章重點闡述思維導圖法的基本概念,并闡述其基本運用策略及教學運用方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為教學;思維導圖法
一、 引言
以往思維導圖常見于商業領域,商業組織為了讓工作人員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有序,會使用思維導圖對工作流程進行分解、講解,告訴工作人員在各工作環節中要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使得工作人員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而隨著思維導圖的發展,人們發現了其泛用性價值,這使得思維導圖開始進入各個領域,其中就包括了教學領域,思維導圖法概念由此而生,但因為領域環境不同,所以在教學領域中不能完全效仿商業領域的運用策略來使用該方法進行教學,必須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對此就應當展開相關研究,確保思維導圖法在教學領域中能發揮出應有作用。
二、 思維導圖法的基本概念
表面上,思維導圖法就是對某個流程進行分解,遵從由淺入深、由前之后的原則,逐一對流程中的環節進行講解,闡述各流程環節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需要實現的目的,待前一環節完結,再進入下一環節的講解中。這個過程符合人對事物的認知規律,能夠有序、直觀地將相關內容展示給觀者,同時其內容非常細致,便于觀者對內容進行全面認知與掌握,因此經常被用作培訓或教學。而深入來看,思維導圖法的核心就是對人的思維進行引導,能夠幫助觀者突破當前認知障礙,如某些人在對未知事物進行認知時,不知從何處著手,導致無法進行認知,憑借主觀思維是很難突破這一限制的,但思維導圖法的運用等用于直接展示了事物認知流程,并引導人在思維上逐步了解事物,直至完全明白事物定義、發展情況等。總體而言,可以將思維導圖法定義為一種貼合人認知規律,針對某事物發展流程進行分解、講解,幫助人循序漸進地對事物認知,并掌握其內容的一種方法,在教學層面上其具有良好的教學運用價值。
三、 思維導圖法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基本運用策略
(一)基本框架
為了保障分析內容清晰,圖1提出了一個思維導圖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基本框架。
(二)運用策略
貼合圖1,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針對要遵從由淺入深等相關原則對學生進行教學,根據思維導圖中各大要點的排列規則,進行針對性教學,具體內容如下。
1. 理解寫作題目
教學中,教師應當先要告訴學生寫作時必須審題,審題的目的就是理解寫作題目,過程中要找出題目的主題,再圍繞主題構思寫作場景,這樣學生才能知道要寫什么,寫作要體現怎樣的意境與情感等。以《冬風》這一寫作題目為例,其主題明顯,學生通過審題能知道要寫的是風,隨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風”進行思考,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根據自身在生活中對風的認知來構思寫作場景,如通過引導,某學生開始回想,首先想到的就是冬天那寒冷刺骨、拂面如刀刻的冬風,同時也聯想到自己在冬風中瑟瑟發抖的場景,人們身穿大棉襖,卻也抵御不住冬風的無孔不入,這樣一個有關于冬風的寫作場景在學生腦海中就會有清晰展示,便于學生寫作思維的發散。
2. 文章架構設計
任何形式的文章都有自身獨特的架構,而架構的形成必須貼合寫作者的中心思想,通過架構的各個層次體現中心思想才能寫出優質作品,因此在高中語文作文寫作當中,教師針對文章架構設計要點,需要告訴學生先確立中心思想,后梳理寫作流程,這樣既可讓學生完成文章架構設計,奠定寫作基礎。同樣以《冬風》題目為例,假設學生確立的中心思想是“體現人在生活中的小幸福”,則其寫作流程可以是先對冬風的特點、冬風中人的狀態或表情、形象等進行描述,后描述人脫離冬風環境時的感受、情感變化等。例句:“冬天來了,人們紛紛穿上了厚重的棉襖,把自己裹成粽子,但冬風無孔不入,還是不斷觸及人們裸露在外的皮膚,它寒冷似刀,讓人們的五官都皺在了一起,瞇著眼睛在冬風中穿梭,我也是其中之一。而當我進入家門的那一刻,冬風無法再傷害我,我感受到了溫暖,望著爸媽對我的關切表情,我想這就是我生活中的小幸福。”
3. 寫作手法運用
在作文寫作當中有很多寫作手法,如比喻、敘事等,這些寫作手法在寫作中主要起到點綴作用,但也是寫作時不可或缺的方法,學生需要根據當前寫作場景去選擇、使用這些手法。因此,教師要根據思維導圖法中寫作手法運用要點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根據當前場景選擇寫作手法;其次,要根據寫作手法的基本運用方式去構思寫作內容。如上述《冬風》題目的例句中,“它寒冷似刀”就是典型的比喻手法運用,在此處運用比喻很好地展示了冬風的特點與身處冬風中人的感受,這完全貼合當前場景,
因此,使用比喻手法是比較合適的。其次在內容構思上,學生不一定要將冬風比喻成“刀”,可以憑借自身理解將其比喻成其他事物,如冬風吹在我身上就好像被鞭子抽打,這也是比喻手法的運用方式,只是替換了內容,教師在思維導圖法應用中要指明這一點,不要讓學生養成公式化寫作習慣。
4. 總結性論述
一般作文寫作都有一個總結性的段落,這也是其文章架構之一,該段落通常放在文章的最后,是對全文的概述,可以加深觀者對整篇文章的影響,幫助觀者回想之前內容,也是深入體現文章中心思想、情感的寫作部分,因此總結性論述非常重要,教師要引起重視。在總結性論述思維導圖要點上,首先,教師必須告訴該段落是為什么而設置的,寫作時要寫什么內容,即總結性論述段落是對全文的概覽介紹,學生寫作時應當回顧之前內容來構思該段落要怎么寫;其次,應當進行反思,在該段落中提出一些有延伸性的信息,起到引人入勝的作用。如在上述例句中,可以將“我想這就是我生活中的小幸福”視作文章的全文概覽介紹,但學生也可以在總結性論述段落中寫道:我在家中感受到了溫暖,而還在外面的人呢?他們是否也在追尋著自己生活中的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