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紅梅
◆摘? 要:民間故事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口耳相傳的傳承方式,使得講述理所當然應該成為學生學習民間故事的重要路徑。科學合理地運用多種講述策略,讓講述成為小學語文民間故事最重要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活動形式,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成為民間故事講述者、主動者、參與者,從而真正獲得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民間故事;講述策略;科學運用
陶行知先生教導我們——要做到“教學做合一”。這一教育思想對于小學語文民間故事教學,就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民間故事是一種歷史久遠的民間文學,其突出特點就是借助“講—聽—講”的方式一代一代流傳的。因此,民間故事教學中,抓住“講”這個“教學做合一”的實踐著力點,就把握住了民間故事的本質,往往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但在日常教學中,不少教師在教學中把民間故事作為一般記敘文處理,忽視了民間故事口頭性語言特征所蘊含的獨特“語用”價值。而“語用”在民間故事實際教學中的運用,很大程度就體現在“講述”上。翻閱小學語文教科書,幾乎每篇民間故事類型的課后都有講述的任務。因此,科學合理地運用多種講述策略,帶領和指導學生樂講、會講,進而真正成為民間故事講述的主動參與者和積極探索者,會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產生深遠的意義。
一、借助媒體,讓講述更形象
民間故事一般誕生于古代,想象奇特,所涉及的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有較大距離,存在一定的認知障礙。同時,對于小學生來說,僅憑講述者語言和動作,他們的注意力和參與熱情難以被充分調動并長時間保持。因此,民間故事講述中引入新鮮血液——集圖片、視頻、聲音于一體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就很有價值。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特點是生動形象、直觀立體,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女媧補天》,就有很多神奇夸張的內容,如果只依靠教師或同學的的講述,恐怕學生很難體會當時的情境,很可能對這則民間故事不感興趣或感受膚淺。但講述時借助多媒體來播放女媧補天的視頻,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來自視覺和聽覺方面更直觀的刺激,讓學生看到天空破了一個大洞,天河之水傾流而下,黎民百姓深受劫難苦不堪言,感受到女媧歷盡千辛萬苦尋石、煉石、補天,拯救蒼生,震撼人心的畫面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了故事內容,積淀了情感體驗,為學生精彩的講述提供了保障。此外,配樂講述也是一種簡單實用的運用媒體的方式。
二、創設情境,讓講述更真切
語文教學中,情境的創設十分重要。為了實現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講述民間故事,教師可以從教學情境和課堂氣氛上著手,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中的情境和人物的心理狀態。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牛郎織女》教學時,教師可先準備好鵲橋等道具,然后讓學生角色扮演牛郎和織女等故事情節中的人物,以此來創設情境進行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一場仙與凡的愛情被王母拆散,一道天河讓相愛的人隔岸,然而他們愛的忠貞感動了萬千喜鵲,化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能夠見面,王母終于心有所動,準許二人每年七夕鵲橋會。情境創設的講述方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感受人物當時的心情,這是普通的講述方法不容易做到的。合理地利用情境進行講述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用意。
三、小組合作,讓講述更豐滿
開展小組合作講述也是民間故事教學中講述策略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同學之間進行分工講述和探討,做學習的主人,非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組,并且在學生進行合作講述時要做好監督和引導工作,確保小組合作中講述能有條不紊、卓有成效地運行。
例如,《獵人海力布》教學時,如果就按照普通的教學方法直接講述,可能學生們不能深切體會到獵人海力布當時的心情,講述效果也不會很理想。這時候可以嘗試開展小組合作分角色講述的策略,這種講述策略讓學生通過分角色來親身體驗鄉親們的疑惑不解和海力布為救鄉親們又不能實話實話的那種焦灼的心情以及最后甘愿自己化成石頭也要拯救鄉親那種偉大和感動。分角色的小組合作講述,避免了平均用力,能促進學生對各自的任務內容進行字斟句酌的深度體會,在講述中探討和提升,充分感受人物性格、人物語言、人物心情,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創編感悟,讓講述更深刻
民間故事一大特點正是情節夸張,想象奇特。巧妙地抓住民間故事彈性結構的空白點,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進行創編和講述,能很好地拓寬學生思維的深度,錘煉學生的創造性表達,從而讓講述向民間故事的更本質、更深刻處漫溯。一位教師在教學《牛郎織女》時有這樣一個環節:
師:對法力無邊的王母娘娘來說,要阻止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的相會是輕而易舉的事。王母為什么沒有阻止呢?你能講講這背后的故事嗎?
……
生:也許王母剛開始也不同意牛郎織女一年見一次,但天上還有別的神仙呀,還與玉帝、大臣呀,他們會帶著惻隱之心一次一次地勸王母法外開恩。王母拗不過大家的意見,就對牛郎織女一年一次的鵲橋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師:你設計的情節太精彩了!既讓人物性格的變化有了一個緩慢而合理的過程,又融入了群眾呼聲對最終結果的影響,更彰顯了寬容最終戰勝冷酷這一溫暖人心的主題!課后精心準備一下,下一課請你以太白金星的視角把這一部分精彩地講述!
上述案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續編了曲折的情節,并且在前后聯系、情節設置等方面進行了全盤考慮,更是在民間故事的人文主題上做了適度挖掘,使得創編后的故事更自然合理,更貼近生活,有了更深更廣的內涵。
此外,建立在學生深度思考之上的民間故事縮寫和讀后感敘寫,也可以有效墊高學生講述民間故事的認知基礎,幫助學生在講述時抓住重點,把民間故事講清楚、講準確、融入自己深刻而獨特的感受。
五、常態展示,讓講述更自然
要形成良好的民間故事講述氛圍,常態化的講述必不可少。教師可以每周開設“民間故事百家講壇”或通過微信群等組織線上講述展示,逐步化解學生講述時的緊張、拘束、生硬等,在班上營造人人能講民間故事的氛圍。
為避免講述內容的雜亂和隨意,在學生能將教材中的民間故事講述得熟練精彩后,可安排學生講述同一民間故事的不同版本。例如,在學生能講述如今定型的《白蛇傳》之后,推薦《白蛇傳》的多個前身,讓學生展開講述實踐;再如,安排學生課后講述《嫦娥奔月》的不同版本,體會民間故事中嫦娥的不同形象。
民間故事源遠流長,數量眾多。但加以整理,就不難總結出民間故事中幾種基本固定的“人物”關系:異類婚配型、動物和人型、倆兄弟型、人有神助型、恩將仇報型等;也不難發現敘事上也經常使用連環式、三迭式的手法,融入神奇的幻想、多角度的藝術夸張、親切自然的擬人化修辭,并且有相對定型的人物性格。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以某一個民間故事為中心展開相近類型民間故事的常態化講述,將能有效拓展學生對民間故事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在講述中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總之,民間故事講述的是故事,卻寄托著情懷。講述策略的科學運用,能有效提高民間故事教學的成效,但師生都要謹記“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還需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善。相信在師生的不懈努力之下,民間故事一定可以更好地展現它獨特的價值。讓我們攜手,使民間故事更好地演繹在每個學生的心中,讓民間故事更好地發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范從云.傳統文化的現代開發——語文教學中民間故事教學的實踐路徑探索[J].情感讀本,2019(20).
[2]張建東.試論民間故事與小學生寫作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8(4).
[3]何裕琴.叩問價值,丈量民間故事的文化厚度——對中國民間故事核心價值的教學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