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俊 鄭美蓉 劉建云 吳萍 鄔亞華
九江學院基礎醫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老年常見病,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人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成骨與成脂分化失衡有關[1]。視黃酸(retinoic acid,RA)是維生素A在體內的活性代謝產物,是天然的信號分子,廣泛參與細胞分化及代謝的調控。視黃酸可激活視黃酸受體(retinoic acid receptors,RARs)和視黃酸X受體(retinoid X receptors,RXRs),兩類受體均屬核受體家族,形成RARs/RXRs或RXRs/RXRs兩種二聚體,調節靶基因的轉錄[2]。研究發現,過量攝入維生素A將增加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提示維生素A及視黃酸可能與成骨分化調控有關[3]。現有文獻報道結果往往是矛盾的,部分研究發現RA可誘導成骨,而另一些研究卻得到相反結論,這可能與其采用的研究體系(如細胞)不同有關[4-5]。鑒于此,直接以hBMSCs為研究對象,探討視黃酸對其成骨分化的作用機制,對理解骨質疏松的發病機制顯得尤為必要。在此背景下,筆者研究了兩類視黃酸受體(RARs和RXRs)激動劑對hBMSCs成骨分化的影響。結果顯示,RARs激動劑ATRA等可促進成骨關鍵轉錄因子RUNX2和OSX,以及骨鈣素的表達,但下調ALPL的表達并抑制后續鈣化過程,這一作用可能與上調TGFβ/SMADs信號通路有關。RXRs激動劑SR11237對成骨分化及鈣化的影響較弱,但誘導成骨分化過程中細胞發生成脂分化,提示其可能在成脂與成骨分化的平衡中扮演關鍵角色。
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賽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Gibco 公司,美國),α-MEM 培養基(Hyclone 公司,美國),青鏈霉素、胰島素(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中國),二甲基亞砜(DMSO)、地塞米松、L-抗壞血酸、β-甘油磷酸、ATRA、9CRA、TTNPB和SR11237(Sigma公司,美國),TRIZOL(Invitrogen公司,美國),GoScript Reverse Transcription System(Promega 公司,美國),SYBR Premix Ex Taq II (Tli RNaseH Plus)(Takara 公司,中國),茜素紅S 染色液、飽和油紅O染色液(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一水(Sigma公司,美國),β-actin抗體、辣根酶標記抗小鼠IgG(H+L)(北京中杉金橋,中國),Smad1 (D59D7) XP?Rabbit mAb、Smad3 (C67H9) Rabbit mAb、RUNX2 (D1L7F) Rabbit mAb和 Anti-rabbit IgG HRP-linked Antibody(CST公司,美國),Anti-Retinoic Acid Receptor beta antibody和Anti-Collagen I antibody(Abcam 公司,英國),Human BMP-2 Mab(R&D公司,美國),OPN Antibody和SPARC Antibody(SantaCruz公司,美國)。
ABI7900HT型實時PCR系統(ABI 公司,美國),NanoDrop2000 超微量分光光度計(Thermo公司,美國),ChemiDoc MP凝膠成像分析系統(Bio-Rad公司,美國),IX73倒置熒光顯微鏡(Olympus公司,日本),CO2 培養箱(NBS公司,美國)。
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在37 ℃、5% CO2環境下采用α-MEM培養基(含10%FBS和1%青鏈霉素)培養,每3 d換液一次,在密度約80%融合時按1∶2傳代。取生長狀態良好的5~8代的細胞進行成骨誘導。先將細胞接種于6孔板內,當細胞密度約50%融合后,更換為成骨誘導培養基(α-MEM 培養基,10%FBS,1%青鏈霉素,0.1 μmol/L地塞米松、50 μg/mL抗壞血酸,10 mmol/Lβ-磷酸甘油)進行誘導培養。實驗設5組,分別加入DMSO(終濃度為0.1%),RARs激動劑ATRA、9CRA和TTNPB(終濃度均為10 μmol/L),以及RXRs激動劑SR11237(終濃度為10 μmol/L),誘導14 d后進行茜素紅及油紅O染色。
6孔板細胞去上清后用PBS清洗2次,采用4%的甲醛(PBS配)室溫固定10 min,再PBS清洗2次,加入0.1%茜素紅S染液或油紅O工作液,室溫下染色30 min,清洗并鏡下觀察攝片。茜素紅染色后每孔加入10%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一水400 μL,室溫放置1 h,570 nm波長下檢測OD值進行定量。
采用Trizol提取細胞總RNA,NanoDrop2000鑒定RNA的完整性和純度,利用GoScript Reverse Transcription System進行逆轉錄,以cDNA為模板,采用SYBR Premix Ex Taq Ⅱ在ABI 7900實時PCR系統上進行擴增檢測,以ACTB為內參,計算2-△△CT進行相對定量,所有檢測均重復3次,PCR引物見表1。

表1 qRT-PCR引物序列Table 1 Sequences of primers for qRT-PCR
細胞采用胰蛋白酶消化,PBS清洗后加入蛋白裂解液(含1 mmol/L PMSF)在冰上裂解1 h,提取細胞總蛋白,常規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分離的蛋白質轉移至PVDF膜上,5%脫脂牛奶封閉2 h,然后加入相應的一抗(稀釋比1∶1 000,根據具體情況調整)4 ℃孵育過夜,TBST清洗后加入二抗(1∶5 000)室溫孵育1 h,最后加入ECL試劑進行顯色并拍照。
采用SPSS 19.0 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顯著性差異設置為P<0.05。
為了明確RARs和RXRs受體信號對成骨鈣化的作用,在成骨誘導過程中分別加入RARs激動劑ATRA、9CRA和TTNPB和RXRs激動劑SR11237,終濃度均為10 μmol/L,誘導14 d后進行茜素紅染色。染色結果顯示(圖1),各RARs激動劑處理組鈣結節數量均明顯減少,而RXRs激動劑SR11237處理組鈣結節數量無顯著變化,提示RARs信號可抑制鈣化,而RXRs信號對鈣化無明顯影響。

圖1 RARs激動劑抑制hBMSCs成骨鈣化Fig.1 RARs agonists inhibited osteogenic calcification of hBMSCs
為進一步弄清RARs激動劑對成骨鈣化影響的分子機制,本研究采用qRT-PCR和免疫印跡檢測了成骨誘導7 d后,細胞內成骨基因、視黃酸RARs受體以及TGFβ/SMAD信號通路基因的表達變化。結果顯示(圖2),在RARs各組,成骨分化關鍵成骨轉錄因子OSX(SP7)和RUNX2的表達上調,同時成骨標志基因骨鈣素(osteocalcin,OCN,BGLAP)和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SPP1)也明顯上調,但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L)、I型膠原和骨粘連蛋白(osteonectin,ON,SPARC)表達下調。在RXRs激動劑SR11237組,RUNX2表達輕度下調,ALPL和Ⅰ型膠原表達亦輕度下調,但幅度弱于RARs各組。
RARs激動劑ATRA、9CRA和TTNPB均明顯上調RARB、RARG、TGFB2、SMAD3的表達,同時成骨分化誘導因子BMP2的表達上升。RXRs激動劑SR11237處理組BMP2基因表達下調(圖2C、2D)。

圖2 RARs和RXRs激動劑對hBMSCs成骨分化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Fig.2 The effects of RARs and RXRs agonists on the expression of genes related to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在hBMSCs成骨誘導過程中,發現10 μmol/L SR11237處理組部分細胞出現了成脂分化。茜素紅與油紅O雙重染色結果顯示,誘導14 d SR11237處理組不但有明顯的鈣結節,還有大量紅色脂滴,其余各組均無這一現象。qRT-PCR結果提示,在成骨誘導過程中,ATRA、9CRA和TTNPB顯著上調成脂關鍵轉錄因子CEBPB、CEBPA、PPARG的表達,輕度上調FABP4的表達,相比較,SR11237處理組對CEBPB、CEBPA、PPARG表達的促進作用較弱,但FABP4表達量顯著高于其他各組。見圖3。

圖3 SR11237促進成骨誘導環境下hBMSCs分化為脂肪細胞A:10 μmol/L SR11237處理組細胞依次進行茜素紅及油紅O染色(同一視野),顯示部分細胞分化為脂肪細胞;B:qRT-PCR檢測可見成脂標志基因FABP4在SR11237組明顯上升。ACTB為內參,所有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Fig.3 SR11237 promoted differentiation of hBMSCs into adipocytes under osteogenic inductionA: Alizarin red and oil red O staining (same field) were performed in the cells treated with 10 μmol/L of SR11237; B: QRT PCR showed that FABP4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R11237 group. ACTB was the internal parameter. All data were expressed as means±S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
視黃酸與成骨分化密切相關[6],本研究首先探討了視黃酸受體RARs和RXRs信號對hBMSCs成骨鈣化的影響。結果顯示RARs抑制鈣化,而RXRs對鈣化無明顯影響。為此,本研究進一步檢測了兩類受體對成骨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與預期相反,RARs信號雖然抑制成骨鈣化,但上調成骨轉錄因子OSX和RUNX2的表達,同時顯著上調成骨標志基因OCN和OPN的表達,導致鈣化抑制的原因是因為其抑制了參與鈣化過程的關鍵酶ALPL的表達,Ⅰ型膠原基因(COL1A1,COL1A2)的表達也下調,由于ALPL和Ⅰ型膠原是轉錄因子RUNX2的靶基因[7],而RUNX2的表達量是增加的,據此猜測RUNX2轉錄功能受到抑制。
對TGFβ/SMADs信號通路的檢測結果表明,RARs激動劑上調該通路基因(包括SMAD2/3及TGFB1-3)的表達。已知TGFβ/SMADs通路是成骨分化的抑制信號,SMAD3可與RUNX2結合抑制其轉錄活性[8]。這提示RARs激動劑減少Ⅰ型膠原和堿性磷酸酶的合成,抑制鈣化,可能與激活TGFβ/SMAD3等有關。
本研究還發現RARs激動劑上調BMP/SMADs通路基因(包括SMAD1/5及BMP2)的表達。BMP2/SMAD1是主要的成骨誘導信號,介導MSCs向成骨細胞分化的細胞決定過程,BMP2可上調同源盒蛋白DLX3和DLX5促進RUNX2的表達和轉錄活性,亦促進OSX的表達[9-10]。因此,本研究認為,RARs激動劑可能是通過BMP2/SMAD1信號通路使RUNX2和OSX的表達上升,表現為成骨誘導,同時上調TGFβ/SMAD3信號通路,抑制RUNX2的轉錄活性,使成骨分化后的鈣化過程被抑制。
RXRs激動劑SR11237輕度下調BMP2和RUNX2表達,對ALPL和Ⅰ型膠原等合成的抑制作用明顯弱于RARs激動劑,同時對OSX、ON、OCN等表達和鈣結節的形成無明顯影響,提示RXRs可能不是調控成骨分化的主要信號。雖然有研究顯示RXRs激動劑貝沙羅汀(bexarotene)在較高濃度(100 nmol/L)可明顯抑制鈣化,但貝沙羅汀在高濃度時也可以激活RARs,因此其對鈣化的抑制可能仍然是通過RARs而非RXRs進行的[11]。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成骨誘導環境下,RXRs激動劑SR11237可上調成脂轉錄因子CEBPB、CEBPA、PPARG的表達,并顯著增加成脂表形基因FABP4表達及脂滴形成,誘導細胞分化為脂肪細胞。相比較,RARs激動劑處理組雖然成脂轉錄因子CEBPA等的表達水平更高,但其下游FABP4的水平明顯低于RXRs組,亦未觀察到脂滴形成現象,顯示這些成脂轉錄因子的活性同樣被抑制,可能亦涉及TGFβ/SMADs 通路[12]。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RARs激動劑可誘導成骨分化但抑制鈣化,RXRs激動劑對成骨分化及鈣化無明顯作用,同時促進成骨誘導環境中hBMSCs分化為脂肪細胞,提示RARs和RXRs兩類信號在細胞成骨分化過程中明顯不同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