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元偉

摘 要:武夷山,是福建省唯一以名山命名的新興旅游城市,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其獨特而又深厚的茶文化也成為武夷山民宿的一大特色。文章主要對在武夷山民宿的茶文化意境營造展開研究探討,根據當前武夷山民宿茶文化意境營造的實際情況與優勢,提出武夷山民宿茶文化意境營造的具體方法,以提升武夷山民宿的精神意蘊和空間體驗感,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
關鍵詞:武夷山;民宿;茶文化;精神意蘊
我國以往的民宿主要為人們提供居住服務,功能比較單一。隨著我國經濟與文化聯系得越來越緊密,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民宿的居住標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民宿不僅要具備基礎的居住功能,同時還需要擁有良好的藝術性以及文化性,這給民宿設計提出了較大的難題。
和社會上常見的旅店相比較,民宿設計和地域文化的聯系非常緊密,許多室內裝飾布局都能夠很好地體現出地域文化色彩。從設計層面來看,民宿設計的關鍵點不再是居住功能,而是要營造出具有良好藝術性與美感的環境氛圍。將民宿設計與地域文化結合起來,一方面有助于加強本地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我國精神家園的構建。
一、武夷山涉及茶文化的民宿實際狀況
民宿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成長初期就發展迅猛。福建民宿的數量位于全國前十之內。通過攜程網查詢,武夷山民宿有一百多家,主要分布在三姑度假區,以茶學、美學為主題居多,涉及茶文化的有五十多家。
二、武夷山民宿茶文化意境設計的優勢
民宿設計者在設計民宿時最應注重的是當地的地域文化,但當前部分民宿設計師對民宿設計的內涵不甚了解,過度使用現代建筑設計模式(圖1),導致民宿建筑同質化現象嚴重。針對武夷山的區域地理特征,筆者根據當地茶文化的地域文化背景,提出了當地民宿茶文化意境營造的優勢。
(一)武夷山民宿受眾綜合素養高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武夷山民宿消費者市場進行調研,發放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47份,研究消費者的基本人口特征以及消費特征等。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統計軟件,運用信度分析、T檢驗等解析武夷山民宿消費者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武夷山民宿的大部分消費者是全國各個城市的白領,且受過高等教育(大學專科、本科)的36~45歲的中年人為重點消費人群,他們能接受300~1200元的價格。這些人喜歡茶文化,學習茶文化知識,消費理性,追求產品的內涵、品質和服務,更懂得享受生活。他們平日工作比較繁忙,輕松的茶文化民宿環境正好符合了他們追求自我解放的需要,讓他們可以將日常壓力釋放出來(圖2)。
(二)武夷山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茶文化
武夷山民宿大多處于武夷山風景區周圍,在群山環抱之中。武夷山峰巒疊嶂,中南部較平坦,山地丘陵眾多,擁有明顯的地理優勢,不僅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還是重要的茶產區。武夷山年平均氣溫約13℃,1月均溫3℃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5℃,7月均溫23~24℃。武夷山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的地區。年相對濕度高達85%,霧日在100天以上。
歷史悠久的下梅村建于隋朝,里坊興于宋朝,以梅溪為主要交通運力輸送茶葉,在歷史上繁榮一時。武夷山還有朱熹理學文化,是朱子理學的搖籃。在朱熹的影響下,宋朝至元朝在武夷山創辦學院、傳播理學思想的著名學者達43位。理學文化也推動了茶文化的盛行。
(三)武夷山民宿茶文化物件設計
民宿空間環境中茶文化物件包含茶具、展示品等,所有的茶文化物件均用于渲染茶文化意境,營造民宿空間環境的美感。
三、武夷山民宿茶文化意境營造的具體方法
(一)敘述茶文化故事,上演一系列茶文化活動
武夷山民宿開發要在特色上做文章,通過敘述茶文化故事,上演一系列品茶、茶表演等茶文化活動,吸引消費者去民宿消費。因此,武夷山民宿可以設計隱居、樂活類中高端活動產品,重點突出其特色性、體驗性、文化性,讓消費者參與進來,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從而對市場形成長久的吸引力。
(二)強化民宿茶文化品牌
武夷山民宿可以種植茶葉,通過設計一系列有關茶文化的伴手禮,宣傳茶文化民宿品牌。這樣既能體現當地的一大特色、一大亮點,又能促進武夷山文創產業的發展,同時還為民宿進行了無形的營銷,增加經營者的收入。
(三)營造茶文化環境氛圍,加強相關人才培養
現階段,部分武夷山民宿附近的相關公共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宿者的主觀體驗感以及滿意程度,使得民宿無法對消費者產生較好的吸引力,同時使得回頭客非常有限。為了解決這種問題,相關部門規劃了一個專門建設茶文化產業的區域,并健全附近的公共配套設施。隨著武夷山民宿的不斷發展,其對高素質人才也越來越渴望。相關數據顯示,武夷山民宿行業人員就業不穩定,經營主體無法迅速找到高水平人才,因此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有助于推動武夷山民宿與茶文化的共同發展。
四、茶文化在武夷山民宿意境營造中
發揮的作用
茶文化在武夷山民宿意境營造中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具體如下:
(一)功能性
在功能方面,武夷山民宿在一定的條件下,只需要做細微的改動,便可以滿足意境營造的功能需求。武夷山民宿的公共活動空間可細分為入口空間、庭院空間,以及客廳與茶廳等其他接待空間。入口空間設計以吸引人、富有標志性茶文化為主題;而庭院空間作為公共空間設計的重中之重,筆者認為應當以自然茶文化景觀為主、人造茶文化景觀為輔,構成美觀別致的庭院空間;其他諸如客廳與茶廳等空間的設計重點在于尺度與色彩的搭配選擇,以營造濃厚的茶文化意境。
(二)文化性
通過對武夷山民宿的概念、發展形態的梳理,解析武夷山民宿的茶文化內涵,發現武夷山民宿的成功之處在于它塑造了一種回歸傳統茶文化的民宿意象,提出了武夷山民宿茶文化的兩種表達形態——回歸與構建,意在為福建民宿旅游開發者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三)審美性
從蔣勛的《品味四講》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生活中感受生命、關愛生命,才能夠稱得上生命美學。民宿設計人員的人生經歷以及人生追求等均具有較大的差異,對茶文化的理解也是千差萬別,然而在促進武夷山民宿發展上他們有著共同的目標,即希望將文化創意、茶文化以及自然風光等與民宿結合起來,依托于旅游產業,推動武夷山民宿的不斷發展,引領著人們融入武夷山民宿茶文化品牌營造的文化意境中。
參考文獻:
[1]楊麗娟,熊鳴忠.臺灣民宿旅游的研究進展與啟示[C]//中國旅游研究院.2015中國旅游科學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旅游研究院,2015:10.
[2]陳沫,齊巖波,劉海霞.臺灣民宿產業發展及對大陸民宿的經驗借鑒[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20):274-276.
[3]周瓊.臺灣民宿發展態勢及其借鑒[J].臺灣農業探索,2014(1):13-18.
[4]徐斌.旅游動機對旅游忠誠的影響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5]劉晴晴.民宿業態發展研究:臺灣經驗及其借鑒[D].青島:青島大學,2015.
[6]王風琴.蘇州太湖地區民宿發展現狀及經營對策分析[J].全國商情,2016(24):33-35.
[7]劉書宏.臺灣民宿的特色、空間與形態[D].廈門:廈門大學,2009.
[8]蔣勛.品味四講[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