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明會 賈文廣 李相萱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石家莊 050000)
藝術扶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貧困地區的發展,繼承并發揚各地區的傳統藝術文化,發展各地區的文化產業等。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藝術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也有特殊的貢獻,所以建立藝術扶貧長效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正所謂扶貧先扶智,在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引入文化思維,開展藝術扶貧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前就一些貧困地區的教育情況來看,很少擁有藝術教師。一位任課教師,甚至要肩負起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所以藝術教師的專業水平達不到要求也無法對學生進行專業性的引導。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擁有藝術天賦的學生也無法很好地發展,藝術天賦往往被抹殺。如果能夠在貧困地區建立長效的藝術扶貧機制,引入大批的藝術工作者,就能夠解決當地教師資源緊張的問題,教師也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課程教學中,這樣就能夠實現藝術教育兩手抓,從而有效的提升當地貧困人們的文化素養、藝術素養等等。
第二,通過引入藝術扶貧能夠優化,當前的扶貧模式,推動文化層面的創新,在文化層面創新的過程中轉換為生產力。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在貧困地區進行文化的探索發展一些文化產業。這是因為很多農村地區的發展歷史較為悠久,其中有很多優秀的藝術文化。這些藝術文化的生命力比較強,如果能夠與扶貧工作結合在一起,就能夠實現產業化的發展,甚至能夠打開一些市場,發展一些旅游業,或是特色產品等等,這樣就能夠實現經濟層面的發展。
在藝術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第一,開展藝術教育教學。政府要認識到藝術扶貧的重要性,關注藝術扶貧項目,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在此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更多的企業、單位前來投資,打造多元化的扶貧實踐渠道,組建完善的扶貧隊伍。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投身于藝術扶貧工作中來。通過組建高素質的師資團隊,進入貧困地區的學校,開展藝術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藝術文化修養。可以開設有關:美術、音樂或是與當地的藝術文化相關的特色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陶冶情操。還應當在學校開展藝術講學,建立專門的藝術培養機構,培養更多的藝術人才。
第二,這種藝術扶貧工作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學校,還可以基于學校向周圍的鄉村文化活動室或是鄉村祠堂不斷地拓展,建立更多的鄉村藝術基地,解決當地藝術資源薄弱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政府可以投資,在貧困地區建立鄉村綜合文化活動室,也可以吸引一些社會公益性組織建立相關的平臺。為了滿足當地人們的藝術文化需求,合理的開展藝術扶貧。應當在當地建立村級文化協管隊伍,在開展業務培訓的過程中,提升整個隊伍的藝術素質,由這些隊伍負責引導大家開展藝術文化活動,吸引并招收一些鄉村文化志愿者建立完善的志愿者隊伍,在自己的村莊附近進行藝術輔導開展一些藝術活動。政府在這過程中應當發揮著引導作用,可以從政策上給予這些培訓機構一定的補貼,發揮非遺傳承人的作用,組織當地的人們開展非遺傳承學習;加大宣傳力度,政府應當利用微博、微信等一些互聯網,廣播、報紙等一些傳統網絡,加大藝術扶貧的宣傳力度,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地參與到扶貧隊伍中,讓更多的人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力量。[1]
在藝術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深入的了解各地方的文化藝術。把握文化藝術的發展情況以及現實問題等多個方面。深入的了解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相關文化藝術的發展歷史。在此基礎上還要對藝術文化市場做出分析,也就是探究該藝術文化是否擁有廣闊的市場,是否能夠為當地的人們帶來經濟效益,由于很多貧困地區的人們缺少文化創收的意識,沒有認識到當地的藝術文化能夠帶來經濟收益,所以也就無法從這方面入手進行挖掘。在此基礎上應當結合地方的發展情況,組織當地的干部開展培訓,轉變其思想觀念。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文化創新發展一些藝術文化產業。[2]
第一,在挖掘這些藝術文化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藝術文化的創新設計。只有精準的把握市場,才能夠進行,有效的創新設計。例如:以重慶榮昌夏布為例,當前已經形成了特色的榮昌夏布小鎮。人們結合榮昌夏布的發展歷史,引入了新的設計圖案,能夠直觀地為人們展示這些歷史。在一定程度上完美的進行了文化層面的傳播。創新設計的過程中還考慮到了當地的扶貧工作,推動了產業的發展。當地的人們在設計夏布時,融入了其他的特色文化。例如:榮昌折扇、榮昌安陶等等。不僅把這些藝術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還實現了創新發展,帶入了更多新的藝術文化元素。但要想很好地實現產業化的發展還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當地還與高校以及一些藝術設計研究單位結合在一起,這樣就能夠獲得學術化的設計思維。這種充分地利用了當地藝術文化的方法,也是開展藝術扶貧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3]
第二,加強市場化營銷推出藝術產品,在藝術扶貧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為了增加當地的經濟收益,還要根據當地的藝術文化產品做好市場化營銷。從文化、設計、創新等多個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新、舊媒體擴充傳播渠道,大力宣傳這些藝術文化的特色。例如:榮昌夏布。可以通過網絡直播、媒體宣傳等不同的方式,展示特色的榮昌夏布,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種特色的藝術文化產品。由于這些藝術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也可以組織當地的人接受培訓,參與榮昌夏布的生產,這樣就能夠解決崗位就業的問題。這種方式不僅很好地傳播了當地的藝術文化,也能夠很好的解決,勞動力過剩的問題。[4]
在開展藝術扶貧工作的過程中,如果僅靠政府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多方力量的支持。所以必須要創新當前的藝術扶貧發展模式,發揮文化館、藝術家、農民以及互聯網的作用。第一,各貧困地區所在的省文化館,擁有大批專業素質較高的工作人員。這個過程,政府就可以發揮“引水”作用,把這些藝術人才轉移到貧困地區,這樣一部分多余的人才資源就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第二,貧困地區的很多人都會外出務工、求學等等。所以很多村子都已經成了空心村,長此以往,傳統的藝術文化就會逐漸凋零,缺少傳承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護這些藝術文化,當地可以打造“文創種子”工程,引入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的理念。吸引社會公益團隊進入這些貧困的地區,開展公益教學,免費教授當地的大人、小孩學畫畫、學音樂、學跳舞等多方面。以屏南縣為例,吸引了相關的公益藝術教學團隊教授大家畫畫,也吸引了國內外很大一批人來到這里學習畫畫,這些學習畫畫的有大學生、退休人員、殘障人士等等。在學習一段時間后都能夠畫出一手好畫。學成后還會教當地的農民畫畫,引導大家利用電商平臺賣畫,并舉辦了相關的藝術展覽。這個過程不僅吸引了更多文化藝術人才的關注,還提升了整個村落的藝術文化氛圍,當地有貧困村轉換為了藝術古村,擴大了社會影響力,吸引了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藝術扶貧工作中來。當地的孩子們也能夠很好的接受藝術熏陶。直到現在,每年都有大批量的藝術愛好者前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這種發展道路也是我們可以借鑒的,能夠打破資源、人才等多方面的不足之處。集結了社會力量,很好地開展了藝術扶貧。第三,尋求高校合作。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與一些高校藝術類的專業合作,實現課程教學和扶貧項目的對接。也就是說,在一些貧困地區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可以發揮這些民族藝術資源的作用與高校的藝術課程對接。例如:已經成功的“云南、麗江印象。”這就是文化藝術和地方旅游資源相互結合的結果。此外,“打樹花”這種原來出現在蔚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也已經變為了民俗表演,與當地的特色旅游資源結合在了一起,打造了特色暖泉、剪紙藝術等多種旅游項目。當前還有很多貧困地區擁有較為豐富的非物質藝術文化遺產:“雄縣的古樂”等,由于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所以知名度不高,也沒有形成產業化的發展模式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所以,這些地方就可以與藝術類專業對接,形成幫扶模式。吸引大學生前來挖掘豐富的特色民族藝術資源,打造一些民間演藝項目。例如:設計類專業的學生可以深入實地,挖掘當地的特色文化藝術資源,通過設計品牌形象、產品包裝等,加強推廣。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特色等等,充分的展現當地的民族藝術魅力。這種方式既可以推動高校的課程改革,為學生提供一些實踐機會,還在一定程度上開發了貧困地區的藝術資源,帶動了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
藝術扶貧工作和普通的經濟扶貧工作有很大的區別,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所有的問題。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藝術文化的挖掘,并進行針對性的創新。基于藝術幫扶對象也需要多次教導,這樣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建立長效的藝術扶貧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文章從全范圍的藝術扶貧工作、挖掘當地的藝術文化、集結全社會的藝術扶貧文化力量出發,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策略。但這項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還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實際問題,針對性的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夠達到較好的藝術扶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