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霞 李軍* 李思源 李佳佳 趙會榮 王雙
1.石河子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3.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河南 南陽 473000
4.上海市楊浦區中心醫院,上海 200082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種慢性全身性代謝性疾病。T2DM患者并發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的發病率約可達30%~60%[1]。OP是一種以骨微結構受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減低、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征的疾病[2-3]。老年絕經后婦女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OP發生率更是達到了相同年齡段男性的3倍[4]。60%~80%的骨密度變異性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4]。血清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蛋白)由SOST基因編碼產生,目前已證實SOST可抑制成骨細胞礦化,促進前成骨細胞增殖分化,負性調控骨形成,影響骨密度[6],參與骨代謝。目前已有SOST基因rs851056位點基因多態性與絕經后女性骨代謝關系的研究[7],然而有關絕經后T2DM女性中,SOST蛋白表達及基因rs851056、rs1230399位點多態性與骨代謝關系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檢測新疆地區絕經后T2DM女性SOST蛋白表達,探討SOST蛋白基因rs851065、rs1230399位點多態性骨代謝的關系,篩選OP篩查、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潛在候選基因位點,為OP患者的臨床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選取2018年10月至 2019年10月石河子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絕經后T2DM患者,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共選取136例研究對象。根據OGTT分為兩組,分別為糖耐量正常組(NGT組)及2型糖尿病組(T2DM組),再結合BMD結果將以上兩組分為四組:A組(NGT合并骨量正常);B組(T2DM合并骨量正常);C組(NGT合并骨量異常);D組(T2DM合并骨量異常)。下文以A(-/-)、B(+/-)、C(-/+)、D(+/+)來代表各組(-為NGT或骨量正常;+為T2DM或OP)。納入標準:清醒狀態、意識正常的絕經后女性。T2DM及OP的診斷標準分別參照1999年和1994年WHO制定的診斷標準[7-8],即滿足:①FPG≥7.0 mmol/L或具有糖尿病癥狀加隨機血糖≥11.1 mmol/L或OGTT 2 h血糖≥11.1 mmol/L;②T值≤-2.5 SD 為OP,-2.5 SD 1.2.1臨床資料的收集:收集患者年齡、絕經年限,身高、體重、腰圍及臀圍基本資料。同時計算腰臀比(WHR)、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運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受試者糖、脂、骨代謝指標: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鈣(Ca)、血磷(P)、堿性磷酸酶(ALP)。 1.2.2測定骨密度:通過雙能X線(DEXA)骨密度儀測定受試者腰椎(L1~4)和股骨頸骨密度水平。 1.2.3提取基因組DNA: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受試者靜脈血2 mL,抗凝后用使用DNA提取試劑盒提取DNA。 1.2.4基因組測序:行PCR擴增反應后,采用Mass ARRAY質譜儀測定SOST基因rs851065、rs1230399位點基因多態性。 1.2.5SOST蛋白測定: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法)測定受試者血清中SOST蛋白的表達水平。 C(-/+)、D(+/+)組分別與對照組A(-/-)相比,年齡、絕經年限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后續各生化指標分析采用協方差分析排除以上影響因素,見表1。 表 1 組間基線指標的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indicators among groups 協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與對照組A(-/-)組相比,B(+/-)、D(+/+)兩組FPG、HbA1c均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C(-/+)、D(+/+)兩組TG、股骨頸BMD、L1~4BMD均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 2 協方差分析后組間各生化指標的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mong groups by covariance 經檢驗,兩位點的基因型頻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在SOST基因rs1230399位點差異未發現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SOST基因 rs851056位點中,B(+/-)組、D(+/+)組與A(-/-)組相比,SOST基因 rs851056位點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SOST基因rs851056位點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頻率[n(%)]Table 3 Four groups of SOST gene rs851056 locus genotype and allele distribution frequency[n(%)] C(-/+)組中,GG型HDL、Ca、ALP均低于GC/CC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組中,GG型BMD(L1~4)高于GC/CC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各組SOST基因rs851056位點基因型間生化指標及BMD的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and BMD among genotypes of SOST gene rs851056 in each 2.5.1SOST蛋白各組間的結果比較:與對照組A(-/-)相比,C(-/+)、D(+/+)組SOST蛋白表達水平升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5。 表5 四組SOST蛋白表達水平Table 5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SOST protein in the four groups 2.5.2SOST蛋白水平與BMD的相關性分析:對全部受試者進行相關性研究,發現SOST蛋白水平與BMD(L1~4)有弱相關性,呈負相關(P<0.05),見表6。 表6 SOST蛋白水平與BMD相關性分析Table 6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OST protein and BMD 在D(+/+)組,分別以L1~4BMD及股骨頸BMD作為應變量,以BMI(X1)、FPG(X2)、HbA1c(X3)、基因型(X4)、WHR(X5)、年齡(X6)、絕經年限(X7)、LDL(X8)、HDL(X9)、TG(X10)、ALP(X11)、BMD與SOST基因多態性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TG的降低以及rs851056位點的突變是引起L1~4BMD降低的危險因素;BMI的降低、ALP的增加以及絕經年限的增加是引起股骨頸BMD降低的危險因素,見表7。 表7 多元逐步回歸分析BMD的影響因素Table 7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BMD influencing factors P(X12)、Ca(X13)、SOST蛋白(X14)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OP的高發病率、高骨折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0],絕經后女性體內雌激素減少,更是OP的高發人群[11-12]。目前有關T2DM對BMD影響的研究結論不一致,有研究[13-14]表明,T2DM患者骨脆性明顯增加,骨質疏松的發病率也顯著增加[15-16]。但也有研究[17-18]表明,T2DM患者有較高或正常的骨密度。T2DM患者并發OP受環境、遺傳等多因素影響。Wnt經典信號通路是參與調節骨代謝的重要通路[19]。SOST蛋白可拮抗經典Wnt通路,影響骨代謝,降低骨密度[20-21]。關于SOST基因多態性及突變分別與2型糖尿病或骨質疏松的研究在國內外已有報道,但是關于SOST蛋白表達及其基因多態性及突變與絕經后2型糖尿病女性合并骨質疏松的研究卻鮮有報道。 本研究發現,SOST基因rs851056、rs1230399兩位點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頻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 遺傳平衡定律。Carmen[9]等研究發現,SOST基因多態性與BMD顯著相關,攜帶G等位基因患者BMD明顯降低,OP發生風險增加。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22]發現,SOST基因多態性與多個部位BMD相關。本研究中,T2DM合并骨量異常組SOST基因rs851056位點基因型頻率和等位基因頻率比較有差異,提示rs851056位點基因多態性參與了骨代謝。此外,本研究還提示該位點基因突變引起了BMD的下降,多元逐步回歸結果也顯示,rs851056位點的突變是L1~4BMD降低的危險因素,提示rs851056位點的突變參與了BMD的降低。此外,筆者還發現在NGT合并骨量異常組中,CG/CC基因型患者Ca、ALP骨代謝指標均高于GG基因型患者,提示rs851056位點基因突變參與了骨代謝指標的變化,以上提示該位點多態性及其突變可能參與了絕經后T2DM女性OP的發生發展。本研究中,以rs851056位點為切點對比一般指標、骨代謝指標及骨密度指標發現,絕經后骨量異常女性中,rs851056位點等位基因的變異引起NGT合并OP(-/+)患者的Ca、APL下降,結合基線對比OP患者L1~4BMD下降,說明rs851056位點基因多態性對骨代謝產生了一定的負向影響。但該突變同時也引起T2DM合并OP(+/+)患者的L1~4BMD升高,此矛盾的結果原因可能為:①目前不能明確2型糖尿病對骨量影響是正性保護因子還是危險因素,就本研究結果而言,考慮其可能為保護因子,其與rs851056位點基因帶來的危險因子相拮抗,在本研究中表現為骨密度升高,具體理論仍需后人繼續研究;②本研究病例數少,不排除抽樣偏倚等各種混雜偏倚的產生導致結果有誤差,需要更大樣本量的前瞻性隊列研究。 SOST蛋白可抑制骨分化和骨形成,國內外有關SOST蛋白與BMD關系的研究結果不一致。Antonia等[12]研究發現SOST蛋白與T2DM患者腰椎BMD呈正相關,但Mirza等[23]對美國20例絕經后婦女調查發現,SOST蛋白與股骨頸和腰椎BMD呈負相關。本研究發現,T2DM合并骨量異常患者SOST蛋白表達水平增高,行相關分析后發現血清SOST蛋白水平與L1~4BMD呈負相關,提示高SOST蛋白是OP的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新疆絕經后T2DM女性中,SOST基因rs851056位點基因多態性及基因頻率分布可能與骨、糖代謝異常有關;該位點的基因突變可能與BMD的下降及脂代謝有關;SOST蛋白表達水平與骨密度有關,是BMD降低的危險因素。因此,對于T2DM絕經后女性,可以此為靶點,為該人群OP的個體化治療提供新的理論依據。1.2 方法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組間基線指標的比較

2.2 組間各生化指標的比較

2.3 SOST基因位點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頻率

2.4 各組SOST基因rs851056位點不同基因型間生化指標及BMD的比較

2.5 SOST蛋白表達比較


2.6 BMD與各指標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