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沈陽市旅游學校
中等職業學校,簡稱中職,教學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與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該階段的學生正值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引導他們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自覺將“個人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強化技能、傳承匠心,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始終在心中高高飄揚是十分必要的。一段時期內,職業學校的思想教育主要是由思想政治課、部分德育工作教師擔當,而專業課程則是側重于專業知識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德”“能”步伐不一致的現象比較普遍,這勢必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空場域下,中職專業課要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出發,將思政課與專業課協同創新,推進中職“專業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發展,發揮合力育人的賦能。
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例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課程教學過程中,突顯出課程思政的價值理念的引領。課程思政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
《導游實務》是中等職業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和導游服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是學生學習導游操作技能的綜合性入門課程,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支撐課程;也是“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理論考試和現場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
1、落實相關文件精神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9]47號)文件精神,“思想政治課建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教育部《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文件精神,嚴格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要引導青年學生增強愛黨愛國意識,引導專業課教師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導游實務》作為專業核心課程和必修課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勢在必行。
2、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滿足旅游人才培養需求
《導游實務》課程在內容方面,涉及思想道德、法律法規、心理健康、語言文學、禮儀修養等諸多人文社科知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相連。《導游業務》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改革,可以提升學生就業對口率。通過課程中愛國主義、遵紀守法、服務至誠等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堅定學生的思想政治立場,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導游實務》課程實施過程通常會設定三維目標,第一維目標是知識與技能目標,第二維目標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第三維目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課程思政目標往往就是通過第三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實現的。但是,一些專業課教師會想方設法讓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對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用兩三句話一帶而過,甚至根本不提,使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形同虛設,由此可見,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落實不到位。
講授《導游實務》課程的專業課教師有的是學校的專任教師,有的是學校的兼職教師,有的是旅游一線的導游人員等等,這些教師受所處的環境、接觸的人員、所受的教育等因素影響,致使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參差不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表現出的思想政治素養自然而然良莠不齊。
導游實務課教師和思政課教師通常都是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內進行鉆研,確定符合各自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他們之間缺少“跨界融合”性的溝通與交流,出現育人“孤島效應”。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才培養趨于綜合性發展需求,以往出現的課程單一化、課程間割裂性傳授的育人弊端日益顯露,導游實務課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思政課教師“同向同行、協同育人”,以便提高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是學生思想政治的領路人,教師的榜樣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首先就要加大對教師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訓力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形成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政治認同,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發揮教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對教師的思想政治培訓,要形成培訓機制,堅持“常學、常思、常悟”,不斷深化教師的思想政治理論覺悟,厚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本,使教師成為學生的“知識傳授者、技能點撥者、思想引路者”,實現成人、成才、成功,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接班人。

表1 《導游實務》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分析表
《導游實務》課教師要在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教育方法上進行創新,積極主動與思政課教師進行溝通交流,要“常溝通、常交流、常探討”,深挖導游實務課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意識的與思政課教師共同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動態、動向的正確性。《導游實務》課程中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要堅持科學性、合理性,防止專業課“思政化”。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專業課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要緊密結合思政教育目標。《導游實務》課程的思政教育目標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知識要點,將導游實務的專業知識點與政治思想相結合,確定并完善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建立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機制,進一步落實課程思政目標。
根據調查反饋,《導游實務》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通常是通過簡短的語言描述進行的,手段單一,內容枯燥,學生興趣不濃。要讓課程思政教育能夠落地、有效,教師就要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融入時代發展的新元素,考慮學生學習特點,創新教學方法,使得課程思政教育潤物無聲。教師可以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翻轉課堂、微課、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實景調查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進行教學,提倡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例如,在課前通過學習平臺觀看“全國優秀導游文花枝”先進事跡視頻,學習文花枝的勇于奉獻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等;課后去紅色景區參觀,學習革命先烈的大無畏精神、愛國主義情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