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璐帆 向明
摘? 要:音樂是以培養學生審美為核心的學科,近年來,全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正穩步前進,大到全國現場課比賽、市區級比賽,小到校級比賽等。這些現象充分說明了音樂課堂教學正在逐漸被重視,社會對教師個人的素養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以2020年重慶市現場賽課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學習標準,對重慶市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能與課堂教學能力的重要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師;專業技能;課堂教學
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能與教學技能是教師必備的課堂教學能力,決定了教師個人成長與專業發展的寬度與深度。作為小學音樂教師來講,扎實的個人專業技能是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必備能力和基本前提。
一、專業技能
隨著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社會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教育水平也在不斷的增強,對音樂教師的要求也隨之增高。俗話說音樂教師吹、拉、彈、唱樣樣都要會,事實上,教師的“編創能力與表現能力”也非常重要,是教師創新意識與綜合能力的體現。筆者結合當下全國小學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結合2020年重慶市小學音樂優質課現場賽課的情況,將從音樂教師“唱、奏、舞、編”三項專業技能進行探討與剖析。
(一)必備技能——歌唱
歌唱是音樂教師必備的技能之一,音樂教師的唱功,從側面決定了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在本次重慶市級賽課中,有位執教《看大戲》的老師令筆者感到非常欽佩,這位音樂教師的唱功非常扎實,她的歌聲引得現場教師紛紛打開攝像機進行記錄。除了唱功了得,筆者特別注意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這位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也都在音樂中,通過這樣專業直觀形象的示范,使學生對戲曲的感受力也明顯增強,學生亦陶醉于這樣的課堂氛圍中。
(二)必備技能——彈奏
鍵盤樂器是我國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最廣泛的樂器,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學生樂理知識學習時,它起著引導示范的作用;在聽音視唱時,它起著建立音高,規范節奏的作用;在伴奏中,它起著辨別調式調性、營造歌曲氛圍的作用。因此,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不僅在文字語言的理解上,音樂教師還應通過高超的演奏技巧,將音樂作品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帶給學生美的感受和對美的理解。反之,只能望“琴”興嘆。
在本次賽課中,大部分教師都選擇了欣賞課教學,欣賞課教學能挖掘大量的音樂要素,欣賞課教學也是最能體現教師演奏水平的最直接的途徑之一。在本次的賽課中,筆者對于第一節課《漁舟唱晚》的印象感受頗深。執教者整節課堂通過“古箏”,對整首樂曲的情緒風格進行貫穿解析。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由淺及深的講解方式以及個人演奏讓學生了解了古箏的結構、古箏的基本演奏指法以及到最后歸類古箏演奏的樂曲類型和風格。現場示范的形式是語言講解以及視頻播放遠遠不能比擬的。因此,教師的個人演奏技能非常重要。
(三)輔助技能——舞蹈
音樂和舞蹈有共通之處,需要解放天性。但此舞蹈非專業舞蹈教師所教授的舞蹈,指的是音樂課堂中具有很強“律動性”的舞蹈。“律動”需服務于課堂。在人音教材中,有相當大一部分的曲目都適合進行律動表演,尤其是低段的作品。根據奧爾夫教學體系“聞樂而動”的觀點,結合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選擇適合律動表現的音樂作品,將歌唱與律動、演奏與律動有效地結合,使音樂呈現出不同的形式。
(四)創新技能——編創
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教育是目前國內教育行業乃至整個社會都在大力提倡和強調的熱點話題。對小學生來說,創編能力也顯得非常重要,創造性思維也來源于此。因此,小學音樂教師自身的編創能力也就非常關鍵。
編創一般包含:旋律創編、節奏創編、演奏創編、小樂器制作創造等,學生編創的結果來源于教師引導后的發散性思維,來源于對生活中及自然界中聲音的聆聽與感受。所以,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有音樂演奏演唱表現的能力,更需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生活與自然美的眼睛,靈敏的耳朵也不必不可少。
音樂課外活動和實踐也是實現創造創編的重要途徑。小學音樂教師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組建學生聲樂、器樂、舞蹈等校隊,學生在比較專業的音樂課外活動中,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性,也為學生編創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更有效的平臺。
二、教學技能
小學音樂教師能否高質量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取決于個人專業技能,還取決于音樂教師的教學能力。 音樂教學能力是教師內在功力的體現,也是課堂完成的基本保證。因此,筆者將從教師教學內容的分析能力、教學設計的能力、課堂氛圍把控的能力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陳述。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能力
音樂教師在教學設計前,筆者認為首先應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如:作品背景、主要音樂要素、確定重難點等。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背景分析時,可通過網上查閱、書籍查閱等方式,那音樂要素與重難點的確立通過何種方式呢?筆者認為不管是唱歌課還是欣賞課,一定得自己真唱、真奏、真感受,在親自的體驗中,更能找準作品的音樂要素及重難點,最后,筆者認為對音樂教師用書的使用也要靈活的處理。
(二)教學設計能力
教學設計是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音樂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志:簡單來說,教師在教學前需要做到以下基本的四部曲。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情況;熟悉自身的教學風格及優勢;確立教學內容的目標及重難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活動;使音樂課堂變成美的感受,讓學生沉浸于音樂中。
(三)課堂氛圍把控的能力
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本”,讓學生樂中學、玩中學。有效的音樂課堂要有序地歡樂,學生能在“有序”的課堂中學到“樂”的東西是教師把握課堂氛圍的重要能力體現。在本次大賽中,筆者尤其關注到低段教學內容本身比較直觀形象,通過游戲活動的方式使學生入情入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的“推陳出新”
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時,應選擇單一的講授還是多元化教學法?筆者提倡多元的教學方法。
其一,趣味教學法。比如:學生要識譜,可以將音符一個一個編號,利用科爾文手勢進行教學。比如:小小石頭111,手板翹起來222,手板平平333,大拇指朝下444……再加上學生的身體律動,學生便會覺得非常有趣,學習效率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其二,雙排鍵電子琴輔助法。從培養學生對于節奏的感受與體驗方面來說,筆者利用學校配備的現代電子樂器——雙排鍵電子琴,利用雙排鍵本身自帶的節奏設計讓學生進行聆聽和感受,并讓學生在琴上敲擊出節奏型,從而達到學生親身體驗節奏的目的,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四、專業能力與教學能力的融合
筆者發現,目前小學音樂課堂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那就是教師個人技能與教學內容不匹配,導致課堂整體失衡,最后呈現出的就是學生沒學會、沒感受。所以,筆者認為,專業能力應與教學內容設計緊密結合,不能顧此失彼,本末倒置。而教學設計屬于教學能力,因此,筆者認為,教師應將專業能力與教學能力緊密融合,才能延伸出更精彩的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王燦輝. 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時間有效管理研究[D]. 長沙:湖南大學,2018.
[2]楊曉媚. 因你而精彩——淺談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技能[J]. 新課程(上),2014(06):15.
[3]成波瑾. 關于提高小學音樂教師基本技能的幾點思考[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4):214-215.
[4]吳雙.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 安慶:安慶師范大學,2020.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