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 鐘長超 黃夢婷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舞蹈教育在中西舞蹈文化交流的新形勢下也開始不斷融入時代性?,F代舞作為一門具有現代性的學科,在藝術類高校尤其是舞蹈專業的引入是極其重要的。古典芭蕾基本功訓練和民族民間舞等專業課程都已逐漸融入現代舞的內容,比賽中的劇目、電視舞蹈等也都開始融入現代舞思維。但是目前藝術類專業的現代舞課程沒有統一的標準,不少教師依自己的教學習慣開展教學,學生也只基于動作模仿,思維開發訓練較少。文章以四川成都地區為主展開調查,了解目前現代舞課程開設情況,力圖使現代舞課程的引入打開學生的身體和思維,豐富舞蹈教學的含義,提升舞蹈教育理念,推進藝術類專業教學改革,優化教學體系。
關鍵詞:現代舞課程;舞蹈教育;現代性
注:本文系四川工商學院轉型改革項目“現代舞”(2018SFKC3)研究成果。
21世紀以來,中西方舞蹈文化的交流和對話日趨頻繁和深入,但學界對這一交流所展現的新形勢、新動向、新特征的關注尚不夠充分,這導致高校舞蹈專業的發展與中西舞蹈文化交流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脫節的一個突出的表現是:現代舞作為一種西方舞蹈文化的“舶來品”,在當前高校舞蹈專業中的地位尚存爭議,且缺乏與中國本土舞蹈文化的有效銜接。本文擬以此為切入點,探討藝術院校深化現代舞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一、現代舞的發展歷程
現代舞興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早提出是為了否定芭蕾的因循守舊,打破芭蕾的固定模式,提倡自由,關注身體本身?,F代舞最開始被稱為“自由舞蹈”,它的初衷是為了拉近舞蹈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反對舞蹈單純追求高難度技巧動作。現代舞最開始產生于美國和德國,在現代舞之母的伊莎多拉·鄧肯的啟迪下,兩個國家的現代舞也開始進行互動、學習、交流,后來形成相融、互補的新品種?,F代舞從產生開始到當今社會經歷了五個時期:自由舞時期更多的是探索和拋去束縛,鄧肯的出現為現代舞的建設和發展奠基了一定的基礎;而早期現代舞的很多作品雖都蒙上了爭議的色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印度的舞蹈藝術發展;古典現代舞的發展高潮是和美國經濟大蕭條的背景無法分割的,這種社會背景刺激了現代舞實踐和理論知識的共同發展;后現代舞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時期,現代舞在一些想法獨特的前輩的帶領下,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后后現代舞時期更多的是“集百家之大成”,以一種吸收和創新的方式不斷開辟,不斷成長,不斷豐富。
二、現代舞課程的發展現狀
筆者以四川成都地區的高校為調查對象,前后共觀摩了6所高校的現代舞課堂、考試及其專業匯報,其中民辦高校有三所,分別是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四川傳媒學院綜藝影視學院、四川電視電影學院;公立院校共三所,分別是四川師范大學、西南民族大學、四川音樂學院。
通過觀摩這6所高校的現代舞課堂,發現公立院校的現代舞課堂更加偏基礎性訓練和技術性訓練;而民辦高校的現代舞課堂則更加注重復合性和表演性訓練。但所有高校的現代舞課堂基本是沿用古典現代舞的訓練體系,都以葛蘭姆技巧和韓福瑞技巧為主要訓練要點?,斏じ鹛m姆(Martha Graham)以“收縮與延展”(Contraction & Release)為其動作原理,技巧訓練注重收縮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動力,再將此動力發放以延伸動作至更遠、更高、更長。地板訓練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動作以重心移轉、平衡及延展為主;流動組合以走、跑、跳、轉以及三拍子的變化為主要的訓練訴求。杜麗絲·韓福瑞(Doris Humphrey)以“跌落與復原”(Fall & Recovery)為其動作原理,技巧訓練以擺蕩(swing)與重心轉換(weight shift)時所產生的動力為主,形成“起動、滯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動作循環。
通過走訪這些高校,筆者發現現代舞課堂訓練普遍存在一個盲點,即誤認為有一個“最好”的,或是“最正宗”的理想原型。傳統舞蹈的訓練要求有一個理想原型,無論是芭蕾舞里的天鵝,古典舞里的英雄或民間舞里的農民,所有依據傳統方式教授現代舞的老師,也急于找尋一個現代舞的理想原型。但是現代舞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實在沒有任何一套體系能夠被認為是“最好”和“最正宗”的。最好的訓練方法是盡量提供各式各樣的體系給學生,讓他們通過不同的體系,從多方面訓練身體,并打開眼界,使學生自行選擇他們覺得“最好”并“最合適”自己的體系。
三、現代舞課程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一)解放天性、打開身體
現代舞課程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第一個重要性必定是在課程教學中強調解放天性、打開身體,要凸顯現代舞之所以區別于其他舞蹈類型的這一核心特征。不是所有的舞蹈種類都能起到解放天性的作用,這是現代舞的獨特意義[1]。解放天性不是任意所為,更多的是脫離原本芭蕾舞嚴謹的規范,追求身體自然、放松的狀態,感受身體的每一個骨骼的變化和運動軌跡。人的身體本身是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是極具潛力的,現代舞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清晰地感受自己的每一塊骨骼不同的運動,每一塊肌肉不同的發力,從而讓身體產生不同的質感?,F代青年藝術家謝欣就是經過長期的現代舞訓練,身體開發得非常棒的舞者,欣賞她的作品能清晰地看到她的身體運行軌跡。因此,現代舞的訓練,不是去模仿老師,而是通過老師設定的動作練習,去了解自己的身體,讓自己身體擁有無限可能性。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舞課程不能僅僅滿足于基于身勢和動作傳授的傳統教學模式,更不能用僵化的套路束縛師生對身體及其表意功能的感知和想象;相反,進一步的教學改革需要更加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追問“學什么、為什么學、怎么去學”的基本問題,打通身體感知和意義認知在教學理念和實踐中的互通橋梁,使學生明確學習現代舞的目的、原則、方法和價值。
(二)開拓思維創新模式
金星曾說過:現代舞課程訓練最重要的就是身體和思維。因此,現代舞課程對于思維的開發則是必不可少的?,F代舞的思維是不受限制的,沒有程序化的規格模式,沒有固定套路,一切都是以打破舊的,創造新的為原則,去不斷嘗試新鮮的東西。現代舞訓練體系與傳統訓練體系最大的不同就是:傳統訓練體系中,要把某一個人身上的印記抹掉,讓他去塑造理想中的人物或者角色,這個時候只要角色,沒有自己;而現代舞不同的是,它就是要打破傳統模式,強調每一個不同的身體,發現每一個人自己不同的特質,重點在于人本身。越是優秀的現代舞作品,越能看見不一樣的思維創新,以及獨特的動作質感。
(三)優化舞蹈教育體系
在舞蹈院校設立現代舞課程并深化其教學改革無疑是當今現代舞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2],藝術高校更是傳播現代人類生活文化的重要基地?,F代舞作為具有現代性的藝術學科,更能審視當今人們的思維和生活狀態,成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F在有越來越多的舞蹈基礎課開始融入現代舞元素,以四川工商學院為例:舞蹈學專業的學生人才培養計劃里已經不止開設古典芭蕾基本功訓練,在此基礎上還開設了獨立的現代舞基本功訓練。除此之外,動作分析與編舞、舞蹈編導、街舞、爵士等多門課程都離不開現代舞元素。現代舞的融入,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學習內容,更容易與所學內容產生共鳴。現代舞本身就是現代人對當下生活狀態的體現和對當下社會的理解和反思,將其融入教學可以大大提升教學效果。而想要沖破禁錮,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優化教育體系,以科學的手段踐行最完善有效的教育體系,現代舞課程的設立則是必不可少的。
四、結語
現代舞具有“現代”二字,就意味著它更適合現代高校教育理念,更適合當代大學生。因此,舞蹈教育體系要與現代接軌,使自身更加完善?,F代舞創立的初衷是拉近舞蹈和現實生活的距離,任何制度和體系脫離現實而營造出來的“非現實”最終將不被自然規律理解[3]。
參考文獻:
[1]劉妍.現代舞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的探索與研究[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7(1):78-83.
[2]張守和.行者無疆:北京舞蹈學院現代舞學科發展回顧[J].舞蹈,2015(3):32-34.
[3]金秋.明確定位 培養文舞雙全的舞蹈人才:北師大舞蹈學教學情況報告[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3(4):13-15.
作者單位:
四川工商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