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蕾
◆摘? 要:古詩詞語言精練富有韻味,結構嚴謹富有藝術性,蘊含思想豐富具有多樣性,是我國文化發展道路上展現出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古詩詞的鑒賞水平體現著學生的語文素養與文化功底,是學好母語與否的直接體現。本文主要探究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意義與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意義;策略
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是我們當代的驕傲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教育過程中也是需要重點學習的對象。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古詩詞在培養學生審美素養與情趣中的重要作用,善于發現存在的共性問題并積極予以應對。
一、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的意義
首先學習古詩詞能夠有效提升學習鑒賞能力,詩人極短的語句,反映了當時創作過程中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境遇。因此,學習古詩詞,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次能有效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蘊修養,將傳統文化通過古詩詞,慢慢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生活中,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和修養。
二、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我國初中語文教材中,古詩詞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這個發展方向趨勢非常好,在這種情況下,只會讓教師和學生更加重視對古詩詞的教學。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仍舊存在一定的問題。
1.中學生對古詩詞學習興趣不高
為了有效地對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現狀進行了解,對初中生進行了有關的問卷調查,已有結果顯示,有半數以上的初中生對古詩詞的學習不感興趣,因為其相對別的語文學習內容來說,古詩詞屬于學習的一個難點,但是學生為了應付考試,不得不學習,但是又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因此有非常多學生覺得學習古詩詞比較困難,一方面是因為寫作背景與生活實際脫軌,減弱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另外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逐字分析每一個句子,并且要求學生全部掌握,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也使學生產生了厭惡心理,自然也就對古詩詞提不起學習的興趣。
2.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方法不當
當前,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存在教法不當的現象,因此,一部分教師必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尤其是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只注重考查學生的背誦,而忽略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使得學生無法真正地學習、消化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教師必須要在課堂上,對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進行深入的挖掘,同時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進行指導,但是很多教師在這方面明顯比較欠缺。這就使得學生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斷出現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現象。
三、古詩詞教學策略探析
1.古詩詞的學習要表現意象與情感
古詩詞中作者通常借助意象來抒發情感,意象通常不止一個,多個意象連接起來就形成意境,學生只有準確找出意象,感悟意境才能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而深入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如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提到了“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等意象,這其中主要是以悲景意象為主,也摻雜了喜景意象,整體構成了悲涼荒寂的意境,渲染了悲寂的氛圍,反襯了漂泊天涯游子的鄉愁旅思。另外,教者在教學生巧抓意象,把握情感時,最好還要幫學生把意象分類并理解特定的含義。如“斜陽”這一意象,歷來也被文人墨客們用來表現心中萬千的愁緒,如溫庭筠的“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詩人借斜陽和泛著金光的江水表達了思婦綿綿不絕的離愁別恨和望穿秋水的眼神。還有些意象,如笛、笙、簫等,通過人的參與,使情感顯得更加哀怨纏綿,更能突出離別的苦、相思的深。如范仲淹《漁家傲》中“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就借助羌笛聲巧妙表達了戍邊將士對家中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2.古詩詞的學習挖掘課堂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發展,為緊跟時代步伐,滿足學生的教育需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古詩詞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有效突出古詩詞聲、色、月等方面的特點,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積極性及對古詩詞的理解能力,通過多媒體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效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趣味性教學,設置游戲或者古詩表演等。例如:在學習《桃花源記》這篇課文時,可以充分挖掘課堂教學資源,把道具準備好,協助學生再現情景,從而加深學生對這篇詩詞的了解,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去領會這篇詩詞中想要表達的內容,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播放有關古詩詞的環境、場景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這篇詩詞的理解,體會詩人的情感,挖掘課堂教學資源也是感受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時還能為古詩詞學習的實效性提供保證。
3.古詩詞的學習要揣摩背景文化
古詩詞是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文化瑰寶,因此一定會有創作背景,創作背景即是創作時的社會和生活環境。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古詩詞寫作背景的講解與闡述,以便融入傳統文化。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學生初見標題會誤認為王昌齡搬家到龍標了,而實際上,左遷意為升職,龍標則是一個官職,意思是王昌齡升職了。教師應當向學生詳細介紹背景,楊花不是花而是柳絮,龍標是官職,五溪是古代一地名,而不是指河流。當學生了解這些背景知識后,理解詩詞就會輕松很多,學生就能理解這是王昌齡升任龍標之后在上任途中,李白寫詩相贈,表達祝賀和思念之情。
總之,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教師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滲透審美教育,讓學生在發揮想象力,感受語文的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延芳.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之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9年8期.
[2]陳鈺.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J].赤子,2019年19期.