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偉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學校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場所,在開展勞動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其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功能。全面依法治國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要求,要把法治思想落實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學校管理中表現為依法治校、依法辦學、依法開展勞動教育。
一、法治思想下勞動教育的含義和價值
“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練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在中小學勞動教育中以法治思想為指導,對于傳承和弘揚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提高人口素質,落實“五育并舉”的人才培養要求,促使青少年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
(一)法治思想指導下的學校勞動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注重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傳統美德,培養優秀的勞動者,通過勞動教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和勞動價值觀,懂得合法勞動才是創造美好生活、實現自身價值、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途徑,促使他們努力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法治思想指導下的學校進行勞動教育是完善中小學教育體制(體系)的必然要求。“要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可見勞動教育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順應時代要求,落實依法治校、依法辦學的要求,根據各學段學生特點和區域差異,制定屬于學校特色的勞動教育手冊,明確各階段學校教育的目標,規范勞動教育的標準,才能保障自身的健康發展。
(三)法治思想指導下的學校勞動教育也是促進新時代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伴隨經濟發展和資訊全球化,一些不良思想沉渣泛起,而生活條件的改善、長輩的溺愛,部分家庭和學校唯分數論等因素導致學生缺乏自理能力和勞動意識,限制了青少年生活技能、勞動素質乃至健全人格的全面發展。家長、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學生必須清醒的意識到:懂得依法勞動,合理致富,勤懇上進,是構建健康人格的關鍵,培養法治意識和“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學會勤懇勞動、認真付出、積極實踐,才能明理力行,立德樹人,才有條件出創新、作奉獻,成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人才。
二、學校勞動教育中存在的誤區和問題
(一)學校勞動教育的宣傳教育形式化、偽實踐化。落實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必須要重視學生勞動教育的心理建設,要扎實為學生的心理發展著想,避免華而不實和宣傳教育形式化和偽實踐化,為中小學生設計切實恰當的勞動實踐內容,要注意激發學生勞動情懷,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的教育,脫離實踐核心的勞動教育是偽實踐化的勞動教育。勞動教育實踐是否落實是勞動教育課程是否有效的關鍵。
(二)學校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由于受到學生學業評價制度的制約,學校課程設置仍然以學生學業成績考試科目作為課程實施的核心,忽視對勞動教育課程實施評價;家庭教育依然重視學習任務的完成,大大縮減了學生在家里勞動實踐的機會,而評價體系沒有配套設置,從而導致勞動教育實踐性被削弱。
三、法治思想下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途徑
陶行知提出:“通過勞動教育,能夠培養與教育學生的動手能力、自立能力,并且讓學生從勞動中獲得事物的科學真理,并了解到勞動者的辛勞喜樂。”為發揮學校作為勞動教育的主導作用,學校應聯合家庭、社區開展勞動教育,具體途徑如下:
(一)法治思想指導下的學校社區開展勞動教育宣傳活動。學校應聯合社區、村居開展結合文化陣地建設的勞動教育宣傳,結合正反事例,從多方面促使學生明確只有結合正反事例,從多方面促使學生明確只有在法律框架內的勞動,才能產生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勞動價值,才會得到國家社會認可。選擇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感動中國人物等先進人物事跡,利用電子屏、宣傳版面固化宣傳標語和宣傳內容,利用班會課、勞動教育課時開展模范人物的宣傳;社區、村居結合鄉村文化陣地建設增加固化勞動宣傳陣地,開展“模范”家庭評選,營造重視勞動、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濃厚氛圍;家庭教育要樹立健康的子女培養觀念,以培養自立、自理意識和熱愛勞動、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為出發點,從而增強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責任意識。
(二)法治思想指導下的學校勞動教育課時的落實。把每周至少1課時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切實起到培養塑造學生健康人格的作用,需要學校樹立法治思想,以依法治校的理念,學校要高度重視制定勞動教育實施計劃方案并嚴格落實。家庭、社區、村居要清楚各學段學生勞動教育的主要目標,各負其責落實勞動教育要求。
首先,學校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計劃和溝通。學校要成立勞動教育校本課程研究小組,借鑒先進典型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經驗,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開發具有科技創造、民俗傳承和手工制作等特色的勞動教育校本課程,并積極收集勞動教育課程建設資源,并結合主題教育活動形式,豐富勞動教育課程的內涵。
其次,發揮社會支持作用,拓寬勞動教育渠道。社會是學校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的校外課堂場所。學校要把勞動教育實踐實施計劃和社區、村居進行溝通,保證勞動實踐機會的獲取。社區和村居可在公益服務、垃圾分類、整理環境等方面,積極提供勞動教育實踐機會和平臺。通過共同搭建平臺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體會勞動的辛勞與樂趣,激發學生學好科學知識報效祖國的志向,促使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實現學有所用,學有所長。社會公益活動是中國優良文化的延伸,通過與社會機構進行合作,選擇適合學生的公益活動,共同參與,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會審視與反思,從中提升自我。
再次,家庭是開展勞動教育、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中,要避免寵溺,把整理屋子、清潔衛生、家務勞動等適當分配給學生,并在共同勞動中增厚家庭關系,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品德,培養學生熱愛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學生和家長的勞動教育幸福感和認同感。
(三)建立一套體現整體性、過程性和激勵性的監督評價機制。《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在教育活動中學校、社會要保證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部門要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社區青少年勞動教育的場地、設施、設備的安全性、環保性、實用性、適用性進行核查、監督和校驗。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勞動教育的過程和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價。學校要注重過程的評價、相關資料的搜集和記錄,配合上級部門按照相關政策、制度對社區勞動教育者、勞動教育內容、勞動教育形式等方面展開評價和獎勵提供依據。勞動教育效果的評價要分年齡段進行,開展以相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家庭”為單位的勞動技能比拼、勞動主題演講、勞動成果展示等活動,進一步檢驗勞動教育效果。
四、結語
勞動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的“單打獨斗”,學校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科學合理勞動教育計劃,發揮家庭教育在培養學生正確認識與理解勞動中的重要作用,發揮社會勞動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打造落實勞動教育的家、校、社“三位一體”聯動機制,協同合作形成強大的勞動教育合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0-03-27.
[2]楊雨露.新時代背景下陶行知勞動教育思想對小學勞動教育的價值意涵與實踐路徑探究[J].教育進展,2019 (5).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