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娜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手段的創新也日益深化,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也不斷在深入。因此,教師必須尋求更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兼顧學生的不同需要,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以及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學生常常會陷入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的尷尬局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只有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對寫作的束縛,才能實現寫作的個性化,使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仿寫練習,是開闊學生習作思路,提高學生讀寫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使課本走向生活的途徑。教師應該大膽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文本,引導學生讀懂文本,領悟作者觀察生活、表達思想情感的方法,在具體情境中練習方法,仿照文本學習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小組合作中大膽表達,訓練口頭表達能力,讓語言條理清晰。在多次練習中逐步將方法轉化為能力。
關鍵詞:差異教學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設置情境仿寫式
【案例描述】
例如采取差異教學策略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所設計的 “設置情境仿寫式”片段習作環節的案例如下:
課題:《窮人》——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
班級學情:六年級1班,該班級現有學生40人,在年級組中語文成績中等水平,學困生3人。
教學內容:
1.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3.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4. 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 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3. 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目標:
普通生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內容1、2、3、4學習;
學困生教學目標:完成教學內容1、2、3學習。
教學策略:差異教學策略——設置情境仿寫式,小組合作學習、續寫課文。
教學前測:對學生的生字詞認讀、課文朗讀情況進行檢測。學優、中等生基本都能通過課前預習掌握知識,個別同學能講清楚課文內容;學困生存在對生字認讀不準確,課文朗讀不通順、字詞錯誤率較多、對課文內容不熟悉的情況。
教學準備:課前搜集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回顧復習
回憶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師:《窮人》一文的寫作年代,正是俄國歷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正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斗爭日趨高漲,逐漸形成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在這個時期,貴族、資產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道德墮落,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
二、理解:“窮”人(精神上的富有)
1. 課文只寫了窮人的窮嗎?你認為他們窮嗎?
2. 默讀課文,說說桑娜和和她丈夫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善良、愛幫助人、勤勞、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有同情心、淳樸……)
師:廣大勞動人民生活雖然極端貧困然而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他們不是窮人!
3. 你是從作者的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
4. 請找出描寫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的句子,用“____”勾畫出來。
三、細讀重點句,體會人物高貴品質并帶感情朗讀
(一)你對哪個描寫最感興趣,選擇那個部分好好讀讀。把自己的體會在句子旁做批注,小組里交流。
(二)學生小組互助學習,教師巡視全班,幫助指導。
【學生活動:認真賞析課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的閱讀。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讓有明確目標的同學互助,互相補充各自感受中說得不完整的地方。互相糾正表達有問題的語句。】
【關注差異:在這一部分交流展示時,注意三個層次的孩子都要兼顧得到,讓每個層次的孩子獲得展示的機會,學生要認真聽同學的發言,尊重同學,聽完別人發言后對別人給予鼓勵和表揚,再說說自己的想法,聽后及時給予補充。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所得。】
交流環境、心理和語言描寫的環節可以根據學生回答靈活調換。
1. 交流描寫環境的句子
課件出示:
(1)外寒風呼嘯……五個孩子在海風呼嘯中安靜地睡著。
讀了描寫環境的句子,你能體會到什么?(桑娜雖貧窮但很勤勞)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那就通過朗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2)對西蒙家場景的描寫。(西蒙的貧窮艱難使她無法給予孩子更多的愛,但她盡到了母親的職責。)
2. 交流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
(1)桑娜沉思……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為什么會想到這些?這里如此多的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貧窮,由于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所以才會有如此復雜的心理活動。雖然桑娜的內心活動十分復雜,但是收養孤兒的決心沒有動搖。)
學生圍繞省略號進行合理想象,體會桑娜善良的好品質。
師:讀了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動,繼而緊張、擔憂甚至責備自己,最后堅定的復雜心理。那你們能不能把這個矛盾的心理過程通過朗讀展示出來呢?抽生讀。
(3)“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你覺得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 交流描寫人物對話的句子
不僅桑娜有高尚的品質,文中還有誰有?找出描寫人物對話的句子,體會漁夫高尚品質。
(1)分角色朗讀桑娜和漁夫的對話。
(2)說說自己體會到了什么?(讀了人物對話的句子,我們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樂于助人的品質所感動。自己都過得不容易,還要領養別人家的孩子,這種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品質實在讓人感動。)
(3)同桌分角色朗讀:讀完后,你有什么疑問?兩個“沉默”各有什么含義?
(第一次,當丈夫走進屋時,本來焦急盼著丈夫歸來的桑娜,現在卻不敢抬起眼睛看他;當丈夫詢問她在家的情況時,她臉色發白,說話斷斷續續,丈夫平安歸來,該有多少話要說呀,而現在卻變得沉默,是因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說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盤算著從何說起,這種沉默正掩蓋著桑娜內心的激烈斗爭。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談到她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沉默是帶著試探意圖,想看看丈夫對這件事有什么反應。)
(4)課件出示:“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這個熬字說明什么?(他為了撫養鄰居家的孩子,準備過更艱苦的日子,準備付出更多的勞動。他與妻子同樣有著一顆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三)從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的描寫片段中,自由選擇一項,仿寫訓練。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老師設置的情境進行仿寫的口頭訓練,小組內交流自己想說的句子。】
【關注差異:設置情境為中、低層次的學生搭建了發揮想象的平臺,并能夠有話可說、可寫;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說出自己想說的句子,組內互助互相補充,完成一段完整的仿寫訓練;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自創情境,完成仿寫訓練。】
“心理描寫”仿寫訓練
(1)課件出示課文片段:
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
門吱嘎一聲,仿佛有人進來了。桑娜一驚,從椅子上站起來。
“不,沒有人!上帝,我為什么要這樣做?……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
(2)設計情境,出示仿寫訓練片段:
“多可憐的小家伙呀!”我不禁眉頭一皺,自言自語道:“___________”于是,我把濕漉漉的小狗抱回了家。
我把小狗__________,望著它___________的樣子,忐忑不安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生口頭練習,交流。課后再選擇一個描寫片段,創設情境寫下來。
(四)小結: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因此,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
四、小結全文,續寫課文
1. 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
2. 學生續寫。
3. 學生交流續寫,評價作品。
【學生活動:有能力的學生課后完成續寫課文的作業,其他學生能選擇“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描寫”其中一個片段完成仿寫作業即可。】
【關注差異:學生自由選擇仿寫片段或續寫課文的習作訓練,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同時也照顧到學生寫作能力的差異性,所有學生都能參與練習,有所得。】
五、推薦閱讀
師: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師希望你們在課余時間多多拜讀他的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六、板書設計
窮人
勤勞、善良、有同情心、
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
(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的描寫)
教學后測:學生通過選擇仿寫片段和續寫課文的習作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了習作訓練,都能提高習作能力,有所得。
【案例分析】
本課設計旨在其一:“刪繁就簡”,在理清課文脈絡,把握全文主要內容后,緊緊抓住“窮”字深入學習,他們什么地方“窮”,為什么窮,為什么又可以說不窮,可以使學生借機了解時代背景和勞動人民生活的困苦,又通過重點詞句的閱讀思考很快抓住人物高尚品質,玩味課文語言,體會用詞造句的生動準確,學習作者通過平實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與學生一起理解、賞析、朗讀文中的詞句,打破了傳統的分段式教學程式,沒有固定的答案,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既有較大的“運動量”,又有較大的“吸引力”,這樣會有助于形成一個相對開放的課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
其二:在突破重、難點教學環節中,采用“設置情境仿寫式”的教學方法,在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了文章中環境、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片段,體會人物情感后,教師設置情境讓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在小組合作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情境有話可說、可寫,都主動參與到平時最令學生頭疼的習作訓練中,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共同完成一段仿寫訓練,所有學生都提高了習作能力,都有所得。
參考文獻:
[1]華國棟. 差異教學論(修訂版)[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華國棟. 差異教學策略[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