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亮 牛勇
【摘要】? ? 在“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國家重要發展戰略背景下,對人才需求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能夠快速接手新工作崗位的創新型人才。職業教育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前沿陣地,只有全面提高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才能滿足國家戰略需要。本文重點探討基于信息化的校園創意平臺的搭建和推廣,以期能與更多職業教育工作者一起探討,探索更多適合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新模式。
【關鍵詞】? ? 信息化? ? 校園創意平臺? ? 搭建和推廣
在以“大數據”為時代特色的當下,對海量數據的有效利用能夠幫助眾多機構或組織(包括學校、企業等)進一步開辟服務領域,為相關主體提高核心競爭力。在現代化的智慧校園中,各類以“數據呈現與管理”為特色的各類軟件,例如一卡通、公共wifi、信息化辦公等不僅便利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同時也為進一步優化學校的教學管理提供了便利,并為如何提高學校探索如何進行創新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提供更多新思路。
“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就是以信息化技術為基礎搭建的一個綜合性平臺,可以集學術研究、教學實踐、成果轉化、社會服務為一體,希望通過組織相關創意活動,提升學生參與雙創活動的熱情,以便鼓勵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實踐,提升綜合實踐能力。與此同時,為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研究提供科研數據和案例支持,促進高職院校雙創課程科研走上新高度。
一、高職院校搭建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的重要意義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都設立了創新創業學院,比如清華大學的i﹒center、 上海交通大學的 “學生創新中心”等,結合自身的條件優勢,為學生提供免費的就業創業空間。但由于缺乏實踐課程支撐和有效運行機制,導致平臺無法發揮其最大的優勢,覆蓋面不廣。由此可見,搭建一個具有實踐價值的校園創意平臺對課程研究非常重要。
1.1搭建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立足點
要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掌握和實踐能力,高職院??梢杂行Ы柚鷦撔聞摌I教育課程,結合課程內容和市場需求,從生活中的實際需求出發,挖掘創意選題,培養發散思維,并提高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創意內容的社會實用價值,讓學生通過“做中學”、“行中知”的“造物過程”,獨立提出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所以說,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可以成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教育價值轉化的立足點,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獲得更高質量、更有實用價值的創新創業教育。
1.2搭建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是提高學生雙創能力的實訓基地
雙創能力的掌握和提升需要經過實踐的磨礪,在具體創意項目中反復錘煉,提高動手能力,并通過反復優化,不斷地試錯和修正,感悟創新創業的真諦。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強能力的學生,理論知識再扎實,如果沒有真實的“雙創”體驗,也只能是紙上談兵。通過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學生可以進入一個真實模擬的實訓基地,有具體的項目,要具體的考核指標,學生在具體要求下,圍繞生活展開創新創意,有效應用學科知識,進一步掌握相關原理和方法技能,通過問題引導鞏固相關知識點的掌握,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這個磨礪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在雙創精神和能力方面的提升,將學習力真正轉化為生產力和生存力。
1.3搭建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是檢驗雙創教育成果的試金石
創新的意義滿足在于是否真的滿足社會需求,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學會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真實的需求,只有做到這點,誕生的項目才具備真正的潛力。理論教育是實踐的基礎,但不能達到真正的人才培養目的,也不能成為全面評價教學質量好壞的標準,只是其中一個維度。因此,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提高雙創能力時必須要意識到,理論知識掌握與雙創實踐的相互關系,理論是基礎,雙創是應用,兩者相互促進、相互成就,但不能相互替代。同時也要意識到“實踐出真知”,學生經過系統化理論知識的培養,能否對其有效應用,能否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能否形成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真正的創意項目實踐才是評判結果的重要指標??梢?,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是促進職業院校轉變人才培養理念,嘗試針對市場需求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應用能力高技能人才的試金石。
二、高職院校搭建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的實際價值
2.1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國高職學校教育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還停留在單一的技能學習階段,重點在于學生對技能的訓練,應付機械化的流水線工作。這顯然不利于人才的多方面培養,這一現狀亟待改變就需要轉變教育模式,將重點放在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并通過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進行實踐,有助于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改革。
2.2有利于促進校園創新成果的轉化
將“專業+創新創業”作為創新創業與專業融合及進階式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的建設原則,搭建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有利于讓學生對創新創業的運作知識、前沿動向有整體把握和切實體悟,提高學生的實踐性雙創能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技能。創新實訓實踐課程實行模塊化、項目化,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技能與專業技能的結合,融課程實訓與項目實踐為一體,強調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搭建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通過平臺與更多企業及組織對接,在相關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引進企業行業指導教師,實現企業、行業、教師“三對一”的創新創業指導模式,加快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呈現和孵化。
2.3有利于拓展畢業生就業發展方向
高校擴招在有效推進高等教育普及的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壓力,每一年都有大批量大學生走向市場,在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無優勢,畢業等于失業的情況發生概率會更大。搭建專創融合的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開展專創融合教育,讓學生提前知道自己的專業可以干什么,怎么干。并在有效的項目創意實踐中,獲得自信,對自身優勢和成長潛力有更全面的了解,在面對就業機會時,能憑借自己的真才實學抓住機會,提高社會競爭力。
三、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的搭建與推廣策略
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旨在推動職業院校專創融合實踐教學平臺探索與實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項目引領,內外結合,雙軌并進”的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主要強調實踐教學模式的轉變—專業實踐直接轉為商業實踐。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緊密結合“信息化”和“校園創意”展開,依托更多樣化的信息技術,以“校園創意”為主要內容進行多維度構建,并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樣化方式進行針對性推廣,一則重視在學生中的推廣吸引更多學生參與,一則要重視平臺在社會相關領域的推廣,促成更多創意項目的開展和資源對接,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效應”的多贏局面。例如2018年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開放式實驗室電源管理系統的研發》和《基于IAP15F的空氣潔廁裝置的研究》等課題均作為畢業設計布置給學生共同完成。通過這種模式,師生配合完成,一則推進課題研究,同時加強學生實踐,實現雙贏。
3.1注重以校園創意為核心點,將專創融合教學內容項目化,強化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滲透性
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在的雙創教育中還是沿用傳統方法,重講述、輕實踐,雖然學生勉強掌握一些知識點,但卻不會應用。在“互聯網+”時代中,職業院校教育必須要做好創新工作,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革,做好教育創新工作。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以職業院校專創融合實踐平臺的探索與實踐為出發點,將“專業實踐+創新創業實踐”作為平臺的建設原則,挖掘不同主題的創新創意作品,最終形成“針對不同專業形成不同主題”的創新創業項目案例庫,以項目引領,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創新技能。
3.2以信息技術為技術依托,校企共建雙創孵化服務體系,沖刺雙創教育“最后一公里”
高職學生就業問題的核心在于實踐,于企業而言,實踐能力才是生產力,聘用應屆畢業生可能代表著龐大的培養成本,不利于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學校應該注重實踐能力,有效應用信息化創意平臺,在實踐項目中培養學生的生產力轉化,打通高職院校與企業用工的通路,并努力消除這點阻隔就業的“最后一公里”。
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通過搭建雙創人才培養實踐平臺,與企業行業開展深度合作,引進企業行業指導教師,實現企業、行業、教師“三對一”的創新創業指導模式,從專業技能實踐和商業實踐雙軌并進,全面培養雙創人才,加快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呈現和孵化,真正解決雙創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3.3以信息化創意平臺為載體,搭建創新實踐平臺和創意集市,形成立體化教學實踐結構
要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就需要進行具體的實踐活動。第一,要著力搭建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圍繞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培養,將學校各類實訓室、創意創新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等實踐資源進行整合,構建成創新實踐平臺,體現實踐教學結構立體化,實踐全程化、內容綜合化。第二,搭建校園創意集市,充分發揮創新基地的育人作用,吸引有創新興趣、創新意識、創業意向的同學參與進來,把專業直接轉為商業實踐,將同學們的專業實踐成果進行展賣,運用O2O互聯網商業模式,將線下實體體驗店與線上互聯網平臺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并且增加DIY定制功能,讓學生商戶入駐平臺,通過商業實踐提高學生創業項目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校園創意平臺的建成將會更好、更專業地幫助學生進行更合理的職業規劃,通過創意實踐活動培養創新性思維,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創業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就業創業的核心競爭力,創新學院整合各方創新創業資源,為學校創業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一站式服務,是培養具有雙創能力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的有效探索。
參? 考? 文? 獻
[1]張文葉.校園信息化平臺的應用及推廣以實訓課程為例[J].山東工業技術,2018(01):231.
[2]史千南. 以目標為導向的創意校園交互平臺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5.
[3]屈佳佳. 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的校園信息交互平臺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7.
[4]鄧媚,曾文勝,張寒旭.臺灣科技大學創意創業服務平臺的特征和啟示——以“酷點校園”為例[J].江蘇科技信息,2018,35(23):56-59+66.
[5]吳群.智慧校園下教育信息化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實踐[J].就業與保障,2020(22):104-105.
[6]韓團軍,尹繼武,任亞杰,聶翔,黃朝軍,秦偉.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