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云
江西旅游商貿職業學院
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以往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的教育方式已經舉步維艱。如今,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是高職院校基于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發展現狀所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符合國家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對高素質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發展需要。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亟需加強職業核心素養教育,以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和社會適應性。
2014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指出,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職業核心素養屬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范疇,尤指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后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直接與職場掛鉤,極大的影響到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崗位競爭力和職業發展性等。通過走訪我校校企合作單位和調查我校畢業生工作情況,發現當前許多學生,其中包括許多高職學生,心浮氣躁,對企業文化不熟悉,對企業的忠誠度也不高,離職概率太大。這一現狀告訴我們,培養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重要性。
職業核心素養可以讓學生有精神依托,以未來就業為導向,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擁有堅定的職業理想和信念、積極的職業態度和興趣、較強的職業責任和紀律等;職業核心素養的培育也可以使愛崗敬業成為蔚然之風,讓職業品質和職業道德成為職場的脊梁;職業核心素養的提高,也可以幫助國家培養出新一代的高質量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總之,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育有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有利于社會良性發展,有利于國家軟實力的增加。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培育情況并不樂觀,所謂的培育也是停留在表面,并沒有將之與專業知識的習得和技能的掌握同等重視。接下來,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詳細說明培育現狀。第一,我們的教育雖然日益強調立德樹人的重要性,但是受原有教育模式的慣性影響,高職院校的師生仍然更加重視專業知識和必備的技能,卻忽略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職業核心素養引領,即沒有把育人和育才相統一,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多的是知識、技能方面的巨人,素養方面的矮子。第二,很多人認為思政課應承擔起培養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重任,而專業課應該主要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能。其實不然。思政課作為公共課,經常是多個班級同時上課,受眾面太廣,效果不一定明顯。如果能從專業課中挖掘思政元素,同時開展思政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和思政課程形成互補,成效應該更顯著,形成更濃的德育氛圍,讓學生在堂堂課中都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第三,在培養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授課老師精通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但是對學生的職業素養了解并不多,對思政教育了解不深入。僅有的專業課程思政教育也僅僅是在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對零星的思政元素進行淺顯提取,也沒能擴展講解,出現了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兩張皮的現象。第四,目前許多學校對思政教育已經非常重視,但沒有一個明確的工作量考核標準,也沒有明確的獎懲機制。教師進行思政教育的后續動力不足,并且也不確定自己的思政教育程度夠不夠,很難把握這個度。
“好的思政教育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基于此,筆者考慮到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接受思政教育,提出了全面覆蓋的四趟聯動模式——教學一課堂、實踐二課堂、網絡新課堂和社會大課堂。顧名思義,教學第一課堂應該是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大部分的思政內容都可以通過這一課堂來完整、系統傳授,并且在這一課堂中,教師也可以通過談話、觀察、測試等方式來檢查學生內化思政元素的內容,教學課堂是我們所有課程開展思政教育活動力度最多的選擇,應該得以充分利用。實踐第二課堂既包括學生的實訓課和課后的校園活動,學生在第一課堂中掌握了充分的思政教育理論知識,如果在短期內可以運用到實踐中,這樣的效果將會倍增,讓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課程中的思政成果,也可以讓學生知道老師的良苦用心。現在的學生大多數都喜歡信息化手段,他們對新的教學方式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所以網絡新教學也是他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教學形式。運用現在流行的新媒體方式傳遞思政教育內容,補充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最終都輸向社會,社會的要求就是人才培養的標準,因此社會大課堂也是檢查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方式。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的表現又將反過來幫助學校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完善培養方案。例如,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生大多數會從事外貿工作,他們經常和外國人打交道,如果不了解對方的文化,可能會錯失商機,甚至會損壞公司聲譽,基于此,學校可以安排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好外國文化,設置對應國家概況課程,幫助學生在就業前就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并在社會大課堂中去發光發熱。
四趟聯動結合了教學一課堂、實踐二課堂、網絡新課堂和社會大課堂。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課前課后時間,從課堂延續到校園,最后擴展到社會,從專業課延伸學生生活,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多樣的方式來考察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培育情況。此外,四趟聯動模式影響學生的數量很多,學生受影響的跨度很大,可以保證職業核心素養培育的多樣性、時代性和延續性,幫助高職院校培養出一畢業就可以和社會無縫隙接軌的學生。
課堂是學生職業核心素養培育的主陣地,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首先,課前,教師可以提前了解學生的核心素養現狀,并針對這一現狀進行備課,這樣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可以設想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狀況,提前做預案。課中,職業核心素養作為思政教育的一部分,應該是貫穿整個課程始終,而不是蜻蜓點水。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問,聆聽學生的答案,或者進行情景模仿,觀察學生的表現,來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總之,所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等都應該為職業核心素養的培育服務,這一培育的過程應該是隱性和顯性的統一。隱性的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顯性的職業核心素養教育可以讓學生明白職業素養和知識、技能同等重要,并相輔相成。
實踐出真知。我們可以運用實訓平臺和課外活動,檢查學生能否把在教學第一課堂中所掌握的職業核心素養準確、全面地運用到實踐中。學生在教學第一課堂中掌握更多的是理論知識,純理論的知識傳授有優勢,也有一定的劣勢——理論與實踐的脫節。而通過實踐二課堂,教師或者學生同伴之間可以觀察對方的學習行為,確定其學習態度和積極性有沒有得到提升和改善,這也是檢查學生職業核心素養提高的最好證明。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會因為其良好的行為表現得到更多的積分,這些積分都將由任課老師記錄在冊,由班主任匯總,最終形成一份學生職業核心素養成長手冊。
信息化的到來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挑戰和機遇。教師不得不改變原有的只依賴面授課程的思維,向信息化手段進軍。網絡新課堂使教學手段變得豐富多樣起來,教師可以嘗試“互聯網+職業核心素養培育”模式,有機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擴寬素養培育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方法上,盡量做到多元化,讓學生主動去查、主動去做、主動去思,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價值觀的引領;也可以采用新媒體手段,通過微信、QQ、抖音等學生經常使用的軟件來激發學生重視職業核心素養的興趣。
社會大課堂結合了社會上的各類資源,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全新的平臺,這一平臺有別于之前的課堂,它是深化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檢驗學生職業核心素養水平最直接的方式。隨著高職擴招,高職院校更應該培養社會所需高質量應用型人才,這無疑給高職院校帶來了巨大挑戰。但是,辦法總比問題多。要了解為社會培養什么樣的人,應該進入社會,了解缺少哪種人才;要知道如何為社會培養人,可以聯系兄弟院校,參照成功案例,設置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此為依托,定下具體科目的課程標準,并讓職場人士參與進來,商榷課程標準的可行性。例如高職院校通過了解國家政策和企業需求,知道社會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需求很大;除此之外,現在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大多數知識和技能是過關的,但是對企業的忠誠度不高,懶惰、畏難情況經常發生,即職業核心素養并不高。所以學校針對這一情況,可以將職業核心素養的培育寫進人才培養方案,并具體落實到課程標準中,將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等同于培養學生知識水平和技能。在學生實習期,高職院校可以聯手實習企業,通過定期回訪、校企連線,加強對頂崗實習學生的管理,糾正學生不良行為,保證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高質量培養。
在現今大思政的背景下,為了培養社會所需的具有就業能力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我們必須得重視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養。四堂聯動——教學一課堂、實踐二課堂、社會大課堂、網絡新課堂——可為大家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法和途徑,值得廣大高職教師一試。同時作為一名高職院校教師,筆者將繼續探索更多培育學生職業核心素養的途徑,以幫助更多的學生提高素養,在未來的工作競爭中保持強勁的工作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