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艷琴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不僅承擔著夯實學生理論知識基礎的重要職責,也具有培養并強化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作用,在接受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一方面需要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則應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內化物理學科的知識內容,深入感受到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素養品質,將信息技術融合到物理教學中,對學科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相融合的發展現狀
(一)忽視基本知識
將信息技術引入到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具有一定幫助,但在常態化的教學模式下,若是教師對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的依賴性過重,未能科學平衡多元化授課方法的靈活運用,則很可能會對學科教學質量帶來不利影響。通過分析與觀察當前大部分高中物理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可以發現,無論是課題資料的下載,還是學習任務的布置,部分教師都只是借助于信息技術,并未對內容進行詳細的檢驗與考察等,這種片面性的運用形式不僅使得課堂階段的授課效率大幅降低,也難以對學生形成正確引導,導致其缺乏明確的學習思路,構建的知識脈絡也十分混亂。由此可見,若是忽視對基本知識的重點講解,讓傳統的授課流程完全被信息技術予以取代,學生不僅無法深入地了解并把握物理知識的來源,也無法熟練準確地運用相關知識點。
(二)缺少思維互動
物理教學不僅涵蓋對課本上理論內容的講解,還涉及到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啟發與構建,這對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課堂教學環境下,如若一味地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述與分析,而未能在交流互動中給予學生思維上的啟迪,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重學生的疲累感與厭倦感,逐漸喪失對物理課程的新奇感與學習興趣,甚至形成抵觸與厭煩心理等。除此以外,僅僅依靠現代化教學設備演示教學內容,師生間沒有形成緊密有效的互動溝通,也是缺少思維互動的主要表現形式,對于教師來說,由于未能對學生的實際學情、學習需求以及問題困惑等予以全面了解,便無法做到針對性的答疑解惑,這一方面會致使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大幅降低,另一方面也會對整體授課進度起到很大的制約作用,不利于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優化培養。
二、基于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 引導學生樹立物理觀念
在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背景下,學科教學應注重信息技術與情境創設間的有機融合,打造更具有趣味性、靈活性的教學課堂,與此同時,還需注重對學生內在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引導學生在內化理論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物理觀念,與學科的教學進度、學生的真實學情等緊密結合,借助于對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構建適宜的教學情境,將物理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定律內容等以具象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一方面便于學生理解深層次的新知識,另一方面則能夠對課堂教學實效起到有效的強化作用。學生物理觀念的樹立離不開教師的科學引導,課本上每一章節的內容不僅是物理學家智慧的結晶,也映射出物理學漫長的發展歷程。因而,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學會將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充分發揮出來,讓學生通過物理學習認識自然,了解以往科學家們在學術研究方面的艱苦付出,深入感受其為了科學刻苦奮斗、甘于獻身的精神。物理不僅具備嚴謹的邏輯性,也擁有深厚的人文教育價值,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滲透并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中,便是要最大化發揮其在啟發學生物理思維、塑造其物理觀念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受到這種甘于奉獻、堅韌不拔精神的深刻感染,促使其內心受到激勵,這樣,在日后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中,學生便能夠樹立起刻苦奮斗的學習觀念,形成認真嚴謹、堅韌不報的態度與品格,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學習與科學研究中,在此基礎上,物理教學也真正實現立德樹人。
(二)優化物理建模 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將信息技術融合到物理建模中,可以有效解決當前物理教學單一化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課本中的重要知識點、關鍵點與難點等內容,構建相應的物理模型,借助于對科學技術的有效運用,獲得更優質的呈現效果,這樣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啟迪與培養也大有助益。通過分析與總結傳統高中物理課程的教學特點可以發現,其普遍存在重知識、重結論的特點,導致學習過程與實踐活動等受到一定忽視。新課改后,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需要注重學生在課堂環境中的主體地位,還需將學科思維的塑造與培養放在關鍵位置。
(三)完善實驗教學 加強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實驗教學的改進與完善對高中物理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作為課堂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實驗內容教學承擔著培養并強化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重要職責,是滲透與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的有效途徑。將信息技術深入融合到物理學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關鍵在于教師應掌握信息技術的科學運用方法,準確把握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教學力度,為學生自主思考與實踐探究能力的加強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在開展此類教學活動時,應確保學生對相關的實驗內容、理論基礎等具備全面的了解,系統化地掌握實驗操作的各個步驟以及具體流程等,這一部分的學習便涉及到了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在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演示動態化的實驗過程時,教師應重點把握其中包含的側重點,針對具體操作細節、步驟順序和注意事項等予以強調,讓學生切實地全面了解實驗的基本原理、理論支持以及實踐方法等,然后再引導其利用一系列的實驗器材,開展自主探究,或小組式的實驗研討等,進一步提升其動手操作能力水平。
三、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高中物理課程教學正朝向高效率、高質量的方向發展,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入融合,亦是契合教育領域現代化發展趨勢的必然途徑,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吳小素.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物理實驗[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9(24):255-256.
[2]阮秀麗.核心素養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優化設計[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9,48(24):39.
[3]李高偉、王磊、徐傳軍.探討現代信息技術對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影響[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