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亞輝
摘 要:文章分析了藝術歌曲的特點,論述了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的關系,即在情緒、旋律、意境方面的相輔相成關系以及在節奏、音色、音量方面的對立轉化關系,以期促進藝術歌曲的創作、演繹發展,保證藝術歌曲質量。
關鍵詞:藝術歌曲;聲樂演唱;鋼琴伴奏
鋼琴伴奏和聲樂演唱都是藝術歌曲的重要部分,想要保證藝術歌曲的質量需要將這二者進行有效融合,提升其配合度,避免走入“獨立論”和“模式論”的誤區。用鋼琴伴奏和聲樂演唱的發展促進藝術歌曲的發展,有利于保證將作品進行完美呈現,充分展現藝術歌曲的魅力。
一、藝術歌曲的特點
藝術歌曲主要是通過音樂和詩歌的有效結合,提升二者之間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的一種藝術形式,其旋律婉轉悠揚,情感豐富,文化底蘊濃厚,很容易被大眾接受,具有人聲風格多變、鋼琴旋律流暢悅耳的特點。同時,想要將藝術歌曲這一方面的特點進行準確展示,往往需要聲樂演唱人員有較高的思想水平、生活經驗、演唱能力以及藝術修養,并保證和鋼琴伴奏人員的良好交流溝通,進行“二度創作”。
此外,藝術歌曲具有短小精致的特點,其結構規范嚴謹,各個字、音都經過精妙安排來表達相關情感,形成內容豐富的音樂小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一方面,隨著社會發展藝術歌曲的形式更加多樣,各種新穎的題材不斷涌現,具有簡潔完美的創作手法、特色的和聲織體;另一方面,其歌詞一般來源于著名詩詞人的作品,側重于對人內心世界的刻畫,具有內涵豐富的特點,曲調表現力較強。其通過對具體詩歌作品意境的渲染,從音樂形象角度而言具有良好的生動性,牢牢貼近大眾的生活,通過巧妙的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可以將藝術歌曲的魅力進行完美呈現[1]。
二、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的關系
(一)相輔相成關系
在藝術歌曲中,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的主要關系之一就是相輔相成關系,二者可以通過相互輔助,促進彼此共同發展,從而保證藝術歌曲演繹效果。這主要體現在情緒、旋律和意境上。
1.情緒上的相輔相成
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情緒表達上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通過二者的良好配合可以有效進行情緒互動,增強藝術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引起聽眾共鳴。以我國古詩詞藝術歌曲《聲聲慢》為例,其原始詞人是李清照,該詩詞是其晚年所做,詩詞內容緊扣悲秋之意,將相關景、事進行逐一描述,全詩的意境以凄涼為主。對其的演唱就需要聲樂演唱人員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控制好面部表情,并充分把握其中的要領,力求真實自然,避免矯揉造作,采用較為凄涼、清婉的音色演唱,提升和整首以e小調為主的鋼琴伴奏的配合度,使聲樂演唱可以和鋼琴伴奏相互襯托、相互影響,對相應的情緒進行表達。再如,在藝術歌曲《大森林的早晨》演唱上,主要傳遞的是愉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情緒,聲樂演唱人員可以采用節奏歡快的清亮音色進行演唱,相應的鋼琴伴奏上的連音較多,可以增強對大森林寧靜、生機方面的渲染力,從而和聲樂演唱實現情緒互動,增強藝術歌曲的表現力,激發聽眾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2.旋律上的相輔相成
構成旋律的基本單位為調式、節拍,按照相應邏輯在音高、時值等方面進行有效控制形成旋律,其可以被稱為曲調,是藝術歌曲表情達意的主要方式,可以將創作者的內心感受進行充分反映。從鋼琴伴奏角度來看,其屬于藝術歌曲演繹的重要輔助手段,只有和聲樂演唱保持相輔相成的關系,才能將藝術歌曲的藝術價值進行體現。正常情況下,根據聲樂演唱人員對藝術歌曲理解和自身實際演唱時的情感變化,其在不同時間的演唱旋律表現并不一致,相應的不同聲樂演唱人員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同一藝術歌曲的演唱旋律上也會存在不同,一旦在這一過程中和鋼琴伴奏出現相互干擾現象,鋼琴伴奏人員和聲樂演唱人員之間的心緒就會被擾亂,從而使藝術歌曲的演繹偏離既定軌跡,導致演繹失敗。所以,為了保證藝術歌曲的藝術感染力,需要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保持旋律上的相輔相成,靈活處理二者之間在音高、音量以及音值上的關系,并保證比例的合理性,從而進行成功演繹,將藝術歌曲的真情實感進行充分體現[2]。
3.意境上的相輔相成
藝術歌曲在實際演繹中的意境營造是其藝術價值體現的關鍵環節。藝術歌曲作品中描繪的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具有無窮韻味的詩意空間就可以看成藝術歌曲的意境,通過對意境的營造可以渲染出合適的展示氛圍,利于發散藝術歌曲的藝術魅力,實現展示目的。對此,為了保證對藝術歌曲的完美演繹,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往往需要在藝術歌曲意境上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盡可能讓聽眾在腦海中形成和藝術歌曲內容相關的圖景,引起聽眾共鳴。例如,《帕米爾,我的家鄉多么美》這一藝術歌曲,其鋼琴伴奏的前奏自由明朗,具有舒展性,需要增強對云雀在家鄉自由飛翔情景的描繪力度,然后利用三加四復合拍將風格轉化為熱情洋溢的新疆民族音樂風格,強調對家鄉的贊美,最后通過反向八度尾奏將意境渲染推向頂峰,對聲樂演唱人員的演唱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和其氣勢如虹的聲樂演唱緊緊配合,保證意境的有效描繪,增強藝術歌曲的藝術感染力。
(二)對立轉化關系
1.節奏上的對立轉化
節奏是藝術歌曲的靈魂所在,在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處理上尤為重要,通過二者之間對節奏的對立轉化處理可以確定具體藝術歌曲表現的整體情感氛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將其內涵進行強化和升華,起到“音有盡而意無窮”的作用,帶給聽眾意猶未盡的體驗,將其藝術感染力的時效延長。例如,《難忘今宵》這一藝術歌曲是我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必不可缺的曲目,首句“難忘今宵”的主旋律較為舒緩,用舒緩的節奏打造難忘情懷,著重表達留戀和不舍的情感,聲樂演唱人員的演唱節奏相應地也需要較為緩慢;在高潮環節,鋼琴伴奏需要在符合聲樂演唱節奏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對立轉化處理,表達自身的樂感,用節奏進一步體現其風格,讓聽眾也可以體會到鋼琴伴奏的魅力,獲得多維度的聲音體驗[3]。
2.音色上的對立轉化
音色主要是指具體聲音的特點,通過對音色的有效控制調整,可以營造相關作品演繹的基礎情感氛圍。在藝術歌曲演繹中,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在音色上具有對立轉化的關系。例如《大江東去》這一藝術歌曲為弱起,沒有前奏,鋼琴伴奏在第一部分上特點為音色明亮,隨著其節奏的跌宕起伏而不斷調整,聲樂演唱人員在這一部分受其詞句特點的影響,需要進行一字一音的演唱,并需要結合對豪邁英雄胸懷情感的抒發,保證自身音色在柔和的基礎上富有張力,進行大線條的描繪。再如,《上去高山望平川》這首藝術歌曲,在鋼琴伴奏與聲樂演唱的音色處理上,需要音色具有明暗變化的對立轉換關系,演唱人員要注意延長發音,鋼琴伴奏需要注意有效銜接演唱部分,避免將其進行縮短或延長,保證音色的明亮飽滿。
3.音量上的對立轉化
藝術歌曲鋼琴伴奏主要技巧之一就是對音量的控制,需要鋼琴伴奏人員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明確在既定環節的力度控制要點,并明確聲樂演唱人員的音域情況,理解現場的音響情況,達到音量上的轉化。同時,明確各個樂段對音量的需求情況,做好和聲樂演唱之間的音量處理,達到音量對立。例如,《思鄉》這一藝術歌曲,需要在推向高潮的過程中,將鋼琴伴奏作為主導,大膽去彈,做漸強處理,最終全力推出和弦,將音量對立,提升其戲劇效果。此外,為了保持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音量對立轉化的關系,聲樂演唱人員和鋼琴伴奏人員需要在展示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增強對具體歌曲音量的處理能力,保證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的質量,從而為藝術歌曲展示效果奠定良好基礎。
總而言之,在藝術歌曲中,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之間存在相輔相成和對立轉化的關系,其在情緒、旋律以及意境等方面都有著密切聯系。聲樂演唱和鋼琴伴奏之間的有效融合能帶給聽眾良好的聽覺盛宴,保證藝術歌曲的藝術感染力,體現藝術歌曲的藝術價值,從而促進其長久穩定發展,賦予其特有的時代特征。
參考文獻:
[1]李姝柳.淺析藝術歌曲的演唱與鋼琴伴奏的特點:以黃自的《點絳唇·賦登樓》和古詩詞藝術歌曲《聲聲慢》為例[J].黃河之聲,2020(14):22-23.
[2]龐卡.探究鋼琴伴奏與演唱者之契合點:以陸在易六首藝術歌曲為例[J].大眾文藝,2019(1):142.
[3]譚倩文.歌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伴奏文本與演唱技巧分析[J].北方音樂,2020(8):250-251.
作者單位:
鄭州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