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
摘 要:鄭板橋書法在書法界久負盛名,它變化莫測,由畫及書,繁而不亂,是汲取傳統書法的精華凝練出的貫徹創新精神的一種字體。鄭板橋書法突破了書法與繪畫之間的差異,將章法自然的書法呈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在書法內容中表達了其憂國憂民的情懷,是書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關鍵詞:鄭板橋;書法;藝術特色
鄭板橋是清代的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在藝術創作方面有很高造詣。他所作的蘭花圖為世人稱贊,其書法融隸、草、篆書于一體,被世人稱作“板橋體”。鄭板橋將自己的書法稱為“六分半書”,意為多書混合,由書及畫,用筆大膽,將各種書法融會貫通。本文從鄭板橋書法藝術特色的由來、章法、內涵入手,對鄭板橋書法進行深刻研究,以求為今人之書法創作提供參考。
一、鄭板橋書法藝術特色的由來
(一)鄭板橋書法的歷史背景
在清朝,書法呈現出頹靡風氣,文人的思想嚴重被禁錮,清初的書籍以迎合皇室貴族為主,內容奢靡而刻板。文人都提心吊膽不敢表露真實想法,文字獄更是讓文人陷入思想恐慌。在經濟發展快速、交通便利的揚州,人際關系相對輕松,人們的思想也較為開放,社會意識較高。揚州在商業、文化、經濟等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鄭板橋的藝術思維得以開發,公民思想逐漸形成。徽商在經營中逐漸意識到仕途晉升發展空間更大,于是開啟官商結合的道路,出現了商人向文人轉化的情景。徽商在藝術創作方面資助書法家、畫家,讓更多藝術作品流入市場。同時在資助時吸引更多文人志士加入市場營銷中,建立了藝術作品的產業鏈。鄭板橋就是徽商合作的伙伴之一。他依據商人的人品選擇合作對象,在辭官歸鄉后專心創作,通過商人的銷售渠道開拓了書畫市場,為今后的藝術革新打下基礎。
(二)鄭板橋的性格與書法藝術特色
“板橋體”的形成與鄭板橋的性格有很大關聯。鄭板橋是言行謹慎的知識分子,也是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家,更是放浪形骸的創作者。他愛好飲酒,酒后為民打抱不平,生活較為放縱,舉止癲狂。這樣的人不會墨守成規,簡單地臨摹前人作品,而是根據前人的優秀作品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藝術門派。鄭板橋善于與人溝通,交友廣泛,與諸多文人志士交好。藝術家們相互交流創作心得,增長了彼此的見識與才情,為清朝文學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徽商的合作讓鄭板橋在當地知名度提高,鄭板橋與好友借助當時的歷史考察分析,創新了現有的書法章法,一改清朝文壇的頹靡風氣,為后世帶來了富有創造性的革新精神。
(三)鄭板橋的仕途與書法藝術特色
在揚州的自由文學環境下,鄭板橋涉獵較廣泛,向古人學習而不刻板,創新書法,逐漸形成“板橋體”。鄭板橋幼時貌陋,不被長輩看好,更因其狂妄的性格而缺少友人。但他刻苦學習,雖自負但堅持學以致用,向古人學習而自有章法,思想覺悟極高。鄭板橋讀經史頗多,有進入仕途發揮才情的意圖,但中秀才后十年未中舉,最后只能在私塾授課,抒發情懷,同時販賣書畫,開發書法市場。鄭板橋同摯友開創了新式書法風氣。從流傳至今的作品來看,鄭板橋書法由歐體延伸到小楷,筆法自然,碑文以大楷居多,俊秀明朗。鄭板橋為官初期的草書多有仕途抱負之意,后期書法呈現瀟灑飄逸的風格。辭官后的鄭板橋對書法藝術追求完美,書法渾然天成,有大家之勢。鄭板橋書法在經歷了多年的仕途風波后富有創造性,對當代及后代書法藝術具有重要意義。
二、鄭板橋書法藝術特色的章法
(一)從有形創作無形,從臨摹達到創新
學習的本質是理解與創新,書法藝術的創新就是一個從有形到無形的過程。鄭板橋在臨摹古人書法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他臨摹各家各派的書法、碑文,熟練掌握了各家書法的精髓。從他人對其的評價中不難發現,鄭板橋在書法方面的創新主要來自其扎實的基本功,其在將隸書融入楷書、在書法中摻入畫法等方面的創新都要歸功于此。在前人的書法作品基礎上從有形創作無形,從臨摹達到創新,這就是鄭板橋書法的獨特之處。鄭板橋生于清朝,這是一個思想并不開放的朝代,清廷在思想上對文人的禁錮致使許多文人選擇臨摹作品,不敢加入自身的想法進行創作,而鄭板橋打破了思想禁錮,注重繼承與創新,以審視的態度看待前人作品,讓書法得到創新發展。
(二)“板橋體”與繪畫的聯系
書畫相互融合是“板橋體”的另一特征,書法與繪畫自古就是文人志士的雅興追求,是藝術創作的互通性的體現。古代一位畫家曾對繪畫與書法的關系進行了總結,認為書畫同源,用筆的不同方式決定了書畫的形態。書法用筆亦有錐畫沙、屋漏痕、折釵股之說。這說明了優秀的繪畫和書法作品都需要流暢的線條,這是書畫同源的本質表現。鄭板橋曾言“山谷寫字如畫竹,東坡畫竹如寫字”,這充分體現了書法與繪畫的密切聯系。在畫竹的作品中,鄭板橋對畫竹的濃密、力度、行款有嚴格要求,這與書法的要求不謀而合,正是這樣嚴格的藝術審美要求使“板橋體”名震一時,并流傳千古。在欣賞鄭板橋的書畫作品時,可以體會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這是作品靈活生動的完美闡述。
(三)“亂石鋪街”成為書法作品的章法特點
從《論書》這篇作品中可以看出,鄭板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對書法家的看法,他認為:蘇東坡的書法如人,樸實內秀,只有聯合黃山谷的飄逸之態才能呈現更完美的作品;蘇米之態,鮮有人及;趙孟頫之勢,京城一絕。書中同樣概括性地闡述了“板橋體”書法的章法特點:從八大仙人的書法來看,整體結構稀疏,給人以寬廣之感,而《論書》多以放蕩自由的筆法入手,雖給人“亂石鋪街”之感,卻能分辨出其中段落,呈現出錯落的美感。“亂石鋪街”的特點并非亂而無序,反而是讓讀者在順暢地閱讀后發覺其中韻味。從鄭板橋的作品中可以體會到其對于書法的獨特理解,在反復臨摹學習與創新中,形成了特色門派。從辯證的角度看待“板橋體”,從瀟灑自由的作品中體會其藝術美感,是學者應該繼承的辯證思維。
三、鄭板橋書法藝術特色的內涵
(一)由古及今,標新立異
由古及今,標新立異是對鄭板橋書法的最好描述。他博覽群書,將各家各派的作品融會貫通。他向蘇東坡、黃庭堅、顏真卿等前輩學習,在書法中融入不同風格的字體,由古及今,自由潑灑筆墨,受到后代文人推崇。創作是藝術家的最終追求,只有在書法作品里融入自身的特點,才能體現一個書法家真正的品格。創作能力越強的書法家,越能為書法界帶來革新風潮,鄭板橋依靠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書法家中脫穎而出,成為名垂青史的藝術家。很多前輩的作品因為歷史原因,留下的都是拓本或者碑文,這樣的作品意境或多或少被破壞,對后輩學習臨摹產生影響。在書法學習創新過程中,應該學習鄭板橋的探索精神,在書法練習中另辟蹊徑,對前輩作品有所批判,這樣才能在書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書品即人品
書品與人品是密切相關的,書品能體現出作品的審美風格,同樣能表現出作者對待書法藝術的看法。因此想要增加書法作品的藝術感,就要突出作品的藝術表現能力,同時展現作者高尚的人品,這樣的作品才能引起讀者共鳴。清代學者蔣士銓曾評價鄭板橋“作字如寫蘭”,以蘭花清雅淡泊的品格稱贊其高尚人品。鄭板橋非常注重書品與人品的聯系,他認為書法要由心及字,表達出作者的真情實感,不能摻有虛假的情意,而虞世南的書法則是其啟蒙讀本,對其書法風格有很大影響。
(三)藝術源于生活
鄭板橋強調書法藝術除了要借鑒前人的作品,同時還要從生活中找尋靈感,這樣才能讓書法藝術可持續發展。他認為僅僅臨摹前人作品會讓人失去創造的靈性,作品會與時代脫節。鄭板橋在書法創作中另辟蹊徑,將各大家的書法融于一體,發揮各家的優勢,形成了更加靈性的書法風格。在他的《板橋潤格》中,他的每一部分的內容都有差異,字體大小不一,字形不盡相同。這一書法靈感源自蘭花葉子的形態,疏密不同的葉子才能讓蘭花的主體地位突出。鄭板橋書法,將藝術源于生活展現得淋漓盡致,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總而言之,鄭板橋作為“明清兩朝最具代表性的十六位書法家”之一,在書法藝術特色方面開創了新局面,提升了書法藝術的審美感,對后代書法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鄭板橋書法藝術特色是時代的產物,他臨摹前人作品才得以牢固掌握多種書法章法,他在生活中找尋靈感才得以突破思想禁錮。
參考文獻:
[1]吳光德.鄭板橋“六分半書”的成因及藝術特色[J].大眾文藝,2010(23):175-176.
[2]王童璋.鄭板橋書法藝術淺談[J].明日風尚,2016(24):24.
[3]王棟.立根原在破巖中:鄭板橋書法藝術研究[J].藝術品鑒,2019(36):129-130,189.
作者單位:
太原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