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重余
(綠瘦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145)
全壽命周期理論于20世紀受到了社會關注,目前將此種理論應用到產業的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盡管當下社會產業認為全壽命理論的可操作性較強,但目前建筑市場尚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分析框架。以建筑效益分析為例,使用全壽命周期對節能效益展開分析時,其過程缺少針對性的測算指標,使得周期性概念與成本概念存在混淆不清的問題。
從建筑主體全壽命周期層面分析,其建筑施工行為的發生成本,受到外界相關因素的影響較多,為了進一步掌握建筑成本結構影響因素,對建筑成本結構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主體建筑成本結構分析
如上述表1所述,在進行建筑主體施工過程中,合理的選擇材料供應商、定期對主體結構進行質量檢測、加大對主體建筑的后期維護投入,可有效的延長主體建筑壽命。
在開展建筑節能效益分析前,應先掌握主體建筑在投入市場使用過程中,發生的耗能情況。結合建筑市場有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建筑在投入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能耗已呈現嚴重超標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綠色施工理念的延續,污染超標的建筑也在很大程度對居住群體的身體安全造成威脅。對主體建筑能耗的分析見表2。

表2 主體建筑能耗分析
如上述表2所示,我國當下主體建筑的能耗主要來源于人類生活,按照建筑50年壽命周期分析,其建筑材料與建筑施工技術所消耗的能源較少,大部分建筑耗能的發生均來源于用戶采暖耗能與非采暖耗能。
基于建筑主體的全壽命周期層面分析,可將其產生的節能效益分為隱性效益與顯性效益兩種[1]。具體內容見表3。

表3 增量經濟效益分析
如表3所示,在主體建筑的全壽命周期過程中,引入太陽能供應建筑能源消耗,是產生經濟增量效果的主要原因。根據太陽能的光照系統,可從建筑物居民用戶的年用水量、比熱容等層面對水溫進行設定,從而降低熱水器消耗電能產生的能耗[3]。從而緩解儲水箱供熱成本過高的問題,通常情況下,主體建筑所處的經濟增量效益與建筑主體所處的地質環境有著直接關系,建筑所處經緯度越低,可實現對太陽能的利用率越高,增量經濟效益越顯著。
假定建筑主體的占地面積為5000.0平方米,按照我國建筑耗能的標準收費,對此建筑主體進行太陽能改造,此建筑一年可節約3000人民幣的耗能成本。倘若在全國主體建筑執行此種建筑結構改造,將產生超過約7000萬元的經濟增量效益。
在全壽命周期理論的支撐下,主體建筑節水效益顯著,施工技術已實現了由傳統的供給-排放模式轉變成了“水資源供給-生活污水排放-水資源儲備”的循環利用模式。在此種資源循環模式的支撐下,不僅可實現為社會生態效益創造更高的價值,也可以為建筑產業的經濟創造更高的價值。例如,收集建筑居民的生活排放廢水,將廢水經過特殊的凈化處理,用于小區景觀排水。此種將水資源進行循環處理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的緩解建筑居民生活用水的壓力,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群體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以某個建筑主體項目為例,在對其進行建筑節水實踐設計過程中,根據不同地區水質的差別,應從針對性的角度提出節水處理方案,同步將經過凈化處理的水資源循環使用。例如,針對某建筑的綠化用水,可遵循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收集降雨的雨水與居民排出生活用水,根據水資源的回收量統計總回水用量,將此部分水資源用到灌溉小區綠化區域內[3]。此種方式不僅可實現對水資源的節約,也可起到提升節水效益的作用。根據目前建筑產業的發展現狀,小區內綠化用水總量與節水效益呈現正相關關系,即前者消耗較多的情況下,建筑節水效益愈發顯著。而現如今,隨著我國生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社會群體意識到了水污染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威脅,與此同時,建筑主體的生活居民用水單價也同比提高。因此,加大對雨水或居民用水等的凈化處理,可顯著的提升建筑節水效益。
除上述提出兩點節能效益,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還同步創造了相關的施工成本效益,具體內容見表4。

表4 建筑施工成本效益
如上述表4所示,在全壽命周期理論的支撐下,若能實現對上述提出工程項目的良好實施。從宏觀層面可改善我國建筑市場的發展方向,從微觀層面可有效的提升建筑成本收益,但無論從上述任一方面分析,其建筑節能產生的效益均為顯著的。
針對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幾點對建筑主體結構施工的啟示,具體內容見表5。

表5 建筑施工實施指導
按照上述表5中內容,重構建筑產業發展結構,從而實現建筑產業在市場可持續建設的同時,提高產業的市場收益。
本文通過分析建筑成本結構,從增量經濟效益、建筑節水效益、綠色建筑施工成本效益三個方面,開展了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建筑節能效益研究,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建筑產業的發展與建設提出針對性指導,從而通過提高建筑產業的競爭能力,實現產業在經濟市場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