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晟
摘 要: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大國,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與勞動當中創造出了許多優良的文化,而我國的聲樂藝術具有許多珍貴的審美精華與理念。為了使其更加長久地流傳下去,就需要人們進行更好的傳播傳承。我國的民族聲樂的審美情趣以及時代精神都能夠通過演唱聲樂進行體現,使其精神與理念能夠傳播得更遠更長久。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之下,我國的民族聲樂需要跟隨時代的腳步,與現代的大眾審美相結合,幫助中國的傳統聲樂審美理論更好地發展下去。文章從我國的聲樂藝術審美文化含義著手,分析新時期我國聲樂藝術審美的發展及特點,然后對新時期我國聲樂藝術發展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從三個方面對新時期我國聲樂藝術審美取向進行思考。
關鍵詞:民族聲樂;聲樂藝術;審美取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聲樂藝術無論是在演唱、題材選擇還是表演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新媒體的應用,民族聲樂藝術也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文化。聲樂藝術是一種審美的意識形態,其可以反映每個特殊時期的審美文化以及審美的趨勢,從側面反映當時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以及思想道德觀。新時期的聲樂藝術呈現著開放、多元、創新的特征,并構成了大眾化的審美取向,同時,新時期的大眾審美又影響著聲樂藝術的發展。由此可以得出,聲樂藝術要想得到較好的傳播傳承就必須適應時代的需要,滿足大眾的心理需求,不斷地進行創新改變。
一、我國聲樂藝術的審美文化含義
民族聲樂是我國的重要音樂文化,聲樂藝術反映著特殊時期的物質文明建設以及精神文明建設,通過聲樂藝術的傳播能夠幫助我國的文化事業得到更快、更有效的發展。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大國,其歷史悠遠,文化多樣。在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各民族的民族情感、語言、音樂的風格乃至整個民族的審美觀念都對其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有著特殊的韻味,這是屬于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特點[1]。對于民族聲樂藝術而言,其最基礎的審美準則就是可以進行精準的表演演唱,所以,要更好地進行民族聲樂傳播和傳承,就需要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神韻進行學習,具備豐富的情感,用聲情并茂的方式來表演,用聲音來傳遞自身的感情。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具有獨特的魅力,關乎其中所蘊含的民族韻味、情感以及屬于各民族的語言等,這些都能夠提升民族聲樂藝術的格局。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是以聲音為基礎來表達歌曲的情感,通過有感情的演唱與聽眾形成情感共鳴,讓聽眾能夠體會到當中獨有的韻味,體會到民族聲樂的美感。
二、新時期我國聲樂藝術審美的發展及特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新時期的聲樂藝術發展逐漸多元化、大眾化,不管是在演唱方式還是選擇素材上都有了改進。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的聲樂藝術也在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聲樂藝術的素材逐漸變得個人化,重點突出了人的感情與情懷,表達人們的日常生活。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順應時代的潮流,通過與其他種類的音樂相結合進行創新,通過一些流行歌曲的創作來提高民族聲樂的熱度,使得我國的流行歌曲由單一的曲調轉為多元動感的類型。雖然我國各個民族的聲樂藝術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在演唱方式和題材選取上有所不同,但是它們都擁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烙印,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深深地融進了聲樂藝術演奏當中。
我國新時期的聲樂藝術,在演唱的風格上有極大的轉變。聲樂藝術歌唱家將戲曲與歌曲相結合,提升了我國的民族音樂演唱水平。隨著西方文化的流入,我國的聲樂藝術逐漸引入了西方文化,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出新民族唱法。我國許多優秀的歌唱家將中式唱法與美式唱法相結合,使我國的民族聲樂在擁有自身的戲曲功底上又結合了比較科學的發聲唱法,得到了大眾的喜愛[2]。隨著新時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聲樂藝術逐漸變得大眾化。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大國,每個民族都擁有其自身獨特的文化,這樣的民族特色影響著民族的聲樂藝術發展。在聲樂藝術的審美上,我國有著許多傳統思想,如“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這些思想也對我國民族的聲樂藝術產生了較大影響。新時期的聲樂藝術發展離不開大眾化的審美建設,離不開世界的多元文化,其想要真正走進大眾生活,不被大眾遺忘,就需要進行更好的文化融合創新。
三、新時期我國聲樂藝術發展存在的問題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世界各國文化不斷融合,外來文化逐漸進入國內,對我國的聲樂領域影響較大。當今時代,我國人民娛樂方式豐富,能夠依靠互聯網更加便捷地了解其他地方、其他國家的文化,所以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外來音樂種類的創作和研究當中,而忽視了本國的民族樂曲?,F在的流行音樂越來越多,流行音樂的節奏更加適合年輕人的審美取向。而民歌大部分都出現在民俗活動、宗教儀式當中,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類似的活動開辦較少,舉行民族聲樂演唱的活動大部分都有了商業性。這就導致我國民族聲樂的淳樸性以及原生性逐漸消失,民族聲樂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危機[3]。
在現代審美理念的發展下,我國的很多民族聲樂演唱者都沒有對民族唱法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只是隨意跟風,并不了解聲樂的藝術個性及其審美理念,難以掌握民族唱法的獨特韻味。還有的演唱者認為,傳統的民族唱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跟不上社會發展的節奏,把民族的聲樂藝術當作過時的事物,沒有對其價值進行準確的分析。
四、新時期我國聲樂藝術審美取向思考
(一)多元化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對精神層面的享受需求越來越多,人們擁有更多的時間和金錢提升自己藝術方面的修養,培養自身的審美能力。傳統民族聲樂藝術當中的單一文化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所以必須加快民族聲樂的藝術由單一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相關的音樂工作人員需要進行各類型音樂的融入結合,讓人們更加了解西方文化以及現代的音樂文化。需要相關的音樂工作人員傳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聲樂藝術文化,讓其創作表演以及欣賞方面的內容更加豐富。音樂創作者必須通過不同的層面進行民族聲樂藝術的傳承,并通過自身的主動性創作出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
(二)大眾化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在現代社會文化的影響之下,我國人民的審美逐漸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所以民族聲樂藝術也被大眾審美所影響。以往的民族聲樂演奏大都處于民俗活動、宗教活動的場景當中,但是現在民族聲樂的演唱大部分都出現在一些商業化的活動當中,使民族聲樂藝術的審美文化逐漸趨于世俗化、大眾化,融入了人民的生活當中[4]。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技術的使用普及,人們可以利用網絡了解民族聲樂。相較于以前,人們能夠更加便利快速地進行了解學習,所以各地方的聲樂藝術能夠被大眾所熟知,使得民族聲樂藝術變得大眾化、普遍化、世俗化。
(三)創新化
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流傳至今,其擁有許多傳統的美學特色。聲樂的美學藝術能夠影響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民族聲樂指明方向。所以,我國的聲樂藝術創造者還需要進行創新融合,使民族聲樂更加長遠地發展。民族聲樂藝術需要吸收多方面的文化,利用西方的演奏形式展現更加符合現代潮流的音樂作品,使民族聲樂與現代發展同步,緊跟時代的潮流,獲得更高水準的審美進步。
五、結語
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在悠久的歷史長河當中,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繼承了優秀的民族藝術文化,通過借鑒西方的演奏方式獲得了較大的提升,使我國的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逐漸走向了多元化、大眾化、創新化。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的優化,促進了民族聲樂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聲樂的傳承。
參考文獻:
[1]王智紅,王紹偉.當代民族聲樂的審美特征及取向[J].當代音樂,2018(2):139-140.
[2]馬柯.從民族視角透視中國當代聲樂藝術的審美取向[J].當代音樂,2018(11):138-139.
[3]馬云志.從民族視角透視中國當代聲樂藝術的審美取向探討[J].青春歲月,2019(5):64.
[4]蘇慶學.關于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審美取向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9(10):241,248.
作者單位:
衡水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