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婷
◆摘? 要:近些年,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新型教學模式層出不窮,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體驗式教學便是一種效果較好、很受學生青睞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更加積極、高效地學習英語,領略英語的魅力。文章將深入分析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體驗式;課堂教學;策略
所謂“體驗式教學”,指的是一種建立在學生體驗基礎上的教學形式,因其貼近學生的情感和需求,因此備受學生歡迎。通過“體驗式教學”,學生將對英語學習產生非同以往的認識,并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主動融入課堂獲取新知,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建構良好的知識體系,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
一、創設情境 優化體驗
無論教學任何一門學科,精確分析教學主體的內在需求是非常關鍵的一步,英語教學同樣不例外。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喜歡在課堂中看到新鮮元素,喜歡輕松的氛圍,喜歡由自己探索知識,而不是被動承受灌輸。因此,教師不妨為學生創設情境,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為課堂增添一股新鮮勁兒。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 Unit 7 What's the matter?時,本單元學習重點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1)理解并掌握Story time中的內容;(2)會初步運用句型:What's the matter?Come and have….Can I have…?I want to…Are you…?進行對話;(3)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在學習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設計了一個角色模擬活動,并給出了具體的場景:場景一,你發現小蘭幾天沒來上學,于是特地去小蘭家探望對方,在交談之間了解到小蘭因為發燒不得不在家休假;場景二,爸爸媽媽發現小明坐在沙發上,整體氣色不好,詢問之下才知道小明身體不舒服、渾身累;場景三,小紅發現小明神色有異,于是好心詢問,小明告訴對方口渴了。然后,將學生分組,讓學生自行選擇場景、模擬對話,進行角色模擬。
案例中,教師在教授新知時,特意開展了角色模擬活動,讓學生通過情景扮演展示課文場景,讓學生在展示過程中練習句型、熟悉文本,而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吸引學生參與,增進學生的課堂體驗感。
二、設計游戲 加強體驗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的學習需要極強的興趣輔助。因為小學生和成年人不同,他們普遍沒有多少自制力,對學習的認識不夠深刻,常常是三分鐘熱度,如果沒有興趣作為內驅力,學生很難堅持學下去。尤其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更需要豐富課堂元素,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參與。在實施“體驗式教學”模式時,教師不妨將游戲活動作為課堂的額外元素,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這樣同樣可以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牛津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5 Our new home時,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別是:(1)掌握單詞:bedroom、bathroom、 bedroom、kitchen、living room、table、clock等;(2)初步學習句型:Where's….It's….Where're…?They're…;(3)運用所學的內容談論物品的方位,向他人介紹自己的家。在學習這一單元時,教師針對單詞以及句型,為學生設計了兩個小游戲。其一,“家居速配”。教師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家居圖片,并給學生提供一些英文選項,讓學生將圖片和正確的單詞連線,完成配對。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代表小組成員搶答,答對計一分,答錯扣一分,最后積累的分數可以兌換小禮物;其二,“你問我答”。教師給出具體的場景,并向學生提問,由學生舉手搶答,積分規則同上。
案例中,教師在開展新課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單詞以及句型,特意采取了小游戲的方式,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這樣的方式既吸引學生,還能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三、利用媒體 豐富體驗
在當下的英語教學中,網絡技術的運用可謂普遍,能夠大大提高教師工作的效率,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謂一舉兩得。即便教學再枯燥的知識,只要有了網絡技術的輔助,就能增添課堂的生動性,讓教學妙趣橫生。尤其在實施“體驗式教學”過程中,網絡技術的運用可以豐富學生對知識的體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 Unit 4 Then and now時,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別是:(1)掌握詞匯:then and now,use,telephone,mobile phone,anywhere等;(2)學會初步運用句型:…ago,he/she…Now he/she…;(3)正確理解并朗讀故事。這一單元的主題具有“古今對比”的意味,而傳統的課堂很難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但是,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師可以領著學生穿越時空隧道,一同領略古今科技的進步。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試著觀察圖片上的內容,想一想從圖片中,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比如,在第一組圖片中,其中一幅是鴻雁飛書;另一幅則是女孩子打電話的場景。教師讓學生觀察,想一想古代人是如何解決通訊這個問題的,現代人又是如何解決的。在觀察過程中,學生忍不住質疑,僅憑鴻雁飛書,真的可以實現交流的目的嗎?接下來,教師又向學生展示了很多現代化發明,比如飛機、輪船等等,讓學生體會現代科技的力量,并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不僅可以拓展課堂容量,為學生補充更多知識,還可以豐富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讓英語教學更加直觀、生動、易于理解。如此一來,學生才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
總之,在實施“體驗式教學”模式時,教師要在“體驗”二字上下功夫。本文選取真實的教學案例,深入分析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實施策略,旨在切實促進英語教學效率提升,讓學生更樂于學習英語知識。
參考文獻
[1]張婷婷.基于情景體驗教學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轉型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7):114.
[2]楊銘.“互動體驗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20(06):115-116.
[3]王艷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模式變革的研究[J].中華少年,2020(0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